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朝韩对峙的背后】 朝韩军事对峙

  2010年朝鲜半岛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表面看来独立成章,互不牵连,但略为深究,便可发现是盘根错节,实为“一盘棋”。   要问2010年朝鲜半岛何以发生这些事件,这几乎是一个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人们只能从对过去事件的梳理中去领会。
  一、 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事件之发生,从最浅层次上看,毫无疑问,同朝韩间在西海划界争执有关。
  1953年7月停战协定只在陆地划定了南北军事界线,海上界线未能划定。此后,联合国军方面单方面划定一条150海里长的朝韩海上分界线,即所谓“北方界线”。对此朝鲜拒绝承认。1999年6月延坪海战后,在南北将军级会谈时,朝方提出了自己划定的西海海上分界线,9月2日朝方宣布韩方所主张的“北方界线”无效。这样,在双方所主张的分界线之间便形成一片争议海域。
  据统计,停战以来,朝韩双方在陆、海、空发生470多次有一定规模的冲突。
  二、如果说朝韩间紧张关系及其在西海的对峙,是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直接导火索的话,那么朝鲜核问题则是这种冲突的大背景。
  1.朝鲜实施旨在做“永久核大国”的“C计划”
  2009年上半年朝鲜放卫星,射导弹,核试验,退谈废约,剑拔弩张,下半年突然盛情邀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韩国现代集团会长玄贞恩、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朝,觥筹交错。
  正在人们大惑不解的时候,一位被称作“朝鲜非官方发言人”的朝鲜学者金明哲,于10月14日在香港媒体发表文章,透露朝鲜制定并已开始实施一个旨在要当“永久核大国”的“C计划”。文章称,“C计划”设想美国最终学会与拥核的朝鲜和平共处,签署和平协定并建立全面的外交关系。
  2.朝鲜的“C计划”在韩碰壁
  朝鲜要想使“C计划”取得成功,必须完成两项工作,一是其核武计划取得长足发展,二是通过全方位外交诱使国际社会、特别是几个主要国家不再要求其弃核,承认其核国地位,并全面改善与其关系。第一项工作通过两次核试验已获阶段性成果,第二项已部分取得成功,如将朝中关系重新提升到“盟友”高度,并从中国获得大量援助。
  但朝向韩伸出的“友谊之手”却被李明博拒绝。李仍顽固地坚持一切改善韩朝关系的举措,如加强双方经济合作、提供援助等皆与朝鲜弃核进程挂钩。于是,朝鲜采取一些措施打击李明博政府。
  3.美国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最大获益者
  在天安舰和延坪岛事件中,美国无疑是最大获益者。美借此加强了美日韩同盟,抑制其离心倾向,加强了其在东亚的军事存在,强化了其对朝鲜半岛事态的掌控。
  其次,朝鲜在事件中也有丰硕斩获。事件后因中国不支持韩国的调查结论并阻击韩国在安理会的活动,中韩关系倒退若干年。因韩美军演和美航母进入黄海,美中矛盾加剧,几乎处于对抗状态,六方会谈时形成反核扩散共识阵线瓦解,旨在促朝弃核的六方会谈重开无望,特别是中朝关系升温,冷战时期的集团政治有望重现,这使朝鲜面临的弃核压力大为减弱。中国援助剧增,大大缓解朝鲜因核问题而招致的政治和经济困难,安理会对朝制裁决议效果已大打折扣。
  三、除去上述两个方面外,韩国作为当事者,从其独特视角出发,认为朝鲜接班人问题也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因素。
  不久前,一位韩国学者在一次会议上有如下说辞:
  1.历史经验表明,朝韩间冲突事件发生的峰值与朝鲜新领导人政治成长同步。
  20世纪60年代后期,金正日进入朝鲜领导层,70年代初确定为接班人,80年代末接班格局稳定,此间是朝韩恶性冲突高发期。1968年1月21日夜,31名武装人员突然袭击韩国总统府青瓦台,韩军警仓皇狙击,射杀27人,俘1人,逃走3人。1969年3月16日午夜,8名武装人员登陆江原道,双方展开枪战。同年12月11日,一架韩国客机被劫持到北方。1974年8月15日,文世光袭击韩国总统朴正熙未果,朴妻当场毙命。1983年10月9日,韩国总统全斗焕访问缅甸被炸,韩政要死17人、伤14人,全斗焕幸免,缅朝断交。1987年11月29日,韩客机空中被炸,一百余人全部遇难,肇事者金贤姬被抓坦白。该学者认为,这类事件发生可能与朝新领导塑造领袖形象,积累政治资本有关。
  2.最近朝鲜又进入领导人交替期,朝韩关系进入多事之秋。
  自2009年初金正恩被确立为接班人以后,同年11月朝进行货币改革。原本以此显示青年领导人经济才干,不意货币改革不理想,于是便通过调整对韩关系,显示其对敌斗争的坚定性和指挥艺术。
  韩国媒体报道,在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事件爆发前夕,青年大将都曾视察前线军部。这位韩国学者指出,李明博政府正是出于这种判断,为阻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决心作出强硬反应,从而导致目前半岛局势空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