在民国割据称雄的军阀集团中,滇系是比较特殊的一支地方军事势力,“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这句话不但适用于四川,也同样适用于包括了云、贵、川的整个大西南。 令人惊讶的是,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曾以“新学”著称,不但有完善的新式军校教育、有自给自足的现代兵工厂,还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市政建设。在重九起义、护国战争、抗日战争等历史性节点上,云南乃至整个大西南都扮演过先驱者的角色。跟“生下来就是军阀”的北洋系不同,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的中国最早一批现代军人,最初都充满着理想主义甚至浪漫主义的朝气,都有为国为民的高远志向,其将领也几乎清一色是科班出身――滇系共有过4任统帅:第一任蔡锷、第二任唐继尧是留日士官生;第三任龙云、第四任卢汉则来自“西南军事圣殿”云南讲武堂。
滇军,就是由这些云南地方实力派组建、指挥、武装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军队,不仅指挥官和士兵基本上是滇籍人士,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受命于云南地方的领导和指挥,所以这支军队既是地方支柱,也是地方敢于跟中央政府抗衡的砝码。比起其他省份来,民国时期的云南相对独立,自成一体,虽然滇军服务于地方小利益,但每当大敌当前,或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这支军队往往能够挺身而出。因此,当时有“滇军精锐,冠于全国”之称。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陈列馆里,至今可以一窥这些中国早期军人的风貌。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办之初的47名教职员中,同盟会员17人,革命分子11人,倾向革命者8人,政治态度不明者11人。就是说,这一所旨在为清政府提供军官人才的国家一级军校,47个教员中持反清政府倾向的就达36人。
这是一群乱世中的志士,正如讲武堂校歌里所唱:“……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神州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但凭团结力,旋转新乾坤。哪怕它欧风美雨,来势颇凶狠。练成铁臂担重任,壮哉中国民!”
这群乱世里的英雄和枭雄,因为赶上了特殊的历史时代,彼此的人生也呈现出特殊的质地。他们早期都抱着理想主义的革命色彩,曾经信奉过相似的救国主张,末了各自走上不同的归程:
――蔡锷一生璀璨,在辛亥革命和护国首义中表现过人,被全国上下视为“军神”,与小凤仙的故事也传为佳话,可惜短命,壮志未酬身先死,34岁临死犹叹抱憾此生;
――唐继尧曾是激进的同盟会成员,昆明辛亥革命的积极策划者,但在连年混战中逐渐成了军阀土皇帝。他当了14年的云南王,最后在云南人民的一片骂声中,吐血愤懑而死;
――龙云经历最为起伏坎坷,他早年投效蒋介石,但后来在政治理念上与蒋越走越远,蒋介石主张中央集权,而龙云却从政治实践中发现,偌大中国,地方均权分治更为有利。这位主政17年的“云南王”在民间颇孚众望,在抗日战争中也称得上民族英雄,但最终也没有逃脱蒋介石的暗算;
――卢汉一直是龙云的左膀右臂,龙云被蒋介石软禁后,卢汉主持滇政。1949年12月9日,在卢汉的策划之下,西南边陲四万多滇军官兵突然倒戈,通电宣告起义。长期绑在蒋系战车上的滇军,至此成了将死蒋介石的最后一步棋。
大时代,大人物,大悲欢,滇系诸侯的命运,就是辛亥百年的历史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