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02
  前言:
  阿奇霉素在药理学方面是属于一种广谱类抗生素,主要在多种病原体或敏感菌引起的成人及儿童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以及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等治疗方面用得比较普遍,其疗效较好,所以在儿科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但是该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患儿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甚至生命安全均构成了威胁。本文主要选取近两年来我所在科室的76名患儿在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时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与分析。并讨论其在发生不良反应后的一些处理措施进行相应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资料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所在科室儿科病患治疗中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共计76位,其中年龄阶段在1~12岁,平均年龄在6岁半,男女比例为37:39;发病时间都是5至30天之间,平均发病时间为17天。主要病症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有52例,泌尿系统感染的患儿有7例,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患儿有17例。此76位患儿在接受此项研究前期,均做过身体检查,可排除其它严重慢性疾病的存在。
  1.2 方法
  对此76位患儿给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以及进行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口服计量250-500mg,1次/天;静脉注射计量10-500ml,1次/天。本次研究以7天作为一个疗程,此项研究对象中的76例患儿给予为期一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该项阿奇霉素的治疗期间对此76例患儿所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并且做好统计和资料整理收纳,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反应情况或种类进行小结,总结其发病原因。
  2 结果
  在此次接受分析的76例位患儿中,治疗过程中使用阿奇霉素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痛腹泻、反胃恶心、呕吐、便稀、身体局部部位出现发红发痒或红肿热痛等现象,在经过专家会诊探讨分析后可定为,引起以上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胃肠道不良反应现象的出现。出现反胃、恶心、呕吐此类反应的有40例,所占比率为百分之五十二,因此可得出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病概率偏高。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反胃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中分析发现发生该类反应的大多数都是在静脉注射后。②皮肤过敏性反应的现象。其中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的占有21例,所占比率为百分之二十七,主要症状有过敏性皮疹以及过敏性休克的现象。在阿奇霉素的用药方面,不论是静脉注射治疗或是口服治疗,都会有一些过敏性现象的出现,特别是身体局部的发红发痒和热痛症状。并且在发病时间上也有所不同,有的只存在短暂的十几分钟,也有长达好几天的;然而,过敏性休克则在静脉注射之后的几分钟才会出现,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面色苍白。③静脉炎现象。发生静脉炎的现象有8例,所占比率为百分之十,该类的患儿主要包含浅静脉炎、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另外,还有一部分的患儿在此项治疗中出现头晕发热、白细胞比数相对之前比较来说有明显升高的状况。④神经系统的损害。在此项分析中,发生此类情况的有7例患儿,所占比率为百分之九,此类患儿的普遍症状为现口干舌燥、烦躁易怒、大汗淋漓等等。通过以上这76例患儿用药状况分析,除了药物自身的毒副作用和患儿抵抗力较差等因素能导致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之外,还与用药量以及合理调配相关。例如在用药过程方面没有考虑合理度导致的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等,再或者说在注射过程中滴速过快以及长时间静脉给药等因素,这些都会加大并导致患儿不良反应的机率。
  3 讨论
  依据近些年以来我国的儿科患者逐渐增多现象分析,儿科诊室主要收治的病症患儿为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等状况,对于此类患儿,我们通常采用的是药物治疗,作为对抗支原体感染有显著疗效的阿奇霉素,应用得比较广泛。阿奇霉素在临床治疗中属于第2代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或生殖道感染,同时还可用于治疗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并在多个国家医学指南推荐为治疗上述感染的一线药物。伴随着在临床上较为广泛的应用阿奇霉素,同时所发生的药理所致的不良反应也渐渐在不断增加中,大多数的患儿在使用了该药物治疗之后,通常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这不仅对药物的治疗效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也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发育也形成一定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出所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所在,希望可以为临床用药上提供一些可靠性依据,有效的保障儿科患儿的用药安全。
  经过此次研究显示,在给予儿科患儿使用阿奇霉素给药后,接受此次治疗分析的76位患儿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阿奇霉素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滴注都会存在一定性的发热、胃肠反应、过敏性皮疹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情况。当发生皮肤过敏反应时,需停止用药,并给予一些药物进行脱敏治疗,通常情况下3天后患儿的过敏症状就会悉数消失。而过敏性休克则应立即对患儿进行抗过敏治疗,并且要扩充周围的血容量。当出现发热现象时,一般只要停止用药就能逐渐的恢复正常。当出现一系列的胃肠反应时,医护人员得相当注意,需要及时停止用药,等待到患儿的不良反应症状改善之后才能使用缓慢的静脉滴注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但是倘若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症状没得到好转或说在缓慢静脉滴注后患儿的胃肠反应又变得更加严重了,则要立即停止使用阿奇霉素治疗。
  根据我国卫生部等相差单位所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范,需要我国的医疗部门建立起以患者为主导的药学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对儿科临床使用阿奇霉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方面,要制定出一套合理严谨的監督制度,以此来更好确保我国在儿科的不良反应方面的监督工作有效实施。结合以上的实际安全分析来看,在儿科的临床中能患儿使用阿奇霉素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包含的因素诸多,除了药物本身副作用外,还和用药时间、浓度、剂量以及给药途径等多个原因有着关系。因此,在儿科临床医生给患儿使用阿奇霉素来治疗各种疾病的时候,必须要看清此药的使用效果是否可行,还要加强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高度重视,增加此药在临床运用中使用安全的可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治疗中使用阿奇霉素还存在着诸多不良反应,医护人员还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用药,对于阿奇霉素此类广谱类抗生素的用药,我们应当详细了解与掌握其用药方面的禁忌与用药量,当不良反应现象发生时,更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与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的降低儿科患儿在用药后所产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力,以此来保障患儿们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周树发.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7):109-110.
  卜晓珍,薛峰.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11):29-30.
  谢景山,张秋生,纪秀照,等.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