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和其它学科一样都改变了原先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僵化模式,课堂教学呈现出注重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考、不断创造的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鲜明个性,努力发展学生的内在特长,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掘,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笔者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注重新课改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改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数学学习是一种非常艰苦的劳动,随着知识的逐步加深,要求的逐步提高和数学节奏的不断加快,小学生极易产生学习枯燥无味、紧张焦虑的心理,只有从根本上解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教学中尽可能增强趣味性与实用性,举例要贴近生活实际,宜于学生理解,要与社会生活、时代发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学习数学有重大适用价值的良好教育。
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价值和适用性,我们要发掘出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如数与计算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在家中、校园或公共场所的呈现;统计在计算班级测试成绩时的应用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要充满活力,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思维。要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要摆脱教师灌输——学生接受,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被动的听讲、记忆、练习、模仿。教学过程要真正能体现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相互合作、交流与沟通,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归还于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較、猜想、推理、概括、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提问、思考、实验、归纳去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及基本的数学思想与经验。如教学“轴对称图形”,可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在教室里、校园里找出轴对称图形,可以记下名称,也可以将图形画下来,让各小组讨论交流后说出是怎样发现并确定为轴对称图形的?给我们留下什么感觉?通过合作交流、观察思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还可增强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和谐与美好。
教师在发挥组织引导作用的同时,又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好朋友。教师要用灵活多样的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逐步引向深入,注重培养学生善于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和活动经验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某班共有学生54名,其中男生是女生的4/5,男女生各多少人?”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可以直接用54÷(1+4/5)求出女生数;也可将“男生是女生的4/5”转化成“男生与女生的比是4∶5”,然后按照按比例分配求解;还可用列方程解答……学生不仅拓宽了思维渠道,还能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作业布置要新颖,贴近生活
布置作业不仅要避免量过大,还要注意少布置一些需要繁杂运算和重复训练的试题,要多布置一些思考性、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操作性作业,如观察、制作、实验、查阅资料、家庭或社会调查等。要让学生多做一些贴近身边现实生活的数学作业题,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主动地从数学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
四、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数学教学不仅要抓住严谨性,运用演绎方法进行正确表达与论证,更要重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概念与模型,构思证明方法等。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一艘船从甲城到乙城,去时顺水平均每小时行30千米,回来时逆水平均每小时行20千米,求这艘船来回的平均速度。”学生可能有直接用(30+20)÷2=25算出错误的平均速度。实际上求来回的平均速度应该用来回的总路程÷来回的总时间,我们可以把轮船从甲城到乙城的行程看做整体“1”,这个“1”可以假设为60千米、120千米……都可,这样就可用60×2÷(60÷30+60÷20)=24或用(1+1)÷(1÷30+1÷20)=24算出正确答案。这就要求学生抓住求平均数的本质特征,对题目进行严密思考,而不能只凭直观印象去解答。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要求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学有所长,博而专,它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依托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开发其智力,使之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拓宽思维渠道,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创新意识培养不仅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还要让学生在课外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实践中有所发现、深入思考,促使创新灵感的到来。要着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