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个人心得感想三篇

  腊八节个人心得感想三篇

  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今天蒲公英文摘网小编为您带来了腊八节个人心得感想三篇,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腊八节个人心得感想三篇

  腊八节个人心得感想1

  无论何种解读,一碗腊八粥,五味香糁入,七宝美调和,品的是丰富细腻的滋味,传的是正直良善的美德。古朴的味道之中,寄托着和谐并蓄的包容,爱人惜物的朴实,扶贫济弱的恤悯,家给人足的心愿。在这样的腊八佳节,大家一起来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踏实勤恳的劳动者们,送去温馨和煦的暖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仅可以收获奉献的快乐,也能更好地体会传统节日的内涵。

  如今节日虽多,但多数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都变成了“买买买节”,看上去热闹鼎盛,其实空虚乏味。我们常常说,要焕发传统节日的生命力,寻回中国节俗的神圣感和仪式感,具体要怎么做呢,众说纷纭。其实,的状态,是让特殊节日融入日常生活,让传统文化走进时代语境,在有意义的日子,做记得住的事情。形式无需庞杂,气氛也未必喧闹,重在精神体会和心灵沟通。

  在提倡仁人爱物,感恩怀德的腊八节,组织或参与一场爱心接力,便是良好的范例,若你在这天走上街头,给户外工作者带碗热粥,或是道声感谢,相信于人于己定是美好而难忘的节日记忆。腊八节的来源与意义,便也会深种于你心中。

  同样的,重阳节陪家人来一次登山捡垃圾的环保行动,中秋节与社区老人一起赏月联欢,端午节参与慈善龙舟赛……让传统节日带着真善美的光芒,与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相衔接,只要坚持推动,积极参与,即便脱离了农业社会的土壤,有了浓浓人情味,暖暖烟火香的中国节日,也一定能过得多情多彩,有滋有味。

  腊八节个人心得感想2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即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提起腊八节,多数人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可能就是“喝腊八粥”。据说,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大约一千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除喝腊八粥外,腊八节还有祈丰产、辟邪、防瘟疫等很多内容。特别是明清以后,腊八节已被赋予了更多含义,济贫、施舍成了主题。因此,腊八节也被视为古代的“慈善日。”

  腊八节不仅停留在舌尖上,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被视作农历新年的“前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腊的含义有三:一为“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祭祖祭神,即“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意思是攘除灾祸,迎接新春的到来,祈求来年安康吉祥。由于主旨与春节相通、时间又与春节临近,故而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许多人家也自此拉开春节的序幕,年味扑面而来。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南北朝时期魏收《腊节》这首诗,写出了隆冬腊月人们以酒肉祭祀百神、感谢福佑的虔诚。“腊鼓鸣,春草生”,这句民间俗谚描摹了村人击鼓逐疫迎春的情景。可见,古时的腊八节,是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吉祥和逐疫迎春的节日。

  《祀记·郊特牲》中提到,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也”,说的就是腊八粥。腊八粥以八方食物混合在一起,与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随着佛教的盛行,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与腊日融合,这一天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并相沿成俗,各寺院在这一天会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分给民众。

  富时莫忘贫时苦,勤俭持家永和美。关于腊八节有一个朴实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大笔家业,可儿子和媳妇成天好吃懒做,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两口冻饿交加,就翻箱倒柜,最后在箱子底下找出了一点小米、豆子、玉米之类的杂粮来,凑合着熬成稀粥,用以充饥活了下来……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故事中这一碗腊八粥承载着“倡导节俭”的寓意,提醒我们传承节俭风习。

  有文化研究者曾提出建议,将腊八节设为“节俭日”。年终腊月,人们清理仓库里的谷子,煮到一起熬成腊八粥,意在不浪费一粒粮食,提倡人们节俭生活,不要胡吃海喝。一碗粥虽“小”,但关键时刻也许能够救人一命或者成全大事,因此,将腊八节倡导的节日内涵与现代人的理性节约、低碳环保等观念融合,或可使腊八的传统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承载了华夏儿女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盼。新时代,我们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文化精髓,守护文化根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滋养民风、汇聚人心。

  腊八节个人心得感想3

  腊八节特有的韵味已四处弥漫:红红火火的商场里售卖腊八节的各种食材,微信朋友圈关于腊八节的问候祝福已然刷屏,腊八粥、腊八面、腊八蒜……不可抗拒地走上了不少家庭的餐桌。

  腊八节,俗称“腊八”。俗语称:“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逢腊八这天,各地有熬腊八粥、吃腊八蒜、晒腊八豆腐、煮腊八面、吃腊八冰等各种各样的习俗。史料记载,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已有与“腊”相关的腊祭习俗,节期在腊月,具体日期并不固定,这被看作是“腊八节”的由来之一。西汉戴圣所编《礼记·郊特牲》中辑录:“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可见腊祭是腊八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魔力有着神一般的敬畏,就连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都被看作是五位家神,要像祖宗一样恭而敬之。人们在自然力面前的渺小,极需要抱团的力量与之抗衡。反过来,团结凝聚、奋发图强,就成了不少传统节俗的内核。形成文化、代代传承。

  “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喝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这些口口相因、代代相传的歌谣,传递着幸福的向往、寄寓着美好的憧憬、营造着快乐的氛围、召唤着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文明流淌不断的源头活水。

  我们祖先将岁终之月称为腊月,“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此外,“腊”还有“逐疫迎春”之意。“腊”亦通“猎”,用猎获之物祭祖祭神。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已不允许将尖矛利器随意对准动物,很多物种成了重点保护的对象,这是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结果。但腊八节的丰富内蕴,还需要传承弘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的节日文化就是璀璨的一章。传统节日之所以千年传承、生生不息,本身就说明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生命力。我们理应借助这种力量,展示和弘扬传统习俗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迷恋,凝聚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宝库,是中华文明赓续传承、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因密码”。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创造惊艳世界的奇迹。从这点出发,就能看到弘扬传统节日习俗文化内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