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宏生:建立科学的电视批评理论体系

  

  [摘要]:本文认为建立科学的电视批评理论体系是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文中首先对当前各种电视批评定义辨析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就建设科学电视批评学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提出了系统的观点,最后就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意义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电视批评 理论体系 建设意义

  

  在现代生活中,看电视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深入到我们家庭之中,以其丰富多彩的节目类型和通俗易懂的文化特色占据了我们多数闲暇时间。我们通过电视去理解大千世界和新事物,同时,电视也在潜移默化的不断的影响和建构我们对社会生活及人际关系的基本观念。因此,对电视这种现代生活媒介进行价值判断、指陈得失的电视批评在电视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就显得至关重要。电视是当今公认的第一热传媒,拥有其他大众传媒所不能及的优势和影响力,所以电视批评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既然欣赏和观看电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有这样高的地位,因而就会产生对电视的内容展开形形色色的评价和议论。这些评价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普通观众对所看节目的评价往往会是随感性的、即兴式的褒贬,这些只言片语的评论是出于对电视的直觉和个人的爱好,但一些专业人士出于谋求电视商业利润的考虑,以收视率、市场占有率等数据材料来评判电视传播内容的优劣,这实质是以经济目的来决定的商业经营行为。不管是观众的随兴式评价还是市场的经营公司对电视的评论都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批评。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以及电视文化的多样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视理论批评理论体系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批评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做出自己的探索与解答。

  

  当前对电视批评的各种定义的解析

  

  对电视批评概念的界定包括对电视批评的定义、类别及特性三个方面的论述。电视批评不同于电视批评性报道,它是针对电视本身所作的批评活动。“批评”一词常常被理解为否定、非议和提意见,但在本书中,同文艺批评一样,电视批评中的“批评”是有特定含义的,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批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认为,“批评源于一个希腊字,意思是作出‘判断’,因而,在广义上说来,批评就是‘判断’”。[1]可见,“批评”二字从本意上讲,就是判断,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判,即分辨与选择;
断,即价值认定。简言之,“批评就是运用价值进行判断”。[2]本书所使用的“批评”一词指的就是这个含义。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尽管电视批评文章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已经屡贝多芬不鲜,但几乎还没有研究者对电视批评这一概念进行过必要的界定。90年代中期曾有学者认为,“电视批评处于纯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中间地带”,[3]尽管文中从存在价值、运作规律、思维方式几个角度分析了电视批评这一概念,但并没有给电视批评下一明确的定义。吴迪在199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明确提出,顾名思义,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是对媒介产品以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
而他在1996年发表的另一篇文章中又认为,“媒介批评也就是大众传媒批评,它包括一切媒体,电视是最重要也最薄弱的一项。那么干脆就叫电视批评不好吗?可以,但是我想最好还是和大众传媒挂上钩,为什么?因为非如此不足以看清楚电视的基本属性”。[4]这种观点在强调电视批评有媒介批评共性的同时又忽略了电视批评自身的特性。徐荃乐在1998年发表的《电视批评的批评》的开篇这样写着,“电视传媒,肩负着宣传、教育、引导、娱乐之功能,是应当有客观好坏、是非标准的,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总得有人来评价与引导,也总得有个章法可循。我们把依据一定尺度评估电视节目,分析成败原因,提供改进方案的过程称作电视批评”。[5]这里给电视批评下了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但仅仅把电视批评的对象局限于电视节目,认为电视批评的作用就是评估电视节目的优劣和提供改进方案,又显然把电视批评理解得过于狭隘。

  进入21世纪,电视批评的重要意义越来越为各界所认同,电视批评研究开始成为电视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不仅关于电视批评研究的论文逐渐增多,而且以2000年出版的《电视批评论》为开端,对电视批评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也相继问世。研究者对电视批评的这一概念的内涵,也有了不同角度的理解和界定。

  《电视批评论》一书提出:“电视批评就是以电视节目的欣常为基础,以电视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及同节目相关的电视现象、电视思潮、电视受众、电视创作者等为对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6]

