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瞬间,比记忆更加可靠]长时记忆可靠吗

  当口述历史的真实性受到来自学界的质疑时,老照片的频频曝光似乎要挺身而出,承担起校正历史精度的重任。      历史原照比口述实录更接近真相   
  在我们急速前行的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有飞沙走石,脚下岔路纵横,同行者面面相觑,此时,可能是因为缺少经验,或者希望得到某种鼓励,学界便会频频回首,向历史寻求答案或参考。这几年来,史学界的活跃程度令人兴奋,历史书籍层出不穷,史论不断出新,禁区不断被突破,当事人在昏暗的房子一角开始口述亲历,教科书里的一些现成答案,如同大海中的钻井平台,突然发现了迎面而来的冰山。
  当然,也有不少年迈的当事人厉声质疑:记忆是不可靠的,有些人在回忆时,想象力非常丰富。更有学者戏称:作家在虚构时想象力严重贫乏,而在回忆往事时,想象力超乎寻常地活络。
  曾经以口述历史著称的唐德刚也受到了这种质疑,但很快有人为他辩护:是李宗仁先生口述时有太多的顾虑。他写的胡适还是可信的。
  那么有没有比口述更加真实的文献?当然有:相对而言,历史照片更加可信。
  本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一个名为“真影留影――上海图书馆藏历史原照展”,想必可以为老照片的历史价值进行重新评估。所有的观众都是评估人,在切入影像世界的同时,那种恍若置身其间的感觉,会大大激活中国人的阅读经验和集体记忆的文化密码――但愿从大处着眼看国运,从小处着眼窥世相。
  据说,这个展览是上图首次对近现代视觉文献进行的一次集中展示。以视觉观赏性及学术研究性等综合考量,他们从馆藏数十万件藏品中遴选出150件藏品,分为“江山锦绣”、“文化掠影”、“笔底波澜”、“人物春秋”、“世相聚焦”、“影楼沧桑”等六大板块,时间界定在清末民初这一中国剧变时刻。为配合展览,上图还将举办一系列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上海图书馆藏历史原照》大型图录也在此时由上图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联手推出。
  1825年,法国人涅普斯发明了摄影术,从此,人类可以通过一种载体永久地封存回忆,留住任何一个人们愿意留住的特定瞬间。由此以来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摄影不仅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得到蓬勃发展,而且已成为一门应用科学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照片可以说是形象的历史,它将逝去的一切定格为一个个永恒而真实的瞬间,让我们在温故中重新打量历史,重新认识我们原来自认为已经认识或熟悉的人和事。”上海图书馆研究员、近代史研究专家张伟对记者说:“可惜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历史照片主要仅用作插图,供学术研究和通俗读物比较形象地去吸引和打动读者。这种情况直到今天仍十分通行,照片在出版物中的位置决定于投资方案和生产费用,而不取决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信息。许多学科的研究者都不甚熟悉作为原始材料的照片,因而把它摒弃在自己的研究视野之外。令人欣慰的是,这种现象现在已有了很大改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史学理论的合理重建,史学工作者不断尝试从多种考察角度、描述方式去构筑新的“史”的模式,其中,图史的模式是最引人瞩目的,近年来围绕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等重大主题的图录就非常丰富。编著者将“图”作为探索写史的一种新形式,切入史的独特侧面,另辟蹊径,以史为经,以图为纬,以史统图,以图出史,将趣味性、知识性、学术性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更为直接的益处就是普通读者切入历史更为便捷了,这从更加宽泛的层面,促使民众思考自己“从何而来,将往何处”等重大命题,而不一定先要接受史籍中的现成答案。
  
