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派糖”虽能解弱势社群的燃眉之渴,但如何通过财政盈余,协助草根阶层向上提升,更应受重视。 在香港,财政司司长被亲切地称为“财爷”,“财爷”如果宣布减税,还富于民,自然是“派糖”的亲民之举。每一年开春时节香港政府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可谓是香港人今后一年个人经济走向趋势的晴雨表。预算案公布前后,人人翘首,都希望能从港府财政收入中“分些糖食”。
月薪达6位数字的许先生,是一家保险经纪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过去每年都要缴交包括物业税和薪俸税在内超过10万元的税项。在财政预算案出台之前,他最希望的就是减免薪俸税,从而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两个孩子的教育支出上。“香港最多的就是中产人士,他们每天的工作强度最大,而每年的税负也最重。缴税多,福利少。想想自己‘搏命’工作赚来的钱,很大一部分就这样流走,真是很心痛。”
住在深水?区的张太太,自从2002年与丈夫离异后,几年来都是依靠自己在附近酒楼当杂务的微薄工资,独立抚养已经上大学的儿子。全家迄今都挤在一户不足20平方米的唐楼单位里,日子过得十分艰辛。深水?历年都是香港贫穷地区之首,汇集了大量的低收入人士,以及无取福利综援、无自置居所、无交税的“三无人士”。不少人多年来甚至都未曾到过香港最繁华的中环地区,守着自己租下的狭小唐楼单位轮候,期待政府派发条件稍好的公共屋所。
“最近菜价涨得非常昂贵,要买‘平菜’,必须等到黄昏时候,走到远一点的屋村街市,那里的菜价每斤会减一两元。”香港的通胀持续升温,张太太也感到很多无奈,对于政府财政预算案,张太太最大的希望就是“减水费、减电费、减交通费”。
政府的糖不是过年的红包,并非年年指望得上。这要看上年财政收入,也与政府财政理念有关。预算案不出台,大家心里都很忐忑:是如2003年政府财政赤字当头,只能交更多的差饷和税赋帮助政府共度难关,还是一如既往地享受各种减税退税的政策优惠,优惠幅度又有多少,这些都与港人的生活素质息息相关。
今年香港政府录得破纪录的1156亿港元的财政综合盈余,表现远远高于预期;再加之2007年底急升的通胀已经开始呈现平稳缓升的趋势,今后四年香港的平均通胀率更是估计会维持在3.5%的低水平,这就使得香港民众要求政府“派糖”的呼声愈发高涨。
中产阶层喜出望外
对于类似许先生这样中产人士的诉求,一向视中产阶层为社会支柱的香港政府自然不敢轻易懈怠,前不久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其任内首份财政预算案中所提出多项税务宽免举措,大规模减税利好,赢得香港大众满堂喝彩。而香港的中产阶层,正是今年财政预算案的大赢家。
根据预算案的提议,香港的个人所得税及个人入息课税将由原来的16%降至15%,免税额由过去的10万港元增加至10.8万港元,税阶亦将由3.5万港元扩宽至4万港元,而企业所得税则由原来的17.5%降至16.5%。本来,香港已是全球税率最低的地方之一,如今又将薪俸税标准税率下调一个百分点,加上个人免税额的提高,使全香港大约有9.7万名纳税人从此无需缴纳这一税收,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香港的中产人士。至于调低标准税、利得税,增加基本免税额,调高税阶等措施,也令中产阶层获益匪浅。
此外,预算案还专门就香港中产人士提出了一系列一次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一次性拨款43亿港元向全港住户提供每户1800元的电费补贴;一次性宽减2007-2008年度75%的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税;一次性宽减2007-2008年度75%的利得税,上限为2.5万港元;宽免2008-2009年度的商业登记费;一次性宽减2007-2008年度75%的物业税,上限为2.5万港元;宽免2008-2009年度全年差饷,以每户每季5000港元为上限。
“喜出望外。”在听到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宣布大幅减税的新闻后,许先生用了四个字形容自己的心情。在今年财政预算案中,许先生既获增加了基本免税额,又获宽免一年差饷、减免电费,因调低标准税率而得益,加上一次性获退75%薪俸税,使他节省高达数万元。
弱势人群的希望
已故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曾说过:“我从未见过一个我不喜欢的减税方案。”在减税一事上,经济学家甘之若饴,草民如深水?的张太太,更加不会例外。
