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读书提升自我,有什么好书值得推荐?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人常说:对症下药。首先我不知道你的文化水平。水化程度不同,所需要的读物也不同。

其次,我不知道你年龄大小。小儿读物与成年人的读物显然有很大区别。

第三,我不知道你的爱好如何。每个人的爱好决定着他所需要的读物。

第四,我不了解你在哪一方面需要提升。是政治?是经济?还是文化?

个人的需要,只有个人知道。你需要我推荐读书给你,就必须将问题讲明白。否则,请恕我无能为力。

其实,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读书只是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到生活中去磨练,到实践中去完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取得经验,接受教训,在社会中无处没有老师存在,只等有心人去发现。每个人,每件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谢谢邀请!言尽于此。

推荐你购买一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可以帮助你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并提升一个档次。???

写的故事没有人看怎么办,写故事的路好难走,请问前辈们,你们是怎么走的?

谢谢邀请!

我也很困惑,有的故事自己感觉写的很好,但是看的人少,有的故事写的一般,看的人多。推荐也是,有的推荐很少,有的推荐多,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了!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坚持,提高自己水平,加强故事可读性,引人入胜,长此以往,就达到自己喜欢的程度了!

其实做什么都是有困难的!不是轻而易举的获得,我们都需要有这样的思考!

二是要提高自己的水平,故事需要通俗简练生动,情节要合理,人物要鲜明。

三是坚持天天练笔,胸中有沟壑,文中才有风景!所以多看多记多想才是最重要的!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作者杨明

说写故事没人看,这未免讲得太绝对了些。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好故事大受欢迎。当然了,由于自己功夫不到家,所写故事水平不高,不仅看的人少,自己也常常郁闷;对此,颇好理解。

要走好经营“故事之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从个人的经历看,我认为要写出优秀的故事,要使自己意气风发地前行,就必须要做到多读,多写,多吃苦。

我在校期间,除语文政治外,其它课程一般。面对不佳成绩,自愧弗如。几位同学约定后,便提前告别了校园。

是年,乃大集体的最后一年。秋末冬初,为了给家中挣得60公斤小麦,17岁的我便加入了成年人“出夫”的行列。

没经劳动锻练,一天独轮车推下来,累得瘫倒在床上。夜晚小解、脚脖疼得举步艰难,只好用双手摸着屋墙移动。四十多天的艰苦生活,终被我咬牙坚持了过来。

包产到户后,在建筑队干了一年多钢筋工。1983年10月,抱着到部队锻练、出息的念头,应征入伍。

新兵连一篇小稿被军区《前卫报》意外发表;从而改变了我的命运,坚定了我的从文之路。

新训生活结束后,我干过测地兵、学过开车、当过饲养员、任过文书。虽然岗位频换,但对写作情有独钟。

自知功底差,便用加倍的努力来弥补,诸多字不认识,便买了字典,一页页翻看,将常用字记在袖珍本上,一遍遍认读。词不达意,便将个人津贴,除购生活品外全部买了文学名著,啃读咀嚼。屡投不中,毫不气馁;找人请教、研究报纸、琢磨问题,不懈努力。

猪圈的饲养室里,留下过学习的身影。寒冷的冬夜,借助炊事班烧火间的余温,在埋头读写。连部的小屋里,夜夜学习到12点多。服役三年,见稿20余篇。当自己“业余写稿成绩大”的事迹被团评为“十佳”好事后,一纸调令,自己加盟团报道组,开始了新闻生涯。

当兵十年之后,自己提了干部。屈屈指一算,从文12年,见稿千余篇,30余次获奖。因勤奋,工作有成绩,曾被军区、集团军、师、团评为“超期服役的优秀老战士”、“优秀机关干部”、“优秀党员”、“学雷锋标兵”、“岗位自学成才标兵”、“优秀通讯员”,四次荣立三等功。1997年,所报道“互利互惠、比翼齐飞”在《前卫报》发表后,军区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以此开展的讨论,获山东省好新闻二等奖。与人合作的“毛泽东与红炮连”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三等奖。其间,参加济南陆军学院“军队成人高等教育”获本科文凭。1997年任炮兵第八师新闻干事。上了六年半学,取得这个成绩,该满足了。此念头有,但一闪即逝。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面对后人居上,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为文无止境! 格言:靠素质立身,凭本事吃饭 为人:有话讲在当面,不满写在脸上处事:真诚待人,真心回报 。

《附:我的处女作“碰掉瓷的搪瓷碗”》

瞧!新战士打背包多忙。今天,新兵连生活结束了,别提他们有多高兴了。

二班九名新战士在激动中,又似有什么心事。啥原因?原来新战士小王在洗碗时,不小心将一只碗碰掉了瓷。要下连队了,谁不想拿个好碗呢?好象就等有人开头了!

沉默中,小胖子郭东东漫不经心地整理着背包带,眼角却瞟着大个子金建,往常有什么事情,他总是打头阵的角色,突然,一向不善言谈的小个子陈国强,放好背包,径直向搁碗厨走去。

这举动非同小可,大大出乎意料:带头的竟然是他!二班全体战士呼地站起来,个个手忙脚乱地朝搁碗厨奔去。

八人拿碗在手,朝碗四周一看,咳!喘口粗气:个个手中的搪瓷均完美无缺。

奇事!那个掉了瓷的碗呢?十六只眼睛射向陈国强:“啊!在他手中!”

八人的脸儿全红了,低下了头:你瞧人家,两个月的新兵连生活,有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