  《现代影视批评艺术》一书提出:“所谓影视批评,是以影视作品欣赏为基础,以影视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具体的影响现象(包括影视作家、影视剧创作、影响欣赏以及影视理论批评等)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创造性艺术文化活动”。[7]

  这两种定义比较接近,只是前一种定义将电视批评视为科学研究活动,而后一种则将其视为艺术文化活动。其实,当电视与电影并称时,对其进行的研究就自然主要集中于二者的共性,即艺术创作与欣赏的角度。因此,对影响批评所下的这个定义可能是确切的,但对电视批评而言,应该有更为宽广的视野。称其为一种研究活动是比较准确和全面的,但它又显然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有所区别。

  《媒介批评》一书提出:“媒介批评在本质是上一种价值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传播媒介系统及其各要素进行批判的过程”。[8]

  《媒介批评通论》一书开篇即明确提出:“本书在以下意义上使用媒介批评这一概念:分析媒介现象,反思新闻报道的得失,评价记者的作品,从而形成相应的新闻观念……媒介批评学则是指通过解读经验理论化的途径,揭味隐蔽的解读规律,建立评价媒介的概念体系和范畴。”[9]

  这两种定义一种强调批评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取批判的立场;
另一种则着重于批评应通过“解读”来评价其意义。应该说这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它们都将媒介批评局限于新闻领域,这至少对电视而言是不恰当的,无法包容电视所反映的广阔领域。

  《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一书提出:“电视批评是以电视传播内容为基础的一种价值判断和理性审视,是对影响电视运作全过程的诸要素的全面评析。”[10]这一定义将电视批评视为“对影响电视运作全过程的诸要素的全面评析”,似乎又在实质上将电视批评限定在对电视全局性观照这样一个宏观的层次,忽略了其他视角和层次的电视批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电视批评首先应该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应着眼于揭示电视创造的这种价值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其次,电视批评应该以相关理论作为指导,它不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理性认识,这就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对电视的传播内容进行解读或诠释,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最后,电视批评应该以对电视节目的分析、评判为基础。节目是电视传播内容的基本单元,批评应基于对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来展开,如果脱离对内容的关注,那么批评往往会成为流于空洞的泛论,令人难以信服。因此,本文对电视批评的定义是:

  电视批评是以对电视节目的赏析为基础,以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具体的电视节目、电视现象、电视理念、电视创作者等为对象的旨在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研究活动。

  

  电视批评的功能与作用

  

  电视批评是一种旨在进行价值判断的研究活动。从前面我们对电视批评类别的划分以及对电视批评多元性的阐释中已经看到,任何电视批评都必然从不同的批评姿态出发,选择特定的电视批评模式,以达到某方面的批评目的。因此,不同类别的电视批评本身已经暗含了各自不同的批评指向和主体意图,也就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电视批评的功能。根据前文对电视批评的类别划分以及电视批评的特性分析,从总体上看,我们认为电视批评主要具有三大功能,即督导匡正功能、艺术审美功能和文化建构功能,而每一功能又各自包括具体呈现出来的电视批评的作用。

  电视批评的首要功能应该与电视本身的核心价值相对应,而对电视核心价值的认定就涉及对大众传媒的功能的理性认识。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西方的传播理论界已形成了许多理论成果。从拉斯韦尔和赖特提出的“四大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媒介负面功能说到“议程设置”理论与“两个环境”理论,纷纷从各个角度揭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与作用。大众传媒无疑具备多方面的功能,从传媒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大众传媒的首要功能必然与最有利于社会良性发展、与社会紧密互动的方面相关联。

