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章网

美文章网篇一:美读,读出文章的美

龙源期刊网 .cn

美读,读出文章的美

作者:王立敬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11期

虽然小学生学习语文课文还算不上是文学研究,但是我认为这已经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学素养了。在十年前,我对学生的阅读课文这一基本功还不是太关注,至少是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阅读上面,而是放在了书写和习题方面。直到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北京一所小学的一位特级教师的讲座,题目就叫《美读》。在讲座中,我跟随那位教师用平淡的音调读了《丑小鸭》中的一段文章,然后把自己当做丑小鸭,想象着自己遭遇的处境又读了一遍同样的段落,当时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随着我的声音,我的脑海中出现了历经险境后展翅飞翔的丑小鸭的景象。这就是美读的力量。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大基本功。只有爱读会读的孩子,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那么怎样让学生做到和文章作者心灵对话与交流呢,关键就是在阅读作品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比如在《丑小鸭》一课的最后一段,把自己当成丑小鸭,读到:这时,在湖面上出现了一个漂亮的影子,美丽极了。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原来我不是丑小鸭,学生的思想肯定会随着作者的思想飘到那美丽的湖面上,眼前也会出现那美丽的鸟儿的影子。这样一来,学生理解起课文来不就容易多了吗?

美读,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用心体会文章的美。一篇文章,无论写人还是叙事,无论描述风景还是讲说动物,都体现的是自然中存在的事物,都是社会中发生的或者发生过的事情。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不仅让文章理解起来更加容易,而且也会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前奏,学生只有在阅读中汲取更多的知识,才能逐渐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平淡的阅读只是毫无感情的叙述,而动情的阅读却是文章灵魂的诠释。在动情的阅读中,文章中的一字一句随着抑扬顿挫的声音流淌出来,书面上的文字也随着跳跃起来,这就不再是单纯的读书了,这是醉心的“悦读”了。读完一篇文章后,掩上书本,体会到的不仅是作者的人生,自己的思想也会随着时代的脚步逐渐升华。

参考文献:

吴兰英.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管见[J].安徽教育,1993(4).

编辑 李建军

美文章网篇二:如何赏析文章的美点和亮点

如何赏析文章的美点和亮点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对7~9年级的“阅读”中明确提到:“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进行美点赏析,既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又能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近几年,各地考试均加大了类似美点赏析的考评力度。由于是开放题型,许多同学认为无从落笔。其实,“美点赏析”也有章可循,有律可依。

一、找准赏析美点

“美点赏析”题最重要的是找准文章的“美点”。不同风格的文章,其“美点”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文章的“美点”可从以下方面来找。

1、形象美。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上,如小说、诗歌、散文等。叙事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类散文中的事物形象,无不是作者精心描述的对象。如杰克·伦敦小说《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淘金者,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朱自清散文《背影》中的父亲,透露着对儿子的深情;茅盾散文《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郑愁予诗歌《雨说》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这些作者精心描述的形象,或高大,或亲切,或感人……他们都可以是我们赏析的“美点”。

2、结构美。一篇好的作品,无不注重结构的紧凑与清晰。记叙类文章往往有线索贯穿,结构按事件要素变化,或按表达方式转换。说明类文章常见的是“总——分——总”结构,或在此基础上变化的“总——分”或“分——总”结构,或者按逻辑关系布局。议论类文章一般是“引论——本论——结论”式结构。在赏析文章结构时,要注意抓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主旨句、抒情句等重点句子。如刘成章《安塞腰鼓》中,抒情句“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以自然段的形式反复出现,将每一次对安塞腰鼓的不同描写自然隔开,使得行文流畅,结构清晰。

3、语言美。几乎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赏析其语言美。可以是词语品析,如说明文和议论文中修饰、限制类词语的准确严密性,描述类文章中动词和形容的生动形象性。可以是句式品析,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可以是修辞颀赏,如比喻、拟人的生动形象,排比的气势,反复的强调作用等。可以是感情色彩的分析,如吴敬梓《范进中举》中的辛辣讽刺,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热情赞美。可以是文章主旨句、哲理句的理解与阐释。甚至还可以是叠音词、拟声词或成语的大量运用,长短句的交叉,骈散句的结合等。