  豪门的私房照很有看头
  
  成立于1952年的上海图书馆拥有数十万件历史照片资源,其中具有较高文献价值的当数历史原照,这些原照的数量与质量都位居全国图书馆前列。这次展览中相当多的原照记录了政治界、经济界和文艺界名人在上海的行踪,它们构成了原照中最具分量的部分。据张伟介绍,上图的原照来源主要有三:一部分由名人家属捐赠,另有一部分来自于档案移交。此外,上海图书馆还是国内省市级博物馆、图书馆中最早进入拍卖市场的单位。1996年,上图的研究人员就从北京的拍卖市场上拍得83幅春柳社话剧活动的照片,这对新剧研究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宝贵资源。
  这些人物原照有几个显著特点。首先,人物名气大,很多是各个领域内的著名人物,有的甚至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如孙中山、李鸿章、瞿鸿?、朱启钤、唐绍仪、张学良、宋美龄、叶恭绰、章宗祥、刘承干、黄佐临等。其次,这些人物身居高位,兼职很多,和各类重要活动和事件多有关联,故照片数量多,质量精,专档中还夹杂有大量同僚、朋友及家属成员的照片,涉及面非常广泛。第三,因照片原系私人收藏,有很多是从未披露的“私房照”,又多涉及名人大事,所蕴含的信息也因此而显得异常丰富,文献价值很大。
  清末民初的这几十年,勾联两个世纪,承接两朝纪元,其间东西方文明碰撞,种种思潮涌动,政局错综复杂,重大历史事件频发,由此出现了英才与枭雄迭出,大师与闻人并进的局面。而这些风云人物的决策言行,不单决定了他们个人的荣辱沉浮,更牵动着国运的兴衰起落,因此,与之相关的影像
  资料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它们在某些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史料文献,可补文字之不足。这些照片中,有不少是平时难睹真容的神秘人物;也有部分人物照虽然在近年出版物中屡被引用,但因本非原照,加之辗转翻拍,因此画面模糊不清,致使使用价值大为降低,因此就凸现了上图所藏这部分人物原照的价值;更有一些照片,人物活动的场景、涉及的领域是以往鲜为人知的,因而颇具文献意义,可称珍罕。
  张伟列举了李鸿章原照的历史价值:“研究中国近代史,李鸿章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关键人物。2007年8月安徽教育出版社以煌煌39卷,总共2800万字的浩大篇幅推出了《李鸿章全集》,几乎囊括了所有有关李鸿章的文献,是目前出版的个人著作中篇幅最巨、字数最多的一部。但遗憾的是图像文献少之又少。李鸿章的照片很难收集,尤其原照,多年未见新的发现,这方面,上图所珍藏的李氏家族历史原照系列很可能就是最大的一座‘富矿’了。这些照片记录了李鸿章晚年外交活动的很多重要历程,大部分是图像清晰、尺寸硕大的当年原照,尤其珍贵的是部分照片上还有李鸿章本人的亲笔题跋和其儿子李经迈的题注说明,对了解事主心态和照片背景极有裨益,具有很高的文献、文物价值。”
  
  原照与翻拍图片的区别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张伟反复强调原照比翻拍图片更具价值。一样是历史场景的记录与再现,难道原照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吗?这种说法是否想巩固上图对原照资源的垄断地位呢?
  这位研究员解释说:“当今市面上所能看到并使用的所谓历史照片,大部分都是后人从各种文献上翻拍的,成像清晰度大打折扣。对历史原照,在业界有严格的认定标准,即指用当年生产的相纸以原始底片冲印放大而成的照片。由于早期摄影底片一般尺寸较大,且冲洗工艺普遍采用传统的银水药液,故放大还原的照片质量较好,具有很高的清晰度,且成像均匀,纹路细腻,光线柔和,纸面泛有银光,具有历史沧桑感。”
  和翻拍照片相比,原照的最大优势就是它的清晰度。一张相同场景的照片,如果将原照和翻拍照放在一起比较,原照不但所有人物和场景都清晰可辨,甚至服饰、器物的细部都一清二楚,二者在文献价值上的优劣立判高下。其次,原照有私密性的特点。很多历史原照由于各种原因深藏秘密,从未公开披露过,犹如一座资源丰富的矿藏,一旦开发,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这也是原照的魅力所在。
  所以,张伟再三强调:上海图书馆这次举办照片大展并出版相应图录,所展出、收录的照片全部为历史原照,其中约有半数以上的照片内容是从未公开披露过的。
  张伟表示,上图收藏的历史原照是公共资源,不会将它们长期地封闭在库房里,或者作为盈利的原材料。上图已经为自身收藏的数量巨大的历史原照规划了大致的出路:一,建立庞大图像资料数据库,为全社会服务。事实上现在很多新出版的书刊及报纸所使用的历史照片都源自上图网。二,依托上图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开拓咨询业务,为研究机构、新闻出版、影视剧团体,设计公司及海外机构提供优质服务。三,积极开展文献研究业务,培养青年,有计划推出各种研究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