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考政治,似乎是件天经地义的事,不知多少人被这考试弄得叫苦连天痛不欲生。那么,这项考试是不是必要和应该呢?唯唯否否。
首先,这种考试达不到考试者所希望的效果——考试者大概希望通过这样的理解考生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取向。但是,通过考试(实际上就是答试卷)你根本看不出一个人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取向。这政治考试是怎么考的呢?不外是:考试前,大家都头悬梁锥刺股依照考试大纲和考试复习资料一阵背诵;
答题时,再将背再脑子里的那些曲里拐弯的文字移植到试卷上;
考完后,自然再将那些本来就不是自己心里话的文字统统忘个一干二净。请问,这样的考试,你能从中看出考生真是的政治理念和政治追求么?你能看到的,恐怕只是他(或她)的背诵记忆与复述水平,而这样的东西,与考生真正的政治思想相去真不知几何。一种考试形式,根本就达不到它原先想要达到的目的,这样的考试,还有存在的必要么?再说,人的思想理念追求信仰,很多都是贯穿再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述诸文字。就是述诸文字了,文字就那么可信?1915年5月,当日本提出意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被中方接受后,有一个人曾发表过这么一番言论:“无敌国外患恒亡。经此大难以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举凡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则主使(指当时英驻华公使朱尔典)所谓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或可尚有希望。若时过境迁,因循忘耻,则不特今日屈服奇耻无报复之时,恐十年之后,中国之危险更甚于今日,亡国之痛,即在目前!”看,这番话是说得如何的沉痛深沉。里面包含的爱国热忱又是怎样的打动人心——如果这是一篇当年研究生入学的政治试题答案的话,我想,如何一个考官大人大概都忍不住给他判个满分!然而,事实上,就是这个“试卷”做得不错的家伙,唾沫未干,就把他的誓言忘得干干净净,不仅没有“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反而买龙袍做皇帝,大开历史倒车,不待十年,一年之后,就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他,就是袁世凯!文字之不可信,一至于此。今天,我们能凭借莘莘学子在意在考研而写出的背来文字,就断定他们政治可靠思想无邪么?
其次,这种考试有时还会起到相反的结果。本来,这种考试除了检验考生的“政治立场”外,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培养他们对马列经典的热爱学习。可,因为这种考试带有牛不喝水强按头的强制性质,一上考场,无不考得焦头烂额,于是,恨和尚连带袈裟,弄得一些原来对那些经典本无恶感的考生也对经典没产生抗拒甚至厌恶。萧伯纳曾经说过:许多英国人终身不看莎士比亚,就是因为幼年塾师强迫背诵莎剧的结果。考研考政治,常常起到这种强迫小学生背诵莎剧的结果。曾见过这样的研究生备考情形:第二天要考政治,头天晚上几个考生是临阵磨枪,抓住政治复习资料大背特背,希望不亮也光。可内容太多太涩,背起来实在不容易。恼火之际,几个哥们就把气都撒在了发明这些原理的革命导师身上。一个个骂骂咧咧粗话连篇——我想,要马克思在天之灵听了,一定会再次声明“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你们不要这么恶毒地骂我。”我敢保证这些考生都不是反革命,可这刻板的考试就把他们弄得像反革命。你说,这样的考试还有必要继续么?
最后,这种政治考试还容易滋生教育腐败。据说,现在考研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尤其是政治考试。一些个考研“政治专家”(据称参加过政治试题命题或与命题这关系密切)纷纷出版各种复习资料,大捞不义之财,许多甚至因此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要对这种利用权力大捞好处的教育腐败釜底抽薪,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根本取消这政治考试。
事实上,研究生政治考试也取消过:1986年那次考研,就没有考政治——天似乎也没因此而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