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导游词篇一: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 一、教学内容
1 观潮
课本页码:第2-5页,教参页码:第3-9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五、教学授课时间: 年 月日—-月日
六、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大部分孩子没有见过潮水,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七、问题聚焦:
1、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
2、可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
3、钱江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你从哪些词句看出钱江潮的壮丽奇特?
5、句子把浪的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各比作什么?
②这个句子写出了浪的气势( ),声音( )。
③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1
八、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1)有条理地说潮来时的情景,学生互评。
(2)摘录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2、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3、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九、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给课文分段。
3.能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简介钱江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a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 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3.想象练说。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
(2)摘录描写大潮的词句,品读。
(3)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①请学生说潮来时的情景。
2
②评价: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提倡多角度表述)
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准备,练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的意思。
2.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钱江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你从哪些词句看出钱江潮的壮丽奇特?
①自由读文,选词句品读。
②交流。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理清顺序,体会壮丽。
①师出示学生摘录的有关句子。(幻灯)
②请学生按不同方面排列句子。
③讨论:为什么不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④说一句赞美钱江潮的话。
(4)理解长句的意思。
①出示长句(课后练习(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摘抄导游词)题3),思考:句子把浪的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各比作什么?
②这个句子写出了浪的气势( ),声音( )。
③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5)拓展:说一说其他景观。
2.按一定顺序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1)确定介绍的景物(或景观)。
(2)想一想,从几方面有条理地介绍。
(3)在四人小组内练说、互评。
3
十、板书设计
潮来前 平静 远
1、观潮 天下奇观潮来时 壮观
潮头过后 平静 近
十一、教学反思
4
语文四年级上册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教学内容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本页码:第6-9 页,教参页码:第10-13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
五、教学授课时间: 年 月日—-月日 六、学情分析:
学生从《观潮》等学习中,感受到了山河的壮丽,为学习本文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础。而地理方面知识的欠缺及文本中的名词术语,给学生理解带来困难,应恰当地补充课外资料。
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质疑,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如: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重点理解感悟第三自然段,从山和水的变化感受形态之多样,景观之奇异,利用媒体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来之笔。
5
摘抄导游词篇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
课 题:观潮
教材分析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能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写作的好习惯,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笼罩、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漫天卷地”等词语。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握文章脉络。
4.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熟读朗诵的学习,体验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
5.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观。
教学难点: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2.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1.谈话引题:同学们,身在厦门的你们喜欢看大海吗?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涨潮时的海水是什么样?你有什么感受?(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千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钱塘江的大潮
2.资料展示:(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看潮水,听潮声,你觉得钱塘江大潮怎么样呢?请你介绍或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3.设疑:那么,在作者的眼里钱塘大潮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预习,请找出一个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学生说,教师把词写在黑板上:天下奇观。)什么是天下奇观?“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通过阅读,说说你觉得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本课字词。检查预习作业中的生字抄写。
(1) 同桌互查生字的读音。
(2)集体交流课前大部分同学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重点指导难写难记的生字。
(多音字:“颤动”的“颤”在文中读chàn;“闷雷”的“闷”在文中读mèn;“薄雾”的“薄”在文中读bó;“镇、逐、涨”读翘舌音。“昂首”的“昂”、“横贯”的“贯”要注意笔画的写法。)
3.请同学们拿出水笔,坐端正,练习写各描3个、写2个字。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4.交流自读收获,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时)
5.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段):潮来前的景色和人们的表现
第二部分(3、4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5段):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6.分组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设疑导入
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观潮》。(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都了解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精读课文,品味奇观
1.潮来前的奇
指名读文,找一找潮来前有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自由读第2自然段,体会“潮来前”钱塘江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找到描写潮来前的景象的重点词语画出来(薄雾笼罩 江面宽阔)并说说这些词语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江面宽阔 薄雾笼罩 壮美宁静)
找一名学生朗读出“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的句子之后,引导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的平静;找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的句子之后,引导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急切心情。出示课件潮来前的景象,结合课件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2. 潮来时的奇
(1)刚才我们随着观潮的人山人海在岸边焦急地等待着,盼望着,大潮还是没有来。八月的太阳火辣辣的,人们汗如雨下,但是人潮再拥挤都不愿意离去,就是为了亲眼看看这(学生齐:大潮),看看这(学生齐:天下奇观)。终于,时针
指向了午后一点。(学生齐读课文)。请同学们再读第3、4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奇观,用笔画出来,也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品读情况。)
(午后一点左右??闷雷滚动)这写的是潮水的声音
(过了一会??又沸腾起来)这写的是潮水的形状
总结:通过潮水的声音和形状,写出了潮水的奇
(2)(那条白线??横贯江面)写出潮水的长。解释“横贯”的意思
(再近些??水墙)写出潮水的高。解释“水墙”,想象白浪形成白色城墙的场面
(浪潮越来越近??颤动起来)写出潮水的声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是什么场面?“山崩地裂”的声音又是怎样的气势?这些词用的好不好?好在哪?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能调换顺序吗?
