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手段在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摘 要】目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方法单一、内容脱离实际、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以致德育实效性较差,因此本文探讨了激励手段在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关键词】激励手段;德育;中学班主任
  在中学教育中,德育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在德育实践中,由于德育目标理想化、德育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德育方法单一等问题,德育效果较差,并且成为中学德育工作的瓶颈[1]。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推动者,德育是优化班级管理的重要抓手,所以班主任应通过改善班级管理环境,提升德育工作实效[2]。然而班主任事务繁忙,对学生的管理往往不够深入,以致有些班主任为求“省心”,德育工作不免流于表面化和简单化,激励手段的应用正是提升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3]。因此,本文对激励手段在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进行了探讨。
  一、激励的内涵、功能、内容与模式
  (一)激励的内涵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即为了实现既定教育目标,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与机制。对于中学德育而言,激励手段是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其朝着教育目标前进的方法与机制。
  (二)激励的功能
  在德育实践中,激励可以发挥导向、动力、强化和调控四大功能。导向功能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目标和信念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鼓励受教育者建立正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行动的功能。强化功能是教育者通过强化激励手段,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更接近目标要求的功能。调控功能是指教育者采用调节和控制手段,使受教育者行为更加规范的功能。
  (三)激励的内容
  根据人的需求,激励内容分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物质激励是采用实物或金钱方式进行激励,精神激励是以表扬、嘉奖等方式进行激励,情感激励是通过关注受教育者的心理状况,并营造出团结互助、互相关心与信任氛围的激励方式。
  (四)激励的模式
  实施激励可通过目标、期望、榜样、信任、信仰、诚信、荣誉、规范、竞争、表率、挫折、情感、成就等多种模式。例如目标激励是教育者通过设立一定的目标,激励受教育者向目标前进的模式。再如榜样激励是教育者利用榜样人物及事迹,激励受教育者向榜样人物看齐的模式。在德育实践中,常通过评比、奖励、惩罚、荣誉、表扬、鼓励、批评、引导、示范、谈话、安慰等途径实施激励手段。
  二、激励手段在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
  (一)中学德育应用激励手段的原则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激励手段应坚持正向激励为主,并采取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实现德育目标。正向激励为主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鼓励、关心方式激励中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唤起他们内生的道德意识,并建立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一定的强化手段以及物质、精神、情感激励的互相结合,激励中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进取,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二)实施目标激励,建设良好学风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当目标实现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再形成新的动机、行为和目标;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形成更高的目标需求。可见,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所以目标激励对于中学德育工作意义重大。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合理制定目标,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行动才有动力。目标应当志存高远,也要结合实际,这样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目标。班级目标包括课堂秩序、学习氛围、作业质量、同学关系、早晚自习等,每个目标再分解为更小的目标。接着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将班级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这样每一名学生都有了清晰的努力方向,目标的激励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
  (三)实施规范激励,优化班级管理
  规范也就是行为准则,对团体组织和个人有约束作用的规则和范式,一般要求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班级是一个组织,学生进入校门,就要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例如校规校纪、学生守则等。规范激励就是通过组织观念、纪律教育、行为规范的激励,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个人养成规范文明的行为习惯。为了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应重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结合本班特点与学生们共同制定班级制度,使之发挥教育、约束、整合、激励、导向等方面功能,促进班级成为团结友爱、奋发向上、文明礼貌、刻苦学习的优秀集体。
  (四)实施榜样激励,促进学生成长
  过去,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不仅代表了先进典型,也是一种正能量,所以班主任应有意识地树立榜样来向学生现身说法,让他们在学生生活、学习和其他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团结互助、遵规守纪、尊重师长,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班级的集体主义观念,鼓励学生做好事、争上进、有爱心。当然,班主任也可以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或运用社会先进典型进行示范。但班主任进行榜样激励时,要避免两种不正常的倾向:一是把榜样说得太完美,二是要人人赞扬榜样,这样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榜样教育效果。
  (五)实施诚信激励,提升道德素养
  诚信展现社会文明程度,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诚信激励就是班主任向学生传授诚信知识,让学生树立诚信观念,进而使学生外化为诚信行动。近年来,受到社会上消极因素及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诚信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实施诚信激励非常重要。为了有效实施诚信激励,班主任应先提升自身的诚信素养,并以自身的诚信魅力感化学生。然后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渗透诚信教育,例如在教室墙壁、板报上配置有关诚信的图片、标语等。邀请家长走进课堂,沟通做好学生的诚信榜样。借鉴北师大附中无监考制度,激发学生诚信潜能。
  三、结束语
  发挥德育实效的根本是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而激励手段的应用正是促使受教育者主体性发挥的催化剂,所以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应用激励手段彰显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实践证明,应用激励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创造性,解决当前德育工作实效差的问题,因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通过激励有利于实现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志强.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瓶颈与突破——从教条式德育到逻辑式德育的转型[J].基础教育研究,2014.
  [2]张芳.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藝术[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
  [3]王斌刚.中学德育管理中的三个提升[J].教学与管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