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中美文化差异篇一:从霍尔文化理论看中美文化差异_田小兵.pdf
2010 年第 4 期 第 9 卷(总第 49 期)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Vol .9,No .4 Aug.,2010
从霍尔文化理论看中美文化差异
田小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北京 100024)
摘 要:中美文化差异,包括价值观、时间观及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爱德华·霍尔的文化理论的运用可以揭示两国文化差异存在 的根源,从而为两国跨文化交流奠定基础,有利于中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关键词:文化差异;爱德华·霍尔;文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27(2010)04-0071-02
历来对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广义地说,文化指一个社会 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地说,文化则指一个社 会的精神财富,高层次的指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低层次 的指人民的风俗习惯、流行观念、生活方式等。当今世界舞台 上,中国和美国是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并且两国之间的经 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因此,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并从文化 理论角度分析差异的根源,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跨文化 研究的鼻祖,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Hall)的许多文 化理论都有助于我们分析和了解中美文化差异。从而提高中 美两国人民的跨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最终有利于
的个体主义倾向。他们坚信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取得成功。个
人主义思想激发了人的主动性,重视自主和独立,人们在思 想、技术上敢于创新,这些因素使得美国在短短的二百多年间 就快速发展成为世界顶级强国。但是个人主义思想不重视个 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使得整个社会处于冷漠的环境 之中。
中国人追求“和合”,强调中庸、和谐,“天人合一”。当个人 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一般以集体利益为重。而美国人 则强调“竞争”及实用主义,推崇解决问题的实用性方法。当理 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美国人会优先考虑现实。在追求自我利 益与履行集体义务之间,个体优先于集体。这也许正是他们解 决个体与集体这一矛盾问题最佳的实用性方法。
[1]21- 23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
一、中美文化差异表现
(一) 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儒家和道家的文化对后 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依据传统的儒家学说,基于共同利益上 的社会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重视集体主义,推崇集体利益的 重要性和个人所作出的牺牲,只有以国家,社会及人民的利益 为己任,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至今,这种思想仍然深深影响 着每一个中国人。集体主义思想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它提高了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 结一致应对困难,充分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优越性。中国有句古 话“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就表明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的文 化价值观。但是这种思想忽视了个人的需要,压抑了个人的创 新与实践精神,不利于对个人能力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们尊重过去,在做事之前,都要事先考虑过去有没有做过这件
事,以及这件事情产生的影响等,而且今天做得如何也以过去 为评价标准。这可以进一步推想到中国人敬老尊师的传统美 德。中国人注重基于过去看问题,能尊重并吸取长辈们的经验 教训。而美国人对时间则持有不同的观念
[3]245
(二) 时间观的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对时间有不同的认知。在中国文化中,人
。他们着眼于未
来。美国人做事时很少看过去。在他们看来,现在最重要,过去 没有那么重要。他们认为年轻人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因 此往往忽视对老年人的重视。他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向着好 的方向发展的。美国人无法理解中国人对传统的尊重,而中国 人也会对美国人对传统的漠然产生质疑。
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却在其文化的影响下表现出截然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即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意指自力更生,自 我完善,实现自我价值,是实现社会进步和个人成功的力量, 它是美国人性格的一部分。在美国建国之初,个人独立主义思 想就开始落地生根。清教徒们鼓励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自己的 价值,获取财富。只有最终获得财富的人才是上帝的“选民”。
(三) 思维模式的差异 依据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
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影响跨文化交流,成为跨文化 交流的一大障碍。中国属于高语境国家,美国则属于低语境国 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高、低语境文化差异对不同 文化下的人民思维模式的影响。
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而美国人则偏好抽象思维。中国人 写
[2]55-
之后的“西进运动”对美国国民性格的形成也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59
文章习惯于曲线性(curvilinear)的思维方式,迂回接近主 题,认为直截了当论述太过直白,缺少美感;而美国人大都是 直线式(linear)思维,文章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主题。在交流方 式上,中国人说话委婉含蓄,态度谦虚,强调暗示的作用,旨在