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潮的气势宏伟: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文中插图。)“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教师随机板书:万马齐奔 山崩地裂 气势宏伟)
浪越来越近了,犹如战马飞奔而来(意思说完整了)
浪越来越近了,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声音和数量)
浪越来越近了,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巨响浩大声势)
3.潮去时的奇
课文中从哪儿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宏伟壮观?读第5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说明时间短暂;“潮头奔腾西去”说明潮水退却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平静后,已涨了两丈来高。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请看潮退后的录像。)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余波汹涌)
4.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
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在学习中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点、自我评价,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出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习作水平。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可以形象直观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处理课文难点。)
5.指导朗读,留时间给大家自由背诵。
三、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1.了解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孟浩然: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王在晋: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李廓: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2.学完了课文,我们对钱塘江大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呢?请同学们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边编导游词,可以加上自己搜集的材料内容,经过整理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先同桌交流。再请几名同学说说你的导游词。
作业布置:
A(基础题)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2.完成指导丛书
B(选做题)
1.写下你作为导游的钱塘江大潮导游词
2. 摘抄优美语句。
板书设计:
摘抄导游词篇三:迷人的九寨沟
《迷人的九寨沟》教学设计
赤眉镇朱陈中心小学四年级 王国杰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板书课题,师生共同书写课题。
2、听写生词。
芦苇棘丛苍莽山脊 松杉 殷红绚丽多彩 魔术师
沐浴 斑斓 叹为观止
3、填空。
⑴.这篇课文先写了__ ,接着从__ ﹑ __ ﹑ __ 这三个方面来写的,最后写了__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__.
⑵.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海子的__美 ﹑ __美 ﹑ __美。
4、导入: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的三、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九寨沟的美。 (板书课题,齐读)
二、深入重点,品读感悟
1、出示学习提纲,学生自学。
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描写九寨沟山林、深秋季节迷人的句子,圈出重点词,反复品读,及时批注下自己的体会。
(温馨小提示:可以按这样的方式回答:我勾画的句子是__ ,我从__ ﹑ __ (这个词或这句话)体会到 __. )
2、汇报交流。
第三自然段描写山林的:
①“林海苍莽,瑰丽多姿。”(理解“瑰丽多姿”)
②“山林好像用线划分一样,山巅、山脊呈墨绿色,往下为浅黄色,山脚以下红黄相间。”(抓住描写颜色的词来理解山林的迷人并指导朗读)
③“松杉青绿,椴木浅黄,朱紫的是山杏,殷红的是枫树,还有无数山花和野果,把沟沟岭岭点染得绚丽多彩。”(理解“绚丽多彩”和“点染” 并指导朗读)
第四自然段描写深秋季节的:
①“天气多变,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雨,一会儿雾,也有同时出现东边云雨西边晴的现象。”
(“一会儿??一会儿??”表示什么?指导朗读)
②“雨水洗过的九寨沟,像一幅水粉画;阳光沐浴着的九寨沟,像一幅油画;云雾缭绕的九寨沟,又像一幅国画。”(出示三种情况下的九寨沟图片,感受九寨沟神奇的美,指导朗读)
③“头天还是五彩纷呈的高地,第二天就可能变成白茫茫的雪原,色彩由斑斓转换成素洁。”(出示图片,感受九寨沟神奇的美,指导朗读)
3、拓展运用
①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我想说:________。
②我要为九寨沟设计一则广告语: ________
4、质疑问难
师:学了这一课,你还有哪些疑问?
5、小结。
三、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㈠、仔细阅读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这一段的结构是____。
2.看到 “魔术师” 三个字,我想到的四字成语有_ ____ 、 ____.
3.这一段围绕一个 “_”字来写,先写了____变,接着写了____变,最后写了____变.
4.这一段主要采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 、 ____ 。
㈡、假如你是一名小导游,该如何向人们介绍九寨沟呢?试着为九寨沟写一段导游词。
四、作业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5、 迷人的九寨沟
形状美
水 颜色美
名字美
迷人 山 绚丽多彩 人间仙境
天气变
深秋感觉变
地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