  在西方国家,传媒对社会的这种守望功能被视为核心价值所在。普利策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则是丫在船头的瞭望者。他要顺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是发出警告。他不计自身成败荣辱,也不管老板的喜怒和经济上的盈亏,而是为信任他们的人们服务。”在传媒的各种功能中,这种守望功能强调了传媒所应承担的重大社会职责以及传媒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心,也使传媒业从根本上与其他领域中以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产业实体区分开来。我们强调传媒的守望功能的意义在于,使传媒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影响力,尽可能地克服其负面效应,这在当今传媒发展迅猛、经济效益可观的形势下,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少人强调传媒的“注意力经济”,它与国外传媒界强调的“影响力经济”相比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含义却大相径庭。“注意力经济”注重的是一次性地吸引受众眼球,实质是一种短期的利益指向,所以一些哗众取宠之举和媚俗炒作现象大行其道;
“影响力经济”则重视受众的信任与忠诚,着眼于持久性的长期效益,实质是追求传媒发挥守望功能而建立起来的良好声誉和权威公信力。电视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传媒,它具有信息沟通、教育舆论监督和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尽管由于电视本身视听特性及当下的市场取向,其娱乐功能得到极大的张扬。但不可否认,如果仅仅寻求电视的娱乐消遣价值而忽视其作为传媒的守望功能,电视只能沦落为一种娱乐工具而非对人们现实生活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公器,也无法发挥其潜在的为社会谋福利的巨大能量。因此,电视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如实反映和良性引导的守望功能。

  一是指出电视传播中的偏差行为

  自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开播引起强烈反响之后,深入社会现实进行舆论监督的电视节目开始增多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然而,另外一个问题浮现出来:电视传媒的舆论监督,上至政府官司员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在其监督范围国家补贴内,那么谁来监督电视传媒本身?这就需要电视批评发挥督导匡正的作用,及时指出电视传播中的偏差,帮助电视传媒更清醒地认识和定位自身,以免偏离“社会瞭望者”的角色轨道。

  二是阐释电视传播的发展方向

  电视批评要充分发挥其督导匡正的功能,就必然要在思维方式上侧重天批判性思维,更多地关注电视传播中的偏差和不足,以期及时发出警示。但愿电视批评不能“只破不立”,如果只着重在指其失误、揭其流弊的层面上,而忽略以其发展方向的思考,这样的批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往往会使批评陷入一种自说自话的状态之中,难以为从事电视实践的人士所接受,也就不能真正实现电视批评介入和引导电视实践的终极目的。因此,阐释电视传播的发展方向也是电视批评的一个重要作用。

  三是评点电视作品的优劣,引导观众的观赏活动

  电视批评应对现有的电视作品作出正确的甄别,既要肯定和赞扬优秀的电视作品,又要无情鞭挞和驳斥那些格调低下、思想平庸的电视作品,从而对观众的观赏活动起来引导作用。在一般情况下,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欣赏是一种个人式的直接、感性的体验活动,带有极强的自发随意性。由于观众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职业及行活经历的不同,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往往受到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难以完全领会和把握电视作品的创作意图,更难以充分感受电视作品潜在的思想和艺术价值。电视批评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增强观众对电视作品的读解、认识能力,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

  四是搭起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桥梁

  电视批评作为一个中介,在观众与创作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创作者所制作的电视作品只是一件半成品,它必须为观众所观看和接受才是最后完成的作品,观众的理解与反应关系着作品的实际传播效果,因此电视创作必须重视观众的接受情况。从传播学的观点来看,电视作品如果仅从创作者传播到观众,(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那就只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播,容易陷入盲目和片面之中,所以必须还有一个从观众传播到创作者反馈的环节,才能组成一个双向互动、良性循环的传播流程。电视批评在观众和创作者之间的沟通作用对于建构这一切工作良性循环的传播流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电视批评不仅与观众对话,向观众读解阐释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及艺术手法;
也与创作者对话,向创作者反馈观众的接受状况和意见,使创作者及时了解到观众对自己作品的态度和看法,了解作品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电视批评还将电视观众不同的心理倾向、观赏倾向、观赏需求等信息与反应不断传达给创作者,从而在创作者与观众、电视创作与收视市场供需双方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调控。

  五是推动电视创作整合与发展

  电视批评对电视创作还有着推动其整合与发展的重要作用。电视批评承担着推介新人新作、评优选优的任务。比如,最近几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每年都将全国获奖电视作品的评析文章分类整理,以附带光碟的著作形式出版,这对于扩大优秀电视作品的影响、引导电视创作发展趋势都是非常有益的。又如,在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中,刘孙曾田等一大批编导的作品在国际电视记录片大赛屡屡获奖,诸如《西藏的诱惑》、《最后的山神》等,他们既为观众奉献了优秀的电视节目,又为我国电视在国际上赢得荣誉。许多批评家纷纷撰文宣传这些优秀的创作者,既向观众大力推介他们的作品,又认真评析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这不仅使这些编导和他们的作品广为观众认识和接受,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电视创作者在创作事业上更加努力进取。

