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篇一:让亲子日记鲜活起来

让亲子日记鲜活起来

作者:吴玉琴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第02期

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对孩子的关注更加细致。当孩子呱呱坠地时,有的爸爸妈妈就写起了亲子日记一由父母记录着孩子成长点滴,以此作为孩子成长的纪念。当我看着这一篇篇充满着爱、满怀喜悦的日记,记录着孩子的第一次微笑,记录着孩子的第一句话、也记录着孩子跨出的人生第一步……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对于亲子日记我开始了我的思考:让老师、孩子、家长共同参与孩子的亲子日记,共同见证和记录孩子的成长。

一、借助亲子日记,奏响家园共育的协奏曲

语言能力是伴随着生命的诞生开始的,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地丰富孩子语言,捕捉孩子智慧的火花,发展孩子想象力,我们尝试由孩子和家长一起写日记。日记分两部分,第—部分,是老师进行命题,由孩子用小图片拼帖或是绘画的形式记录要讲的事,要表达的意思,由孩子讲述自己画面的意思,家长进行指导的主要任务是这些话的先后顺序和用词的规范性,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文字记录。第二部分是家长和孩子自己确定的主题,这个能够充分体现日记的生活性、孩子的主体性以及思维的多样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对此项工作很支持,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家长是很有热情的参与孩子成长中的每—个过程。

于是,亲子日记自然就成了家园互动的桥梁。在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孩子完成日记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由此了解到孩子的思想、能力、家庭教育情况,从而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由此构建成的家园共育之路更宽广,家园互动更有成效。

二、记录亲子日记,还和谐亲情

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但是却从不曾真正地去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就发现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我们常常感叹自己教育的失败。但如果我们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永远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而亲子日记,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与孩子交流的起点,让亲子日记架起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其实记录、交流、爱这才是我们记录亲子日记的真正意义。通过孩子的讲述,通过孩子的绘画,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内心。很多时候,孩子的所思所想他们还不会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那么,绘画将会是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的一种方式,也是父母了解孩子内心的一种最好的途径。这时,作为一个孩子的父母,我们就不但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和爱好,还要真正了解孩子

们每一副绘画的意图。孩子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喜欢的一切都画在纸上,在画中展示他们的欢乐和向往,体现他们纯真的童心世界。也许他们的绘画手法非常稚拙,展现出的作品也总是合情不合理,与家长们的审美经验也互不一致。但是这个也许就是孩子最想表达的,因此就需要家长们学会去理解孩子们的画,而不要只是一味地进行主观评价,要耐心倾听孩子们讲他们的画,并带着一颗童心去欣赏他们的智慧,与他们分享其中的快乐,体会画中的情趣所在。这样你就能倾听到孩子的内心,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的独特见解,了解孩子丰富的情感;了解孩子的困惑、疑虑;了解孩子的愿望、需求,读懂孩子的内心。童心世界是圣洁而又绚丽多彩的,进入童心世界你会觉得是一种幸福。开启儿童心灵之门,走进孩子的世界,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用爱去耕耘。

三、发展亲子日记,打下作文基础

作文是一个由“内”而“外”灵活而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当然,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我们不可能要求这些孩子根据一幅图画来完成一篇洋洋洒洒的作文,但是我们希望孩子通过这些充满着亲情和成长意义的亲子日记,能让孩子们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之间寻找到一个桥梁,使孩子们能够顺利地完成从口头语言表达到书面语言表达的(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亲子日记)过渡。这一过渡的最好方法是从拼图讲述到看图讲述。看过这样一个电视广告,有个小朋友讲述:一只小鸭子,爬过一座山,找到一个蛋宝宝,就是手里拿着小卡片边操作边讲述的。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可以从拼图进行讲述,让幼儿学习语言,丰富词汇。例如:天气真好(红太阳),小兔子(小动物)到草地(河边、桥边、公园等)玩耍(找朋友、找食物等),发生了什么事,心里是什么感受。经过一段时时间的练习,我们再进行第二主题的训练,以简单绘画的形式表达较复杂的话题,第三阶段,以连环画的形式表达复杂的事情。

所以我们的亲子日记是分年龄段来设计的,让小班、中班、大班的亲子日记在不断的提升和沟通中记录。

亲子日记篇二:论文:开展亲子阅读与亲子日记的策略与特色

开展亲子阅读与亲子日记的策略与特色

摘 要:幼小衔接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而当务之急,是采取什么措施让这个话题在实践中取得成效。培养幼儿前阅读前书写能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前阅读前书写能力的体现就是亲子阅读与亲子日记,亲子阅读与亲子日记实施一年来,二者已经有效的结合到了一起,有了家长热情的配合,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对待,老师们精心的准备,可以说,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且在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亲子日记 亲子共读

一、亲子日记和亲子共读有效的结合到了一起

以前亲子日记和亲子共读是彼此分开的两个环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将两个环节有效的结合到了一起。首先,家长对这个环节的重视程度就大大提高了,家长通过亲子共读了解到亲子日记的目的和方式,那么回家指导孩子的时候不会再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举个例子,这次六一运动会结束后,有个别小朋友的家长要带孩子出去玩,需要请几天假,而此时,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亲子日记是否可以提前打出来,家长和孩子都把亲子日记看成了一项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事情。由此可见,我们的家长和孩子对亲子日记的重视程度。

二、营造活跃的生动的气氛

通过了亲子共读的生动有趣的活跃课堂,吸引幼儿的参与热情,调动活跃的气氛,家长们更加了解孩子们的现状和思想、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因而对我们老师的工作也就更加配合了。比如说,张老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方法,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充分的调动幼儿,还可以适时的引导家长也参与其中,在小绿狼的这个环节的教学中,连家长都忍不住偷偷给自己的孩子打电话悄悄告诉他们答案呢。

