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点架构——政治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归纳 一

 经济常识

 1. 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 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 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债券与商业保险 7.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经济全球化 外汇与汇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关税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政治常识:

  ( 1 1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有对内职能(依法打击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教科文卫事业;搞好社会公共服务 --- 维护安定团结和社会治安、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兴办公共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和对外职能(防御外敌入侵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

 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 2 2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特有的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等)并且必须自觉履行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

 ( 3 3 )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实行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当家作主的地位。

 ( 4 4 :

 )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坚持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 认真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5 5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决定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调动各方面的各级因素);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方式)。

 ( 6 6 )我国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建立了社会 主义制度,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都得到发展和不断进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消除东西部差距,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首先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需要国家、发达地区的帮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 7 7 )我国的宗教政策: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8 )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是变化发展的,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度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 9 9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各国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 10 )我国的对外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 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支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哲学常识

 1. 唯物论 马克 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 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辩证法 (1) 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 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

 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第三部分 政治常识 1.我国的国家制度 (1)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国家职能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3)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依法治国 (4)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与政权:政党的特征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我国的宗教政策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1)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 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 (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3)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含义、特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运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四个目标

 (2)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辨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运用: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反对地方保护主义;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

 2、发展的观点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

 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与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3、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

 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

 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依据。

 (2)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9、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1>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4>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即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10、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1>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3>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角度一: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量的积累,就不会有事物性质的变化(也不会有飞跃和发展),即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

 备。这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角度二: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即坚持适度原则。

 角度三: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原有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是,就要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

 角度四: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会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优化结构”,研究事物的结构 11、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1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

 面的观点,反对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就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避免或减少失误,少走弯路,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认识论部分

 1 、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方法论意义: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达到理论(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区别: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多变易失,凭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联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区别:含义、阶段、可靠程度不同。

 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原理:

  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应当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移,逐步深化,不断扩展。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5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原理:二者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的分析。

  方法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五、价值观、人生观部分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本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哲理内容: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

  3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发展。方法论要求: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4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原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社会发展制约个人活动。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推动社会发展。

  5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哲理内容:人生价值的含义(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6 、理想与现实的辨证关系:(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哲理内容:理想与现实是辨证统一的,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奋斗中实现理想。(把握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

 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意义:<1>要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利益二奋斗;<2> 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走与人民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009 年全国高考政治真题集锦 2009 年全国高考Ⅰ卷文综政治 24.某小企业 2008 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 8 元,产量为 10 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 6 元。如果该企业 2009 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 2009 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 2008 年相比:

 A.增加 8 万元

  B.增加 6 万元

  C.减少 14 万元

 D.不

 变 25.某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 5%.小明和爸爸去该餐馆吃饭共消费 200 元,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获得一瓶价值 4 元的饮料,小明和爸爸表示接受,上述做法:

 ①使餐馆少缴纳 6 元税款

  ②使餐馆多获得 6 元收益 ③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④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6.当下,我国很多地方摊贩经营非常活跃,但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经营场所的方式给小贩提供经营空间,加强市场管理,规范摊贩的经营行为。促进这类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①实现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则

  ②扩大政府调控范围 ③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

  ④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7.某鸭梨产区建立恒温库储存鸭梨,为反击销售提供了条件,也为梨弄增收提供了保障,据测算,没储存 1 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 0.5 元,这一做法表明:

 A.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B.延长农产品储存时间可提高农民收入 C.商品销售环节可创造更大的价值

 D.商品的储存成本提高了商品价值

 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78 年安徽小岗村 18 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 年 1 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回答 30——31 题。

 30.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

 说明: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31.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2. 2009 年初,在 G 市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一位人大代表提出:现在市金融危机期间,打工者有份工作就不错了,政府应废除最低工资标准,工资由时常决定。该代表的观点引发了社会广泛议论。在下列有关该问题的议论种,正确的观点是:

 ①作为人大代表不能只站在企业经营者的立场发表意见 ②该代表在人大会上具有自由发言而不受追究的权利 ③该代表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写成议案向市人代会提交 ④该代表的言论过于偏激,应撤销其人大代表的资格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3.2008 年 12 月 27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 2008 年 12 月 27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公布,自 2009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①全国人大工作程序需要得到国家主席的认可 ②国家法律只有经过国家主席签署才具有法律效力 ③国家主席作为国家机构具有审查法律的权力 ④国家主席作为国家机构具有颁布法律的权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4.2008 年,民主党派成员有 40 多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领导职务:

 ①表明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参与执政 ②坚持了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重要形式 ④是保障我国民主党派实现参政议政的基本条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5.1990 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 20﹪左右。2007 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为 2025.5 亿美元,提前三年实现了 2000 亿美元的目标。这表明:

 ①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迅速发展 ②中国与东盟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加 ③东盟上升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 ④东盟发展为世界政治力量的重要一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8.(3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 年冬到 2009 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 8 个省市遭遇 50 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 1.57 亩。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显著成果。

 材料二

 2009 年 3 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来得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6 分)

 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建设农田水利设施;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改革灌溉方式;

 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使人们节约用水。

 (2)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 分)