  对普通观众而言,电视批评起到了引导观赏活动、提高审美水平的作用;
而对创作者来说,电视批评则意味着一种在理性和实践上的提升。无论是赞扬作品的长处,还是指出它的不足,电视批评的分析只要是从作品实际出发,有真知灼见,是能够给电视创作者以思想和艺术上的启示和帮助的。别林斯基认为,进行批评——这就意味着要在局部现象中探寻和揭露现象所据以显现的普遍的理性法则,并断定局部现象与其理想典范之间的生动的、有机的相互关系的程度。电视批评就是不断地从个别的、具体的创作作品中总结经验,探索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并形成相应的理论,给其他创作者以有益的启示,推动电视创作有机整合的过程。并且,它通过倡导选择有积极意义的题材及正确的艺术创作方向,有力地推动了电视创作的健康发展。

  六是文化选择的作用

  电视批评不仅是一种研究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选择活动。电视文化的传承和积累不是任意的、无限制和无规则的,必然有一个扬弃、淘汰、沉淀的过程。对电视节目以及相关现象进行评析这样一个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选择的过程。“电视文化选择,是在某一社会中电视媒体及电视人在一定环境下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电视文化及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运作模式、节目形态、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取舍”。[11]通过电视批评实现的电视文化选择,一方面是对不断变化着的社会需要的适应和对电视观众的满足,另一方面可以产生出新的电视文化结构。电视批评的文化选择作用具体表现在对电视节目价值取向的引导上,电视节目的评审标准上,电视节目播出内容的要求上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和制定上。

  七是超越实践的作用

  由于电视批评承担着现实、历史和美学的责任,它应该形成一种自觉的批评意识。批评家不能只停留在电视创作现实的一般水平上对现状作简单概括和静态分析,这种批评显然对创作产生的作用不大。因此,在对电视创作实践的同时,电视批评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创作实践,对电视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负责。在电视剧创作中,一些涉案题材的“公安戏”由于反映了现实中惊险曲折的大案、要案、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收视率不俗,成为电视台播放的重头戏。如果对这类电视剧的批评仅仅停留在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握艺术创造与现实之间的尺度等问题上,那么批评还只是局限于电视创作实践本身,而没有站在社会、文化的高度去深入分析电视实践与大众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批评家指出,这类电视剧由于收视率高,经济效益可观,往往都被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然而其负面影响是不容低估的。电视批评超越实践的作用还表现在它树立了一种典范,提供了一种精神导向。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与静止相反相成,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从静态的观点看,电视批评是对目前呈现相对稳定状态的某一种电视节目、电视现象来作批评;
从动态的观点看,电视传播事业又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开发系统。这就要求批评家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电视实践,而是坚持以动态的发展观来看待批评对象,并在批评过程中有意识地建立一种具有前瞻意义的理想化参照目标,致力于探寻批评对象在更为长远的未来的发展走向。

  八是自我书写的作用

  电视批评作为一种目标指向、实践指导性很强的活动,它的三大作用中,文化建构功能比起直接作用于电视实践、有明确针对性和即时效应的督导匡正功能和艺术审美功能,其影响往往是间接的、长期的和无形的显现,因而一直不太为人们所重视。而在文化建构功能中,与文化选择作用、超越作用相比,自我书写的作用由于其目标指向性和实践指导性色彩最为淡薄,更是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然而,正是因为自我书写在最大限度上疏离了电视批评的核心部分即强调目标性和实践性的倾向,转而突出作为批评主体的个人的书写行为。因而也就最大限度地彰显了批评家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电视批评不仅仅是一种针对批评对象的分析、评判活动,同时也是批评者与自身感悟的一种交流、辨识以及认知的活动,更是批评者向外界自我表达、自我书写的活动。在批评过程中,批评家必须努力把握自己对批评对象的认真体悟和独特感受,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电视批评必然投射出批评者自身的思想观念和强烈的个人气质。实际上,电视批评本身就是批评家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批评家对自身文化内涵、思想品格及个性观念的一种书写行为。电视批评的自我书写作用不仅摆脱了电视批评常有的功利色彩,更凸显了批评者张扬自我的个体介入以及批评者以个性表达参与文化建构的过程。强调自我书写的作用,对突出批评家的才情与独特风格以及鼓励批评家在写作中更多地进行具有个性特色的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设电视批评学理论体系

