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中西设计艺术的融合之路
摘要:中西设计艺术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紧关大门而沉浸在自己的文化中的民族最终也会面临消亡。对于传统的艺术设计文化要想有新的突破,还需中西方互相学习和借鉴。在近二十年来的中西设计艺术的融合之路中,中西设计艺术理念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在各种艺术表现题材和形式方面也都能够看到例证。中西设计艺术的融合之路是趋势也是全世界设计艺术文化走向繁荣的必经道路。
关键词:中西;设计艺术;融合
一、前言
近二十年来,中西设计艺术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历了冲突、对话再到融合的一个过程。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被迫打开大门,西方的艺术就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中西设计艺术的融合必有其利弊,我们不可否认它的积极一面。如今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有些国家企图以文化渗透的方式,力图改变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这明显是中西设计艺术文化融合最为消极的一面,要站稳自己的文化根基保证在中西艺术文化融合过程中不走弯路。但是要肯定的是中西设计艺术的融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是不可能逃避和违背的,所以我们要合理地对待中西设计艺术给中国带来的积极一面,尽可能采取适当的方法克服消极的一面。不论是中国对西方的影响还是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才能让中西设计艺术实现融合繁荣发展,不断创造出具有活力的世界设计艺术。
面对中西设计艺术的融合,可以看到艺术题材广泛、设计理念的碰撞融合诸多积极的一面,是世界上不同的设计艺术文化之间的交锋和融合的结果。尽管随着科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能够接收的信息远远大于过去,所能够接受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而实际能够运用的却越来越少,我们通常会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自我筛选。在设计艺术融合的过程中,也是有效地吸取信息为自己服务的过程。
二、设计艺术理念的碰撞融合趋势
在西方为了发展工业,推动消费经济的发展,推出了“有计划的废止制”,目的就是在设计的实践中同时设计产品的使用年限,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市場的消费运转。当然,这种“有计划的废止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受到批判,转而推崇绿色设计。中国传统设计艺术最初就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发展出设计产品必需符合坚实耐用的特点,制作过程必须尊重自然。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想推动经济的发展,这种特点实则不利于现代经济的运转,于此我国又部分采取了西方的“有计划的废止制”。只有将中西的设计理念都结合起来,把握好适度的原则,从而保证社会和经济的效益。
后现代主义是发生在20世纪60到80年代的艺术风格,其设计风格是将传统艺术从哥特式到巴洛克,从古典主义到文艺复兴,对历史风格采用抽离、混合、拼接的方法,形成一种折中主义风格,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仍然影响着近二十年来的中西设计艺术。近二十年来的中西方设计艺术在彼此优秀传统的艺术文化中吸取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三、设计艺术表现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在近二十年来的中西设计艺术融合的道路上,艺术表现的题材变得尤为广泛,例如在绘画、书法、影视、服装、广告、舞蹈和音乐等方面。
自古以来,西方就对地大物博的中国倍感兴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更是开始走向世界。在这二十年来中西融合的过程中,有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至少在艺术题材上的丰富性是一个方面。绘画的题材从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历史故事风俗画,发展到如今无所不包的绘画题材,可以有中国传统的绘画题材,亦可以有西方的静物、希腊神话故事、基督圣经故事、教堂建筑等题材,甚至可以是两者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绘图软件的发展为中国和西方的艺术结合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在受到西方设计艺术的影响后开创性地开启书法文字的创造。徐冰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将书法艺术为其设计艺术观念服务。他创作了《天书》(如图1所示),这书又不能称其为书。徐冰受到西方的影响,设计艺术观念作为最初的题材之源,在《天书》里通过将中国的传统书法文字进行拆分再结合创造出不为人所认识的新字。他所要传达的理念是要说明一种无实际意义的表象。《天书》虽然称其为书,却又不能够被认识,故是不能称其为“书”的书,而名字《天书》就更能表达这本是一本无实际意义的“书”。
艺术题材在影视方面的表现也尤为突出,特别是中国对西方的影响。好莱坞电影最早采用中国元素是1998年6月上映的《花木兰》,这部电影的情节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电影中木须龙的形象也吸取了中国传统龙的形象元素。花木兰这一女性英雄故事也正好契合了西方的英雄主义精神,《花木兰》的故事对西方就有了强烈的吸引力。于2008年6月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如图2所示),它是一部以中国传统的功夫为主题的电影,影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景观、布景、服装乃至食物都充斥着中国的元素。此外,还有2010年的电影《驯龙记》,将中国传统龙的元素搬到电影题材中,其中的龙的形象都隐约地展现出中国传统龙的形象和元素。
在2017年的春夏巴黎时装周中,中国的元素再一次被世界采纳,服装展示了许多中国红、水墨风以及团扇、刺绣、青花瓷的元素都一直受到赞赏。中国力求在世界传播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从2016年的上海维密秀开始,就运用中国的元素来设计服饰。在2016年“前路奇缘”的主题中运用了舞龙舞狮、京剧的元素。在2017年上海的维密秀的六大主题中有名为“青瓷天使”(如图3所示)的主题,在服饰上采用了中国传统青花瓷的颜色,外加串珠、羽毛等元素。不仅是在服饰上,在人们生活中的所有装饰都能够采用来自世界各地的元素,这些元素由于中西设计艺术的融合,已成为世界的宝贵财富。
以图像和动画形式呈现的广告更能看到中西设计艺术的融合,不论是静态还是动态直接呈现的广告,都是艺术形式中传播速度最快的一种。一个好的广告必然能够很好地传达某种观念,通过不间断的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能够在人的内心形成先入为主的思想意识。广告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具有广泛的题材和元素,通过抽象与具象的元素和图像直接表达而又深入人心。这种影响是一种不论接受与否都会受到不可阻挡的潜在影响,往往是不经意的。
在这二十年来的中西设计艺术融合下,舞蹈的表现题材也是变得丰富起来,在中国开启了拉丁舞、探戈、芭蕾舞的学习之风。探戈舞蹈被人民大众所喜爱,甚至被推崇发展出我国普遍流行的广场舞蹈。早在1998年德国交响乐团在中国将马勒的曲与中国唐诗相结合的《大地之歌》演奏出来,这是中国诗界、音乐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的大事。曲目中的唐诗包括李白的《悲歌行》、《宴陶家亭子》、《采莲曲》、《春日醉起言志》,钱起的《效古秋夜长》以及孟浩然的《宿业师房山待丁大不至》。德国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与中国艺术家联手呈现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大地之歌”就在2017年10月10日晚的德国柏林音乐厅再次上演了《大地之歌》(如图4所示)。有“钢琴诗人”美誉的傅聪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与舒伯特的《鲤鱼》相结合。这是在二十年前中西方音乐艺术的融合。如今在演奏西方传统乐器的同时,中国人仍然会从自己的文化中找到新的元素,演奏出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乐曲。
四、结语
中西方各种设计艺术形式的融合是表象,而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高,各种艺术形式独立发展而又彼此相互影响。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必定带来中西设计艺术的交流融合。中西设计艺术的融合是一个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世界的设计艺术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