这两年伴随着香港经济的强劲复苏,香港基层市民的生活素质已经得到大幅度改善,例如,2007年底领取福利综援的个案数目较去年同期下跌约2.3%,而失业与低收入类别的领取综援个案,更分别比去年同期下跌12.7%及5.4%。但另一方面,根据香港最新公布的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调查显示,目前全港低收入住户人数(指其收入少于或等于全港入息中位数的一半,即现时水平的5000港元)已达133万多人,占全港633万住户人数的20.1%,较2001年的水平上升1.6%。香港贫富悬殊的问题进一步突显。
要达到“人人有得益”目标的财政预算案,必须照顾香港社会各阶层的需求,为此港府专门预留415亿港元作为经营开支的增加,以帮助低收入人士。具体措施包括:支持和照顾有需要的低收入老人,多发一个月综援,免交一个月公屋租金,一次性发放3000港元的大红包;同时为每个月薪不超过1万港元、并拥有强积金户口的雇员和自雇人士的强积金户口一次性注入6000港元。此外,港府还将投入10亿港元帮助经济困难的病人,10亿港元帮助青少年创造就业职位,为居住偏远的人士提供一年的交通津贴,增拨1亿港元帮助残疾人士等。
“1800元的电费补助只是房东的收益”,家中既无老人也没有自住物业的张太太听到预算案的安排,还是有些失望,“自己似乎可以领取这6000元的强积金补贴,但又不知道政府该如何将这6000元打进我的户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打进去。”6000元,几乎相当于张太太在酒楼当杂务时的一个月收入。
“我现在甚至开始担心,自己是否有资格获得这6000元。”张太太依旧在等待政府给出更为具体的补助领取细节,也依旧每日黄昏时节,步行15分钟到街市购买当天下市的廉价菜。
黄昏下张太太的身影,只不过是香港众多贫困人士的一个缩影罢了。弱势社群如何分享到香港经济发展的成果;政府如何通过财政盈余,协助草根阶层向上提升,这远比一次性“派糖”解燃眉之渴,更应该受到香港政府的重视。
“派糖”启示录
连续14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的香港,为强化自己自由经济市场的地位,吸引外资、促进本地经济贸易发展,必然就会制定出一套与之匹配的征税体系与减税政策。
长期以来,香港一直都以简单的税制和低税率见称,即不设增值税和营业税,主要税收来源是直接税中的企业利得税、个人薪俸税等少数几个税种。香港340万劳动人口中,只有约120万人须缴纳薪俸税,而占整体收入很大比重的600多亿元利得税,只由几百家公司来承担。税率低、易操作的税收政策,再加之自1993/1994财政年度起,香港政府差不多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税项宽减措施,这些都成为香港吸引国际人才、招徕外部投资的一块金字招牌。
然而另一方面,这一税收政策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由于香港的低税率政策使得税收只占政府财政总收入的一小部分,为了弥补税收不足,香港政府将卖地收益、物业投资利息等非税项收入视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反映出以地产带动经济的港式发展模式。而如果出现经济衰退、卖地收益大减,香港这种高地价、低税率的发展模式就会导致政府的经营账户和综合账户出现财政赤字。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港府财政赤字,就是由于当时非税项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高达80%。而今年1156亿港元的财政盈余,也正得益于去年全港楼市向好,港府卖地收入大幅回升。
香港这十年来急剧恶化的贫富差距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从基尼系数来看,香港已经由1981年的0.451增加至2001年的0.525。2006年的政府统计报告虽然没有公布香港的基尼系数,但有理由相信会比2001年的水平更高。另一方面,香港家庭月收入中位数,已经由1996年的17500港元下降为2006年的17250港元,香港的贫者增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之下,香港的税制却无法发挥较大的所得分配作用:由于薪俸税、利得税这些直接税种均采用标准税率,对高收入人士和大企业来说只是一种比例税,宽减税务将使得香港中产阶层成为最大的收益者。而低收入者较高收入者,本身就得交出更多的收入份额去支付像商品及服务税这类一般消费税项,减税措施又往往无法涵盖低阶层市民,港府只能通过派发“大利是”、强积金拨款、宽免公屋租金等一次性措施补助低收入人士。虽然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支援了香港的弱势群体,但如何回应他们更大范围的“派糖”诉求,促进他们增加持久发展的竞争力,才是香港政府在今后需要仔细考量的议题,也同样值得内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