4、手法美。文学作品往往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因此,文章的表现手法也是可以赏析的“美点”。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如设置悬念、对比、侧面烘托、伏笔、前后照应、欲扬先抑、以动写静、虚实结合、讽刺等,并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5、文体美。不同的文章体裁,有其不同的文体美。如记叙文的叙事线索,记叙要素,精彩描写;说明文的抓住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语言的准确周密;议论文的观点鲜明,论证严密,反驳有力;小说的人物形象丰富,情节引人入胜等。

6、音画美。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使文章具有音乐美,如林嗣环《口技》;或描绘生动的景象,使文章具有绘画美,如古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有的文章充分利用汉语音韵铿锵而和谐的特点,使文章朗朗上口,易于诵读;或充分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词语,给人视觉冲击,这在散文和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

二、规范答题语言

1、按要求有步骤的答题。如“任选文中的一处美点进行赏析”,答这类活动空间丰富的赏析题目,一般要采取“三步答题法”,即“指出文章美点——举例——结合例子进行美点分析”。若是题目已经限制“美点”,如“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则要从所限制的“美点”中寻找“美点”,依然采取上述“三步答题法”答题。若是题目对“美点”限制得非常明确,如“举例分析文章所运用的对比”,则应按照“举例——分析”的原则二步答题。

2、精心组织简洁流畅的语言答题。答“美点赏析”类题目,一定要反复锤炼语言,做到语言精练、流畅,逻辑性强。如语言特色的赏析:“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而又亲切自然,特别是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如……(举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本文语言极富哲理,如……(举例),告诉我们……,使我们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写作手法的赏析:“本文充分运用对比手法,如……(举例),将……和……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出……的特征。”“本文开篇直接点题,中间一唱三叹,结尾紧扣题旨,首尾呼应,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文体特色的赏析:“本文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照……的说明顺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周密,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的特点。”“本文运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语言准确,论证严密,阐明了……的观点,充分体现了议论文的特点。”

关于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思考

2007年11月,我从药品器械股调整到办公室工作。说句心里话,当我听到组织的安排,既感谢组织的信任,又感觉到为自己知识的缺乏而不安,为能力的欠缺而揪心,为能否干好工作而倍感压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与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提高公文质量的重要性。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公文写作水平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着力解决“立意不高”的问题。没有思想观点的文稿就等于没有灵魂。因此,在拟草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文稿时,要注重文稿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专业性,注重从食品药品监管全局的高度,注重从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方向,力求文稿体现上级政策和食品药品监管实际,我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把握高度。一是善于从上级文件中把握高度。宣传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是公文写作的一条重要政治原则。因此,在文稿起草时,要及时学习上级带有全局性的会议精神和文件内涵,把握实质,掌握要点,加以运用;二是善于从领导的角度上把握高度。文稿是“代领导立言”,想领导所想之事,谋领导所谋之策,言领导所言之语,这是起草领导讲话的一条基本准则。文稿起草时,要注意“换位思考”,把领导的“想法”作为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善于把握领导之所想;三是善于从监管经验中寻求高度。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必然有一些好的经验,捕捉其它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新观点、新思路、新经验,从而引导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把握思考问题

的角度和论述问题的深度。

二、着力解决“内容不实”的问题。空洞无物是文稿起草的大忌。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把文稿写实,关键在于把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方针、政策与地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好写作前的调查研究。一是开展重点问题调研。围绕食品药品监管中心,针对一些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实地调查,及时客观地了解实际情况,形成调研成果,以备文稿吸收;二是组织撰稿前的座谈。综合性文稿或单项文稿采取召开党组会、办公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办公室和相关业务股室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时候一些新观点、新思路往往来自集体智慧,力求多渠道收集切合实际的富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信息报送制度。积极收集和整理各股室(队)报送的信息,了解食品药品监管的真实情况,不做无米之炊、不闭门造车,及时掌握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便把握文稿内容真实性。