。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寻求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不畏 艰险,最
终战胜了西部恶劣的环境。在移民过程中,移民之间 互相交流比较少,一般都是自给自足。所以这更加培养了他们
收稿日期:2010- 04- 20
作者简介:田小兵(1987— ) , 女, 山西临汾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社会文化、跨文化研究。
- 71 -
2010年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不言而自明;而美国人简单直率,注重有话直说,直截了当地 表明自己的意见。
二、运用霍尔文化理论分析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是跨文化交流的创始人 之一,他在《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一书中首先提 出了跨文化传播思想。 (一)高、低语境文化理论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 B.Malinowski 于 1923 年提出来的。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
货员同时服务几个客人是常事,而在美国,客人需排队,一个 一个来。因此,这就决定了在中美两国人民的日常交往中必然 会出现文化冲突。 (三)空间关系学理论
1963 年,霍尔在研究人类是如何固定和半固定空间距离 时首次使用了“Proxemics”(人类空间关系学)一词。霍尔认为,
所有文化的人类都起源于相同的物种,他通过研究动物行为
来研究人类的空间行为
[5]159- 160
。例如,霍尔认为动物也有自己 的
[4]99- 101“文化语境”。也就是“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
领地。有些动物会通过尿液标明自己的隐私空间。而人类则 是通过其周围的家具、墙壁和围墙来确定自己的隐私空间。人
而霍尔将语境分为高、低文化语境,在《超越文化》(Be-yond Culture)一书中,霍尔是这样定义高语境文化的,即绝大
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 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与之相对应的,是低语境文 化,即将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霍尔认为,低语境编 码信息主要体现在言语中,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低,一切都需要 通过精确无误的言语表达;而高语境编码对语境的依赖程度 高,许多意思都包括在语境之中,无需一一点明。
依据霍尔的论断,我们可以得出,高语境文化下的人们在
类也一样有标明个人空间的需要。这是因为我们的动物本性 决定了我们都具有个人空间,但是个人空间的大小因文化不 同而差异很大。
美国文化属于典型的“非触摸”文化。霍尔认为,美国人的 自我空间极限大概有一英尺半。美国人对于偶然的触摸感到 非常厌恶,也非常讨厌自我空间受到侵犯。不同的文化决定了 人们交流时的距离。个人空间的大小因文化不同而差异很大。 了解这一文化理论有助于中美人民在实际交往中增进文化认 知,互相尊重,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时含蓄间接,用字隐晦,而低语境文化背 景下的人们则是通过直接表达和符号传递进行交流。霍尔认 为,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大多属于高语境文化社会,而美国 等西方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社会。这种差异就表现在我们的 日常生活中,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之间的交流都比较含蓄,言 简意赅,重视心领神会,信息往往是隐藏的。而美国人则相反, 他们在交流中,总是会直截了当地直奔主题,把所有要沟通的 信息都用直白的、可编码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会隐藏信息,是 外显型的。
有的西方人无法理解东方人在交谈中为什么要含蓄,并 试图隐藏大量的信息,需要对方猜想其隐含的意思。同时,东 方人也会对西方人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产生异议。通过了解 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有助于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 中美文化差异,在交往中尊重对方的文化。
三、总结 随着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及社会文化方面的交流不断
加深,了解两国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文化差异研究的 目的不仅在于从对比中认识到两种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同时 应该为继承和创造更好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服务。任何一种 文化都是其固有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产物,受本国历史文化的 影响。同时应该认识到文化是可以相互影响的,但一种文化是 无法取代另一种文化的。
通过研究爱德华·霍尔的跨文化理论,包括高、低语境,空 间和时间观念等,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中美文化差异及其 根源。了解两国文化差异的根源,我们就可以做到求同存异, 更好地指导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与交往。
参考文献:
(二)单向性时间和多向性时间观念 在霍尔的《超越文化》一书中,他指出中西文化的不同在
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及冲突。他认为,不同的文化处理时 间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化分成单向性时间 观念和多向性时间观念两种文化。美国文化是单向性时间观 念
(monochronic),即一次只做一件事。他们注重的是目标、任
务和结果,而不是人际关系。而东方文化则是多向性时间观念 (polychronic),即同时做多件事情。他们则重视人的实际参与, 交易的完成,而非预先计划。
高语境文化的人通常属于多向性时间观念者,在中国,售
[1]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中美文化的融合与撞击[M]. 北京:新
世界出版社,1993. [2]拉里·萨莫瓦尔(Samovar, L.),波特(Porter,R.).跨文化交流(第五
影印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版·
[3]李其荣.美国文化解读[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5.
[4]爱德华·霍尔.刘建荣 译.无声的语言[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1991.
[5]Edward T.Hall.Beyond Culture[M].New York: Anchor Books itions, 1977.
