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中国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人”就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以人为本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过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科学发展观指明了中国发展的根本途径: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国正处于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关键时期,资源相对不足已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突出矛盾。现在,我国许多战略性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现阶段,我们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大量低效地耗用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中国要继续发展,必须彻底摒弃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走共同发展、共同分享、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互为表里、融会贯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科学发展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统领作用,它是贯串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直接构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出发点,着眼于人的问题。和谐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
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一句话,一切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离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就将成为空中楼阁;
如果不能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和谐社会建设也就没有了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发展为中心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因此,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切实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其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使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安定、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必须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必须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这样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越多,领域越广,利益关系越复杂,就越要确立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理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当前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认识越深刻、把握越准确,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就能越自觉、越坚定。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