三、着力解决“文风不新”的问题。没有创新就没有文稿的生命力。文稿最怕的就是不与时俱进、不贴近工作。因此,要坚持把创新作为文稿写作的最高追求,坚持与时俱进,力求新意,努力做到“三个创新”。一是创新观点。力求在把握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观点,做到有新观点、有新思路、有新对策;二是创新思维。学会逆向思维,跳出由具体工作思考具体工作的模式,力求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体现思维前瞻性;三是创新语言。讲求语言的准确性,用语要规范,用词要准确,力求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深刻的道理,从而产生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着力解决“队伍不强”的问题。人是文稿写作的第一要素。没有一流的文秘工作人员,就没有一流的文稿质量。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的高素质文秘工作队伍,是提高文稿质量的根本保证,针对写作队伍存在的问题,力求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专业思想。要求文秘工作人员要把文稿创作当作事业看待,把写出一流文稿作为追求目标,强化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强化撰稿能力。坚持走遵循文稿写作基本规律与把握领导个人风格相结合的路子。既注重立意高远、过渡自然、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观点与材料相统一等文稿写作的基本规律,又把握食品药品监管特点,写出个性化的文稿;三是强化责任意识。要求文秘工作人员接到文稿写作任务后,认真了解情况、确立观点,列出成熟的提纲,无论时间多么紧,任务多么重,都要力求不出现常规性错误,努力提高文稿质量。

如何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新闻写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的,通常来讲,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

一、勤奋不息,努力进取

著名作家曹靖华曾经说过:“采得百花酿蜜后,智慧花开斓如锦”,说的意思是写作好比蜜蜂采花酿蜜,异常艰辛,来不得半点马虎,走不得半点捷径。 作为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必须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对任何事物都要敏感,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面。因此,必须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做到“四勤”:即脑勤、口勤、腿勤、手勤。

脑勤。就是要经常思考问题,做到写一、观二、心想三,不能满足于掌握的

材料,要善于发现新的东西。

口勤。就是要勤打听,接触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物,与他们交朋友,寻觅采访的题材和线索。

腿勤。就是要不辞辛苦,到处奔波,闻风而动。

手勤。就是要经常动笔,发现问题,及时去写,出手要准、要快,不要过夜。

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深度报道。第三届范长江新(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美文章网)闻奖获得者、解放军日报记者徐文良恪守多年的工作原则是:不到现场不写稿。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写的稿子不实,发表了,看的人会骂人,时间长了,人们会对作者本人的品行都会产生看法。我们要坚持不到现场不写稿。“脚板底下知民情,脚板底下出新闻”。只有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认真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大量新、实、活的,有思想、有感情、有文采的好作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用电话、传真、网络等采集新闻,毕竟远离信息源,它不可能提供出传神的细节、生动的情节和多姿多彩的语言。 深则新,深则活,深则细。情节、细节、群众语言的获取,无捷径可走,必须老老实实“沉”下去,到现场去挖掘,让朝气蓬勃创造火热生活实践的群众向你提供。

三、吃苦耐劳,刻苦钻研

所谓“苦”,就是指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这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就是下苦功夫。它表现在深入采访和勤勉好学两个方面,也就是获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方面。

我们上小学时都学过《卖油翁》一文,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世界上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功夫花到,就能学会,只要熟练掌握技巧,功到自然成。新闻写作也是这样,只要肯下功夫,勤于实践,就能会写。熟练才能生巧,巧则变化之态常出,一篇比一篇好。

刻苦钻研说起来简单,真正实行起来绝非容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就是要下苦功夫作系统而周密的采访调查,以废寝忘食的精神,满腔热忱,深入调查,认真研究,为之“清瘦憔悴”也在所不惜;最后,经过“众里寻他千百度”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问题清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这时这种求得真知的愉快心情,除非亲身经历了由苦到甜的全部过程,否则是无法体会的。

