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松泉:珍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机遇

  

  5月20日,马英九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在其就职演说中,以完全不同于前任的方式,阐述了他的两岸政策理念。这是两岸关系自1990年代以来出现的最佳机遇,北京需要在战略上高度珍视这难得的机遇,推动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进步。

  马英九的就职演说除了“内政“方面的论述外,最值得肯定的是其对两岸关系、民主政治的论述。在两岸关系方面,他接受了他的前任一直否认而北京方面一直坚持的“九二共识”,他愿意以他理解的“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为基础展开谈判,搁置主权争议,追求两岸双赢。特别值得注意和肯定的是,在他的演讲中,一直强调遵守“中华民国宪政架构”。众所周知,“中华民国宪法“就是“一中”宪法,这个“宪法”所坚持的就是一个中国原则。马英九用这样的表述方式是充分考虑了台湾的民意现实的。民进党、陈水扁和其他“台独”分子所深恶痛绝并一直想修改的就是这个“一中宪法”。他在就职演说的最后特别高喊“中华民国万岁”,也是突显他对“中华民国”架构的坚守,这也是在陈水扁的就职演说中所特别刻意抛弃的。与陈水扁刻意只谈“台湾”甚至“福尔摩沙”不同,他强调了“中华民族”。在马英九的两岸关系定位中,两岸关系的性质的本质不是民族与主权问题,而是体制与生活方式问题。这个定位虽然对北京的政治有一定的压力,但从整个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角度看,是比较合适与恰当的,它将从根本上瓦解了“台独”的理念根基,有利于最终推动两岸在共同的民族认同的基础上追求对统一国家的认同。从上述方面看,马英九对两岸关系的论述是在现实条件下所能够作出的最有利于改善两岸关系的论述。在台湾内部存在明显并且激烈的分歧的情况下,这应该是非常不容易作出的论述。由此可见马英九心中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可以说,从战略上,他已经为北京的政策应对提供了一个基础,在战略上,两岸应该没有大的分歧了,存在的分歧只是在战术层面了。

  两岸关系的现状是很长时间里形成的,有比较复杂的各种因素的纠缠,因此,在两岸接触与谈判中,特别就马英九而言,他在战术上一定有一些具体的策略与坚持。这不仅从他和国民党自身的主张与利益角度考虑,也需要考虑台湾民意的现状。对于马英九的一些战术与策略,大陆可以给以一定的理解与宽容,毕竟台湾是民主社会,他所受到的民意和体制的压力比北京要直接和沉重得多。他最近安排“陆委会”主委时的苦心与策略就出于他对台湾政治现实的理解与判断,以及他比较全面和长远的考虑。

  因此我们建议,在战略方面找到合适的基础之后,北京不需要过度计较一些战术性的不影响全局的问题上的分歧,并且要给对方一些回旋的余地。例如两岸直航时涉及的交通工具上的旗帜与标识问题就可以“难得糊涂”一些。在“一中各表”方面,宽容台湾方面的可能过度一些的“表述”。在台湾所一直耿耿于怀的国际空间问题上,也可以找到模糊的空间,像在APEC那样,在不影响对“一个中国”的理解的情况下,以适当的方式让台湾能够有限度地参与。特别是,现在是进行外交休兵的合适时机,至少可以暂时进行外交休兵,看今后马英九的政策与台湾政治的变化情况再考虑如何处理外交与国际空间的问题。同时,作为民主社会的“总统”,他在一些场合或者一些问题上,也需要有一些关于大陆政治问题的评论甚至批评,虽然北京可以反击,但总体应以不伤和气为限,毕竟各自都有一些游戏规则,千万不可过于当真而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局。

  台湾的政党轮替已经实现,政治领导人及其大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并已经开始付诸实施,现在,是北京释出善意与推出相应政策的时候了。首先在两岸三通和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方面,应该给足马英九面子,甚至可以给台湾方面一些“意外惊喜”,从而使马英九的大陆政策能够得到岛内民众更多的认可与呼应。

  一些人认为不能对台湾过度的让步,惟恐万一台湾政治出现变化这种让步让未来可能出现的“台独”当局坐享其成,其实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而且也是不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前进的。因为两岸关系是在互动中生成与建构起来的,如果双方都过于保守,那么,一方的保守必然影响对方也保守甚至更保守,最后可能使两岸关系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曲折。以大陆之大,事台湾之小,多用仁,对马英九这样坚守“一中架构”和“九二共识”的台湾领导人,更应该先仁至义尽才是,相信会使两岸的互动朝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另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台湾一些民众现在还不能够接受统一,除了他们这里的问题外,也有大陆方面的客观问题。因此,不仅需要给台湾各界群众多一些理解,还需要不断推动大陆自身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现在,大陆的经济发展已经得到台湾民众的认可,所以选举出一个要加强与大陆发展经贸关系的领导人。大陆政治与社会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但还需要不断改革,特别是政治改革,需要更大幅度地推进,以赢得更多台湾民众的认同,如此,也容易让台湾的领导人推出密切两岸关系的政策。

  

  200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