[责任编辑 袁培尧]
Analysis of Sino- US Cultur al Discr epancy fr om the Per spective of Hall' s Theor y
TIAN Xiao- bing
(English Department,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4,China)
Abstr act:This paper first analyzed Sino- US cultural discrepancy in terms of values, time outlook and thinking manners. Then it reveals the root causes of these
discrepancies based on Edward T. Hall's culture theories. This paper aim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ino- US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 ds:cultural discrepancy; Edward T. Hall; culture theories
- 72 -
从看中美文化差异篇二:从故事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 故 事 中 看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一、课 程 目 的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考方式。
【能力目标】: 1 .通过故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一些差距,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
用英文的思考方式去学习英语。
3. 通过场景表演,培养学生大胆运用英语,大胆表达自我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科学饮食。
二、课前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三、方式方法
1. 通过英语课讲小故事,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为突破难点提供良好的诱因。
2. 教师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用丰富色彩的文字和图案,有趣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全力注意,并通过提问和他们自己表演来强化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3. 要求学生上台表演,使学生能达到教材提出的新要求,
四、课程内容
(一)从 故 事 中 看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1、饮食
故事一:望文生意
洋人:“你们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中国人:“怎见得?”
洋人:“每当我早晨经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
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
故事二:
一美国人几年前随一个香港旅游团去泰国旅游。香港游客大把将钱花在了买燕窝上。这令美国人很不解:为
什么中国人对鸟的口水这么感兴趣。故事三:吃水饺
在纽约的一家中国餐馆,一位外国朋友吃水饺用的方式是“中餐西吃”,按西餐的习惯,先喝汤;他把那一大碗青菜豆腐蛋花汤先喝完,然后开始操起他的刀叉;先用刀将每一只饺子切开,使肉馅和饺子皮分开,然后吃一口饺子皮,再吃一口馅……慢慢咀嚼、品尝,吃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向我(中国人)投来微微的一笑。我见状,走近问:“好吃吗?”他用生硬的中国话答:“如果再能配上一点果子酱和奶油,那会更加OK。”
故事四:外国人看麻球
有个好吃的洋人,从中国带了几个麻球回国去,逢人便说:“你们看中国的麻球,真稀奇!没有洞,豆沙是怎么放进去的?再说,你们看,这芝麻,一颗颗地贴,需要多少时间啊!”
其实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的以食表意、
以物传情的特点;西餐的注重实用与营养性的基本特征。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热食、熟食)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西方人的饮食习俗是以动物性食料为主食,辅食是生菜(如:蔬菜、水果等)。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聚食制”;而西方是“分餐制”。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
中国人眼里的山珍海味(delicacy of the Chinese cuisine), 包括燕窝(bird?s nest),鱼翅(shark?s fin),鲍鱼(abalone),熊掌(bear?s palm)等等。其实大部分中国人也并不清楚为什么这些都是好东西, 或是它们的营养成分到底在哪里。对它们的追捧恐怕也只停留在老祖宗传下的观念。而外国人觉的这些是奇奇怪怪的食物
动物的内脏 鸡心,鸡肺,猪肠,猪肚,好像没有什么动物的内脏是我们中国人不吃的。咱们中国人自己在一起吃得香,而老外就是觉得动物的内脏很恶心,只能丢弃,不能用来作东西吃。而事实上动物的内脏除了增加你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没有其它什么营养价值。中国人喜欢用”吃哪儿补哪儿”来为吃动物内脏辩护
众多特色中国食品中,令老外最不能接受的还是桌子上摆着的这哪里是在享用美食,这分明是让他们彻底忏悔他们对动物所施的虐刑。所以,请老外吃饭,别点那些能让他们联想到动物生前形态的菜,那只能让他们胃口全无。还有,别让他们看到小虾米。那无数的小眼睛在他们看来太恐怖了。
2、夸赞:
故事五:处处都漂亮
一次外国友人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very beautiful,一旁的新郎非常高兴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不料到,外国人摸摸脑袋,用生硬的中国话回应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结果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第六幕:
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却一脸难堪的样子。
★为什么同样是赞美,却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反应呢?
文化差异:
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客套,褒扬的话语言辞。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 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而在婚礼上,如果有人赞美新娘漂亮,中国的新人虽然非常高兴,但嘴上却会很谦逊的说“你过奖了”,“哪里,哪里”等。而西方人却会很高兴大方的接受赞美,并道谢“Thank you!”西方人就是不了解这 “哪里!哪里!”是自谦,才只好说处处都漂亮。
3、关心
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
Chinese: You look pale. 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 A cold, maybe.