三、亲子日记主题的拟定

也是根据亲子共读的内容,这样亲子日记就成了亲子共读的一个延伸活动了。由于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因此家长和孩子的出勤率也普遍提高了。因为无论哪一项内容,误掉一项,另一项内容就没办法好好的完成。最后,有了亲子共读这个良好的铺垫,制作亲子日记的过程就会更加的顺其自然。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家长和孩子都发散了思维,可以创作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亲子日记。家长在指导的时候,也就更加的得心应手。孩子在完成的时候,也就更加的充满灵感。

四、亲子日记的展示

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平台,来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来交流他们的想法。就是我们为孩子们每人配备了一个本夹子。这个本夹子人手一本,来把自己所有的亲子日记按顺序

来夹到一起,并且配有漂亮的封面。这样一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书了。我们将小书收集到一起,集体展示。这样,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欣赏自己的和小朋友的日记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即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欣赏学习了别的小朋友的一些作品。可以说补己之短,即彼之长。

这次参观小学的活动中,我们也有幸看到了小学生的亲子日记,苏老师适时的引导幼儿参观、思考、比较我们的作品和小学生的作品的有什么不一样,我们该怎么样向他们学习呢?孩子们发现了其中的不同,纷纷举起小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以后的亲子日记中也有体现,比如画面更加和谐美观了,而且很多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表达一个叙事形式的故事。

五、开展形式丰富化

从最初的分别独立的亲子共读与亲子日记,到最终二者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不仅老师们组织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孩子们参与时候也更加的顺其自然,热情洋溢。就连家长们,重视程度也在日渐升温。

从最初的请老师或者家长以讲座形式开展的共读,到孩子们自由选材自主阅读,到老师组织小朋友以孩子创编表演为主体的阅读,再到以孩子们创作的题材为内容,读“孩子自己的书”,亲子共读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并且多样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老师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坚持不懈。

六、参与主体多样化

这个活动中,不仅有老师的前期准备,还有家长的配合,更重要的,有孩子们现场的热情参与。随着活动的开展,家长们更加了解孩子们的现状和思想、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因而对我们老师的工作也就更加配合了。而孩子们,非常的期待能够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在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整个活动的现场,总是会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出现。可以说,这个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加提供给孩子一个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平台。

七、主题的拟定时代化

从最初的以绘本为主要阅读与制作题材,到后期根据时代与时俱进的内容选定:内容既有毕业相关题材,又有夏季随机教育,更有“创城”的新鲜血液的融入。可以说,内容的选定不拘一格、别具匠心,符合时代性,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后期将孩子的日记制作成小书,记录了孩子们一年以来的成长与收获,通过了另一种渠道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记录了我们工作的点滴。

作者姓名:尚雅楠

亲子日记篇三:亲子日记架起心灵的桥梁

亲子日记架起心灵的桥梁

家长姓名:刘瑞玲 单位:第二小学 电话:15047052003

案例背景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教育非它,乃是心灵转向.教育,从沟通开始,沟通从心开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小心翼翼、平稳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能够与孩子面对面坐下来有效地沟通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可现在的孩子和家长似乎太“忙”了,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倾心交谈。即使有时间,有的家长们往往把握不住沟通的尺度,我们的唠叨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孩子不喜欢无休止的唠叨,生命却需要不间断地提醒。教育孩子,在说、劝、打、骂之外,还有比这好十倍百倍的方法,那就是写教育日记。推家长赤诚之心置孩子肚腹之中,也许能收到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因为这样做,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和平等的亲子关系。

案例描述

我的儿子叫许倍宁,小时候的他由奶奶一手抚养大,很少接触外人。他脾气暴躁,胆小 、 爱哭,一见生人就躲,学习成绩一般,干什么事都没自信。记得那年儿子9岁,一次期中考试后,他满脸愁云,神情沮丧地回到家里,拿出仅考了86分的数学卷,小心翼翼地放在我面前,用连他自己都听不到的声音对我说:“妈妈,我就是个笨蛋。”丈夫看到儿子考了这么点分,劈头盖脸一顿大骂。其实,说真的,当时我也很生气,可看到丈夫这么对儿子,我不由得愤愤地和他理论了几句。第二天,我看到儿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今天,爸爸妈妈吵架了,全是我的分数惹的祸。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大笨蛋。考试没考好,爸爸骂我,可妈妈不让。他们就这样吵来吵去,吵来吵去。我本来有点烦,现在更烦了,真是雪上加霜。

他们俩一吵完,我就火冒三丈,想踢东西,想把整个家的东西全部踢烂,一个不剩。 从日记中我分析出了以下情况。

(一)他认为父母吵架是他惹的祸,这是严重的自责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孩子往往不自信。

儿子的自责心理源于我的抱怨心理。以前他只要不好好学习,我就一个劲地抱怨,在他面前细数我的种种付出,直到孩子像罪犯似的向我低头认错才罢休。这是我的错,我在“惹的祸”三个字下面写了这样一段文字:亲爱的儿子,你没有给我们惹祸,你只是这次考试的成绩差了点,这没关系,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原因:你一点也不笨,反而很聪明,后面的拓展题你就做对了,只是答案错了。这就说明你只是粗心了,计算出了问题。另外有五分的题你确实没掌握,知道问题出在哪了,我们就想办法解决它。爸爸妈妈只是意见不统一,我们在交流思想,没有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