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广开言路以防“蔽甚”之祸

  

  前不久有报道说,重庆市街头出现了装甲车巡逻的景观,当地媒体一片叫好,有评价说,装甲车的钢硬形象,有利于震慑犯罪,是维护城市治安的有力举措。这种装甲车据称每辆的造价在百万以上人民币,互联网上的骂声如潮,于是重庆市有关主管官员顺应民意,装甲车刚一露头就消失无踪,不知道另派什么用场去了。这一事件固然说明我们的决策缺乏透明公开和保证老百姓参与的必要程序,同时也说明了许多涉及巨额资金的决策其实相当草率,只是某些重要人物一句话的事,这是众所周知的普遍性问题,引起我注意的还不是这一点,我注意的是在这一事件中作为信息主渠道的当地媒体往往对地方官员造成误导,若不是有互联网上老百姓们的自由表达的情绪,且情绪又如此激烈,官员们可能还蒙在鼓里,甚至还保持相当良好的感觉,以为是一大创新,装甲车肯定是继续“钢硬”威武地巡弋街头,让外国人以为重庆每天都处于暴乱的边缘。

  这很使人产生严重的关切:在我们的法治建设仅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人治特色还占主导地位的时候,我们的领导常常会难免陷于各种错误的信息之中,作出错误的决策,由于缺乏权力制约和监督,这些决策可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严重后果和重大损失。现在,这种情况并不是“可能”,而是比比皆是的事实。建设民主与法治虽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但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的现实是仍然主要倚重“人治”,若是“治人”的人如此糊涂,老百姓又如何是好?

  这也是困扰中国政治几千年的一大问题,如何保持领导者的头脑清醒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所以古人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朝著名大臣魏征提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更具警戒意义并且说理透彻的是《战国策》中的一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是邹忌劝诫齐王注意听取多方不同意见的故事。邹忌是齐国的大臣,又是一个美男子,他很在意自己的男子美,但当时的齐国还有一位被称为徐公的美男更加为人称道,邹忌询问自己的妻妾和来访的客人,大家一致肯定徐公的美不能与他相比,后来邹忌亲眼见到徐公,才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再三思考总结出一个结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继续推论,他赫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原来齐王更为“蔽甚”,他处于错误的信息包围之中,处于更多的“私我、美我、欲有求于我”的人包围之中,更加容易自我感觉良好完全不知真实世界,更加消息闭塞因而更其糊涂。于是邹忌向齐王进谏,要求广开言路,了解实情,以实现统治者的头脑清醒和决策的正确。

  两千多年前的这篇文章至今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一大特点是,习惯于时时处处的“一致”性,即使在人代会、人大常委会和政治协商会议这些理应出现各种不同声音的场合,也既无一般性辩论,更缺不同意见的交锋以及对官员稍带严厉的质询或批评。领导者所听到的更多是歌功颂德之声,顺心顺耳之词。即便下到基层,也是由当地主要官员层层陪同,看什么点,说什么话,不能看什么点,不能说什么话,早已安排周到细致,调查视察的结论无须到调查的结尾,必然和原先所预想的相同。陪同的官员们都是下级,当地的媒体既有地方人事方面的管理,又受地方财政的供养,更有若干规定的限制,自然一个声音讲话。如果信息提供者都限于这些“私我者、畏我者、欲有求于我者”的范围,而信息内容又限于“时代主旋律”的范围,领导者糊涂的程度比之齐王又有何异?

  胡总书记最近提出,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忧患意识,温家宝总理前不久也提出同样的问题,他说,现在不是评功摆好的时候,我的心中满是忧患。忧患意识既来自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又来自对中国现实的清醒认识。所以我以为对领导干部而言,一定要注意听取和掌握源于生活的第一手资料,直接听取百姓的声音,搜集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多听一些盛世危言有好处,对“私我、畏我、欲有求于我”三者提供的信息保持警惕。有资料披露说,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中国人工资占GDP比重世界倒数第一,教育投入在公共财政中的比重占世界倒数第二,税负痛苦程度世界第三,医疗公平度世界倒数第四。此外还有环境严重污染、贫富分化、治安形势严峻、资源紧缺、发展不可持续以及党群关系紧张、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方面诸多问题,远不是高唱凯歌、“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时候。这些都不是令人欣喜的信息,但也远非空穴来风,是事关党和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大挑战性课题。今日之中国,不但领导者不能糊涂,只听韶乐,不闻逆耳之音,广大社会公众同样要有广泛的信息渠道,应保持必要的危机意识,决不能在单一歌舞升平的旋律中醉生梦死。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共同面对全民族的挑战。不然,我们寄希望于谁来解决我们的问题,难道找救世主吗?

  两千多年前的齐王欣然接受了邹忌要求其广开言路的意见。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我们的感觉是,有齐王这样胸怀的领导者现在似乎也不多见了,而沉缅于“韶乐”中的领导者似乎随处可见。在民主法治建设只能算是初级阶段的今天,若是治下的人民遇上这样的领导人执掌大权又无法制约,不知道他会作出怎样的决策,难免联想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警句,令人不能不产生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