  

  中国电视已经走过了47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电视传播实践的蓬勃发展发展呼唤着电视批评的不断成熟和深化,批评意识的增强和批评领域的拓宽以及批评手段的现代化和形态的多样性,共同展现出电视批评的广阔前景。而面对日益丰富的电视批评实践,我国的电视批评理论建设明显滞后。电视批评理论的贫乏和零散大大地影响和制约了电视批评实践的发燕尾服,现实中电视批评的种种尴尬现象和遗憾之处与电视批评理论建设的先天不足是有着直接因果关系。显然,现实电视批评表现出的浅薄和无力,非学理性现象以及广大受众对电视批评的迫切期待,对我们的电视批评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批评学已是当务之急。

  一、电视批评实践的发展

  首先是电视批评研究文章的发表阵地更加广阔,传播载体更加多样。《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电视研究》《中国电视》《当代电视》等专业理论刊特的蓬勃发展和以《电视批判》栏目为代表的网络批评的兴起,为电视批评提供了空前广阔的阵地。此外,大众化报刊和电视本身成为了电视批评的重要载体,使电视批评的传播更为广泛。

  其次是电视批评的数量大大增加。不仅专家、学者们对中国电视发展中的研究、讨论形成了电视批评在理论界的热潮;
而且由于电视文艺节目尤其是每年以成千上万集播放的电视剧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使得在报纸杂志上关于文艺节目和电视剧的批评文章大量涌现,呼应着人们关注的热点电视话题。尽管这些大量涌现的电视批评不良莠不齐,既存在庸俗吹捧、批评娱乐化的时弊,也不乏论说肤浅、了无新意缺陷,但电视批评的数量急剧增加本身已显示出电视批评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和广阔和发展前景。

  最后,电视批评的质量得到较大提高。除了数量上大大增加,电视批评的质量也得到较大提高,主要表现为自学的批评日渐增多,专业的批评日益发展,创造性批评开始出现。

  二、电视批评理论的发展需要

  20世纪被认为是批评理论更新最快的世纪。在这一时期里,相继产生了以英加登为代表的现象学美学、海德格尔的后现代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现代社会批判理论、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阐释美学、库士坦茨学派的接受美学等影响深远的文艺批评思潮,在文艺创作中也出现了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意识流、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等文艺思潮,它们逐渐汇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洪流,向传统思想的创作模式发起挑战,引起了创作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由于西方批评思潮的影响,以及中国思想解放后文化理论成果的不断涌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批评理论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了批评领域的现实主义或庸俗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旧有局面。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批评的空间大大拓宽,一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思维成果相继进入批评领域,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批评格局。2000年出版的《电视批评论》首次对中国电视批评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在中国电视批评理论建设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开拓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为电视批评学的建立搭起了一个实验性的基本理论框架。电视批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电视批评的基本概念

  电视批评的概念。电视批评是电视批评学的研究对象,对它的界定应从它的定义、类别及特性三个方面去阐述,才能对电视批评有相对完整和清晰的概念认识。

  电视批评的功能与作用。电视批评的功能与作用和电视批评的特性是有关联的,现代社会中电视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探讨电视批评的功能与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视批评与其他批评形式之间的关系。电视批评与哲学批评、道德批评、文艺批评等传统批评形式有着直接的联系,研究电视批评就必须重视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电视批评的研究方法。电视批评的研究方法关系着电视批评研究科学性,从不同层面来看,有哲学的研究方法、逻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具体作品的研究方法。