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 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 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 Have a good rest. 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文化差异:
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 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
特别忠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如:1)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ve got a bad cold.
2)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
3)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
4、邀请: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任教,中国同事总是对她说:"有空来坐坐"。可是,半年过去了,美国同事从来没有上过门。中国同事又对她说:"我真的欢迎你来家里坐坐。如果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来聊聊也行。"一年下来,美国同事既没有来电话,也没有来访。奇怪的事,这位美国人常为没人邀请她而苦恼。
文化差异:
中国亲朋好友合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喂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一年内遇到大节日,亲朋好友才到家里聚一聚。平时如果有事上门,实现要有时间确切的预约。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美国同事对“有空来坐坐”这句话只当作虚礼客套,不当作正式邀请。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毛燥行为。若想邀请美国人上门,应当诚意的与对方商定一个互相都方便的时间。
5、笑一笑:
中国太奇妙了
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文化差异:中文中动词的使动,主动,被动用法都不明显,都得在特定的 语境中才好理解。而英语就有明显的不同,主要靠助动词be,do来体现
厕所文化:
一个外宾想上厕所,便对翻译说:“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我可以方便一下吗?)而翻译却把somewhere误解为“某处”,因而回答道“Yes, 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行,中国你哪儿都可以去。)外宾不禁愕然。
文化差异:
中国上厕所有很多说法:方便,洗手,出恭。
在英美国家:
1. Public lavatory意为“公厕”, 在公共场所,厕所门上都标有Gent’s(男厕),或Ladies’(女厕),有时也标有Men’s, Men’s room, Gentleman’s, Women’s Women’s room.如:Where is the Gent’s?(厕所在哪儿?)If you would like a wash, the Gentleman’s is just over there.(如果要上厕所,男厕就在那边。)
2. toilet是最常用的一个词。可指“公厕”,也可指“私厕”。例如:I wonder where the toilet is.(我想知道厕所在哪儿。)
3.lavatory是个客气的词,但不如toilet常用
4. bathroom是书面语。
5. loo是一个口语词,在英国用得很普通,主要指私人住宅中的厕所。如: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where the loo is?(请问,厕所在哪儿?)
6.powder room是美语,女士常用。如:I would like to powder my nose.就表现了美国人的幽默。
7. wash room, washing room, westroom常用于美国英语。
8.W.C.是water closet的缩写,常用于英国英语,表示“有抽水没有设备的厕所”,有时也可用手势表示,即拇指和食指圈成圆,其他三指向上,模仿成英文W和C的形态。
9.John是俚语。如:Last night I went to visit John twice.(昨晚我去了趟厕所。)
10.go and see one’s aunt是俚语,常用于英国英语,表示“上厕所”“去大便”。
(二)、请同学用英语来情景表演:
1、两个新同学初次见面打招呼,互相介绍
2、你介绍你的新朋友给你的老朋友认识。
从看中美文化差异篇三:从中西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大地》中赛珍珠女权主义分析
2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
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4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研究
5 试析德莱塞对《嘉莉妹妹》女主人公的非道德描写
6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7 从合作原则角度解读《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
8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国红色旅游的翻译策略
9 英国哥特小说故事情节中的怪诞表现
10 从安利(中国)的成功看直销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11 《飘》中的家园意识探究
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3 《儒林外史》中应对文化缺省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14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 15 红色,英汉词汇差异的文化理据
16 浅谈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
17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
18 The Rose in the “Heights”—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 19 合作原则视角下《飘》中的人物性格探析
20 汉语习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21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22 浅析英语习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23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24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
25 鲁滨逊荒岛生存技能的分析
26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27 The Heroine’s Love Tragedy in Wuthering Heights
28 从容?重生—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物心态
29 A Brief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D.H. Lawrence’s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30 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孤独灵魂——评《觉醒》中的爱德娜
31 从影视剧看英语俚语使用的性别差异
32 论归化和异化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33 网络英语交际对会话合作原则的影响
34 浅析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35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36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37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38 觉醒的女性意识:《嘉莉妹妹》中女性主义分析
39 On the Female Initiation Theme in Little Women
40 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中西公益广告隐喻对比研究 从“联想”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战略选择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反叛和自我救赎 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 中美商务礼仪的文化差异--以餐桌礼仪为例 世纪年代的摇滚乐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E-learning的理论与实践 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浅谈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浅析及其解决方法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n 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词块体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美国黑人英语在美国电影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可行的方法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双关语的研究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American Place Naming Discussion on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幽默的言语机制和翻译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语的修辞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言语行为理论在意识流作品中的应用——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例 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华尔华兹《我似一朵流云独自漂浮》中的自然观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汉英招呼语的对比研究 文化负载词的交际翻译论——以《吾国与吾民》为例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视角看动物词汇的翻译 英语委婉语的表达模式和应用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 A Feminist Reading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 丛林法则下生存: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的主要人物分析 Purity and Doom: on Thomas Hardy’s Tes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从《中国老人在曼哈顿》看中美人际关系差异