 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确保粮食安全;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水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 合理分配用水,保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3)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12 分)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农民遇上严重旱害,需要国家帮助救灾,国家组织抗旱救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政。

 为了抗旱救灾,政府调动公共资源救灾保证粮食生产,主要履行的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帮助农村抗旱救灾,体现的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4)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8 分)

 坚持实事求是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认识抗旱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践观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的抗旱措施;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把抗旱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并考虑抗旱活动对自然较近和较远的影响。

 39. (60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到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 16 世纪,在 17-18 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欧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这趟、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国际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现代贸易与历史上的三角贸易相比有何区别?(8 分)

  (6)结合材料,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2 分)

  2009 年高考重庆卷文综政治题 24.某女士购买了一条电视广告中推介的纯金项链,可没戴多久项链上的颜色全掉了,原来是一条镀金项链。该女士要求厂家退货,遭到拒绝。厂家:

  A.违背了诚实信用和平等原则

  B.违背了公平交易和自愿原则

  C.侵犯了该女士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D.侵犯了该女士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25.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下列属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是:

 A.提高失业保险金的标准

  B.增加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C.中央财政增加补助地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D.在全国范围内对适龄儿童实行免费常规疫苗接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研制大型飞机纳入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为此,国家转变体制机制,坚持自主研发,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整合全球资源,成立了国家控股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大型飞机的研制进入实体操作阶段。回答 26-28 题。

 26.材料表明了:

 ①科技开发的国际化

  ②股份有限公司适合于大型企业 ③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研制大型飞机的决策和实施体现了:

 ①国家的政治职能

  ②国家的对外职能 ③综合国力中的政治力

  ④综合国力中的科技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研制大型飞机的决策和实施需要:

 ①审时度势

 ②在分析指导下进行综合 ③运用系统综合思维方法

 ④发挥体制创新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78 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回答 29-30 题。

 29.在改革中,党中央做出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颁布了国有企业党员发展、教育条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依法执政

 ②加强组织建设

  ③坚持政治领导

 ④坚持思想领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0.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比较,经历放权让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阶段,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巩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的发展要经历量的积累过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对社会关系的变革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1.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

  用思维证明自然

  后来用观察、想象和检验

 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

  但景象不断变幻

  大自然在微笑——

  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

  ——摘编自{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的“思维”能证实大自然“内心的秘密”

  B.摸清“大自然的脾气”,就是对不断变幻的“景象”的感知

  C.只有不断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才能接近“内心的秘密”

  D.人们能认识不断变幻的“景象”,也能彻底把握“内心的秘密” 32.一个替政府看门的中学毕业青年,60 年锲而不舍地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打磨镜片。借助自己研磨的超出专业技师水平的复合镜片,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得到科学界广泛赞誉,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他就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材料表明:

 ①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②生活理想是个人全部理想的基础和归缩 ③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是人生价值的源泉 ④获得社会认可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3.目前,我国有宗教活动场所 8 万余处,宗教团体 3 千多个。宗教界人士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宗教界与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组织保持着交往和联系。材料表明,我国:

  A.信教公民拥有自由传教的权利:

 B.公民亨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D.积极促进宗教发展 34.近年来,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签署了《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宣言》,提出了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与中国、美国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对话伙伴关系,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东盟的发展:

 ①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②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促成了亚太地区一体化

 ④加强了国家间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 表 1 欧元兑美元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根据表 1 数据计算判断,汇率的变化将有利于:

 日期

 汇率 欧元兑美元 美元兑人民币 2008 年 2 月 12 日 1.46 7.18 2008 年 7 月 14 日 1.59 6.83

  A.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B.欧元区对中国的出口

  C.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

 D.欧元区对美国的出口

  38.(3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为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重庆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出台《关于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每年安排 5500 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其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批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决定,审议通过《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市政协多次到该地区调研,形成的多项提案被市政府采纳。

 材料二 表 3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特色与优势例举 地区 特色与优势 黔江区 小南海地震遗迹景观;畅销重庆的“双绿”牌珍珠兰花茶 石柱县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黄连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授信贷款 15 亿元 彭水县 阿依河景区;百万亩草食畜牧基地 酉阳县 龚滩古镇;中国摆手舞之乡;生产技术成熟的青蒿素制药企业

 秀山县 石堤古镇;花灯歌舞之乡;锰、钒矿深加工基地

 摘选自:2007 年、2008 年《重庆年鉴》和《重庆经济年鉴》 (1)

 结合材料一,谈谈重庆市推动渝东南民族地区发

 展的做法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12 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提出发展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应采取的措施。

 (10 分)

 (3)

 材料一、二是如何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道理的?(10 分)

  39.材料三 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7)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国家发展民生水利的举措。(10 分)

 (8)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三。(10 分)

  2009 年高考辽宁卷文综政治题 12.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 400 万元,银行贷款 100 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 8%,企业的毛利润(毛利润/总资产)为 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

 A.29.2万元

 B.32万元

 C.39.2万元

  D.42万元 13.2008 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总出口额中比重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外部市场疲软

  ②人民币升值 ③中外贸易摩檫不断

  ④宏观经济政策趋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14

 某科技企业出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

 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