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青年使命
摘 要:使命是由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青年作为一个民族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使命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续奋斗者、中国梦的重要托举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奋进开拓者。当下青年积极履行使命的现实意义在于实现青年成长成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青年使命能够使当代中国青年进一步明确并积极承担使命与责任担当。
一、青年使命的内涵
使命,原指古代使者担当重任奉命出行,现在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2013年5月,习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强调,当代中国青年是成为中国梦的重要托举者,我们国家、我们党未来的前途与命运,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理所当然地寄托在广大青年身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深刻阐述了人的使命与责任、任务的关系。“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任何人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活动在社会关系之中,不可能封闭而孤立存在,因而每个人与国家、民族、社会、他人必定形成相互关系,既要依靠这些相互关系生存与发展,又要为维护、发展这些关系而尽职尽责,这就是人的使命与责任的缘由与实质。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发展阶段,中国青年都是党和国家的新鲜血液和希望所在。
二、中国青年使命的当代表现
青年生活的时代不同,其历史使命也相应有所不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当代青年要成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续奋斗者。十八大以来,青年党员积极学习和宣传党要求贯彻落实的“一带一路”“两学一做”“三严三实”“四个全面”“五大理念”等治国理政新战略、新举措、新理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换发新的活力。当此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人民梦想的时代,青年在祖国建设各方面必将大有可为,青年的人生价值必将在为人民奉献力量、为国家建功立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第二,当代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托举者。中国梦是人民梦,也是青年梦。“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与当代大学生的奋斗历程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广大青年应该以中国梦为指引凝聚奋斗合力,为民族复兴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第三,当代青年要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奋进开拓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模式的价值表达,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力量,也是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在当代中国,青年是传播正能量、引领新风气的社会力量,要主动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奋进开拓者。习近平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扣好人生每一阶段的扣子,以实际行动筑牢价值观的精神地基。当代青年大学生,好学上进、意气风发、眼界宽广、开放自信,未来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奋进开拓者和传播者。
三、当代中国青年履行使命的现实意义
青年兴,国家兴、民族兴、社会兴;青年强,国家强、民族强、社会强。当代中国青年积极履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的时代使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当代中国青年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现实力量,要成功肩负和履行时代使命离不开实践的锻炼,尤其是基层实践的锤炼和摔打,这一过程能有效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基层实践的锻炼能磨砺出“顶天立地”的社会主义青年,使广大青年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扎根于人民群众之间,积累成才智慧和力量,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支撑起自身的梦想以及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第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青年,青年一代以他们的理想、活力和担当,投身于祖国建设各方面施展抱负,将人生价值倾注于为人民奉献力量、为国家建功立业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同时青年在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的过程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利于塑造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素养和精神风貌;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间文明对话中,中国青年与各国青年共同奋斗、分享青春,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将中国文化和精神通过言语、行为展现出来并铭刻在国外青年的心里。如此国家互信的民间基础和群众基础就得以夯实,由此形成的和平友好的国际氛围有利于促进中国梦和各国人民的梦相通相融,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N].人民日报,2015-10-27.
[3]彭树智.文明交往和文明对话[J]西北大学学报,2006,4.
作者简介
朱晓玲(1993—),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