  2、电视批评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理论

  中国电视批评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户。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末,中国的电视批评发燕尾服可分为萌芽、起步、发展和自觉四个阶段;
21世纪以来电视批评发展更为迅速,吃不开现出许多新特点和发展趋向。

  西方电视批评主要理论流派及重要研究成果。西方电视批评理论是中国电视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尤其是一些主要流派与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电视批评理论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中国电视批评的基本理论。中国电视批评的基本理论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攻手义这一根本国情的基础之上,强调在突出中国电视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探寻电视创作规律,要求在开展电视批评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观中断过程,坚持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的统一,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基本原则。

  3、电视批评的主要研究范畴

  电视批评的基本理念。电视批评的基本理念有选题视角的针对性方法理念的科学性、知识的综合性、对创作实践的指导性及社会参与的广泛性等。

  电视批评的审美阐释。电视批评有艺术审美的功能,对电视批评的审美阐释包括电视批评中的审美意识、审美心理现象、审美表现以及审美理论等。

  电视批评者的主体意识。作为是视批评主体的批评者本身应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思想素质,包括明确的导向意识、开放的美学意识、民族的文化意识敏锐的语言意识、成熟的思维意识、多元的知识结构等。

  电视批评的方法。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电视批评实践的有效开展,电视批评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社会学、比较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系统科学等方法。

  电视文本的解析过程。电视文本是电视批评中的重要研究对象,电视文本的解析过程包括了作为开放性文本的解读过程和作为封闭性文本的评析过程。

  电视批评的文本书写。电视批评的文本书写形式多样,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书写形式,主要有论文、随笔、对话体、序言、专著、电视节目、网络等形式。

  4、电视批评的具体对象

  电视理念的批评。电视理念是电视批评中一个重要的批评内容。电视批评通过对电视理念的批评既建构理论又解构理论,既从鲜活的具体批评实践出发,(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又超越虎口体批评实践,将其还原为厚重的理论认识。因此,对电视理念的批评进行梳理和总结是极为重要的。

  电视现象的批评。电视现象以其纷纭变幻、富有时代气息成为电视批评家极为关注的批评对象。所以,对电视现象的批评必须认识到电视现象与电视批评的关系、电视现象批评的现状与问题。

  电视节目形态的批评。电视节目是电视批评的主要对象和立论基础。电视节目的形态是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创新的,因此,分析电视节目形态与电视批评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电视创作主体的批评。电视创作主体是电视批评中的重要对象,对电视创作者的批评可从技术专业、艺术美学、思想政治、市场商业四个价值取向来进行;
从批评实践来看,又可从社会系统、电视系统、创作主体、文本系统四个角度来进行。

  

  建设电视批评理论体系的意义

  

  在二十世纪,西方电视理论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批有影响的电视理论著作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来,这对中国电视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些理论毕竟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的电视文化是中国本土的产物,随着中国电视商业的发展壮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批评学就日益显得重要。(1)可以指导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电视文化必须要用中国的理论,不能照搬外国理论来批判、指导中国的电视文化。(2)可以与国外电视理论展开对话。当西方电视理论取得巨大成就时,我们的电视理论却一无所有,只有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才真正重视电视理论,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视理论就显得迫切,否则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地位。(3)为广大中国受众提供理论指导。中国电视有广大的受众,但这些受众毕竟不是专业的批评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批评学,给中国受众提供理论指导,提高他们对电视的欣赏与批评具有重要意义。(4)丰富和完善中国广播电视学科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批评学,对丰富和完善这门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1]《别林斯基选集》第3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574页。

  [2](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07页。

  [3] 胡智峰、罗振宇《学院精神与学理路径——理论视野中的“电视批评”》,《现代传播》,1996年第1期。

  [4] 吴迪《改变“三少”、“四无”的批评现状》,《现代传播》1996年第2期。

  [5] 徐荃乐《电视批评的批评》,《电视研究》1998年第1期。

  [6]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7] 周安华《现代影视批评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91页。

  [8] 王君超《媒介批评》,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9] 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10]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11] 刘炘《电视建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