85 从跨文化角度谈中美婚姻观的差异——以《喜宴》为例
86 用合作原则分析男性广告语的诉求
87 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
88 《绝望主妇》人物语言个性化翻译浅析
89 A Study on Effective Multimedia-assisted SEFC Teaching
90 走出精神的困境:论托尼.莫里森小说《爵士乐》中维奥莱特的自我救赎
91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
92 古诗词中数字模糊性的语用分析
93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94 A Thematic Study on The Kite Runner
95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词汇互动教学的运用分析
96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
97 哥特小说中的反天主教分析:《隐士》个案研究
98 论《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
99 中美奢侈品消费行为差异背后的文化影响研究
100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101 从个人英雄主义到爱国主义的升华—《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
102 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
103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10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Percy Bysshe Shelley’s Ode to The West Wind
105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 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06 论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在美国》
10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Austen and Emily Dickinson
108 《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109 解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商业社会——对《巴比特》的人物性格及讽刺手法的分析 110 浅析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111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112 浅析福斯特《印度之行》的主题思想
113 英美日常交际礼仪对比分析
114 浅议英语诗歌中的书写变异
115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
116 关联理论视角下《诗经》中爱情隐喻的英译研究
117
118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119 增译法在《水晶宫》英译汉翻译中的应用
120 车贴中的语言污染现象研究
121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122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
123 英汉问候语对比研究
124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and Roles of Interpreters
125 论“迷惘的一代”告别“美国梦”——浅谈《永别了,武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 126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
127 中国侠士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
128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
129 论被动句的翻译
130 特洛伊战争电影改编的语境探析
131 “上”和“下”的意象图式及概念映射
132 从女性视角看男权主义下的婚姻秩序——以《苔丝》为例
133 从文化视角比较分析中英文产品介绍
134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135 《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对婚姻的影响
136 论爱伦?坡小说《莫格街谋杀案》中悬疑的设置
137 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38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
139 浅探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140 电影英文片名汉译的原则
141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
142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直接反馈和直接反馈对于不同水平学生的影响
143 英汉缩略语的比较与互译
144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145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
146 Man-and-Nature Relationship in Moby-Dick
14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4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Jane in Jane Eyre
149 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手势语
150 浅析欧内斯特?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勃莱特的形象
151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
152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美剧字幕翻译
153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154 论外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155 隐喻视角下奥巴马就职演讲辞的分析
156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
157 戴?赫?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鲍尔顿夫人的角色分析
158 《呼啸山庄》叙事视角多元性研究
159 The Comparison of Marriage Tra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60 从合作原则视角析《认真的重要性》中人物对话的文学效果
161 Scarlett O'Hara and Feminism
162 《无名的裘德》中哈代的宗教思想探讨
163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164 时政词语翻译原则与难点
165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
166 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
167 中英书名翻译的对比
168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69 从《西风颂》初析雪莱的反传统人格特征
170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
171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172 从女权主义视角分析《德伯家的苔丝》
173 《神探夏洛克》文化现象研究
174 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的差别
175 女性主义对《绝望主妇》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
176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
177 浅析中国时政术语的常用英译方法
178 Cigarett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179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父子冲突
180 论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181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182 译者主体性及翻译策略对《京华烟云》翻译的影响
183 《麦克白》的独白
184 从心理学角度试析简爱性格的对立性
185 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特征
186 The Revival of Benevolence Through Pip's Eyes in Great Expectations 187 英语名的取名艺术
188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
189 排比的修辞功能在政治演讲辞中的应用
190 论电影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191 从饮食角度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192 《莫比迪克》中不同的人物特点
193 修辞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
194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195 xx大学影视英语教学调查
196 An Analysi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197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
198 从模糊性看古典诗词英译
199 语用模糊及语用功能
200 Cultural Input and Syllabus in English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