四、目光敏锐,思维敏捷

新闻工作者必须努力培养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新闻敏锐性,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新闻视角,否则,就会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去写。新闻工作者要象刚刚出生的小孩子一样,用陌生的眼光观察和认识这个世界。新闻的敏感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培养励炼形成的。

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新闻意识,无论是参加会议、听报告、听发言、写材料,还是看文件、看电视、看报纸、拉闲话,都可以从搜集采写新闻的角度出发。搞清楚事物方方面面的联系,吃准事实,准确表达。

五、把握大事,胸怀全局

把握大事,胸怀全局的基础是要博学多才。古人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够,而耻知之不博。”说的意思是,君子不怕他的位

置不显赫,而怕他的品德不高;不认为福禄太少而不好意思,而认为自己的知识不渊博是可耻的、是被别人瞧不起的。做新闻工作者要获取广博的知识,要懂得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卫生生等多方面的知识。

要具有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写作气概,要培养胸怀全局的思想境界和思维方法。要牢记新闻是写给大家看的,要做到站得高,看得远,要善于站在各级媒体、报刊和各级领导的高度去想问题、看事情,要注意研究媒体,要考虑媒体需要什么内容的稿件,要考虑领导关注什么样的问题,要跳出自己所在位置的局限性去采写新闻。

怎样提高文字综合写作水平

政府办公室的文字综合工作,主要是把政府方方面面的工作情况、存在问题、政策措施加以汇总、提炼和加工后,形成全面、翔实、系统、操作性强的综合文字材料,供领导参阅和部门、单位遵照执行,是政府文字工作的司令部和总枢纽。政府办公室的文字综合水平是该级政府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的综合体现,对于一级政府执行政策、制定决策、落实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应地,这对从事文字综合工作秘书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做到能预见、善归纳;能分析、善综合;能比较、善鉴别;能抽象、善概括,因此,文字综合秘书应努力在提高综合能力上下功夫。

一、应注意经常“换力”

综合,是与分析相统一的一种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它是通过理性思维对事物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从整体上进行考察和认识。科学的综合与分析,是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的一种理性的抽象和概括,是为领导决策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一种高层次的复杂劳动。综合能力,从本质上说是知识力,诸如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预见力、判断力、表达力、分析力、归纳力、抽象力、概括力等等。这些知识力,对于从事文字综合工作的秘书来说,不是固有的一成不变的,都有一个经常“换力”的任务。所谓换力,就是将低级的知识力换为高级的知识力。为什么我们有时感到工作起来“吃力”,常有“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呢?说到底,是知识力不足了。因此,从事文字综合工作的秘书,换力应当是经常性的课题。情况在不断变化,要求在不断提高,如果我们不经常更新、补充知识,不随时提高自己的能力,就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

二、应在三个层面上“换力”

文字综合中的知识力,不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知识力,它至少包括三个层面,即一般知识、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

一般知识。既包括作为一个文字秘书所应具备的文化、科学、理论和政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又包括从事文字综合工作所必备的文字方面的基本知识。文字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语法、修辞、逻辑等。不谙熟语法知识,语句结构不合乎语法;语言不简炼,词句不达意,文辞不精美;逻辑混乱,概念不清,关系颠倒,这些不仅会闹出笑话,而且严重影响文章的质量和政府决策的执行。所以从事文字综合工作的秘书,应真正掌握较过硬的文字方面的基本功。不然,就难以胜任工作。

思想方法,是人们获得某种思想认识的方式和手段。思想方法正确,就能根据客观实际得出正确的认识;思想方法不对头,就难免使思想背离客观实际,

美文章网篇三:美学者文章

美学者文章:美国战略构想已经崩溃

参考消息网12月16日报道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12月12日文章】题:要打造秩序,美国需要有战略构想(作者:美国陆军军事学院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史蒂文·梅茨) 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的全球战略将美国在不同地区、对不同问题采取的行动协调一致地联系到一起。今天的美国是孤立地处理每个安全挑战,几乎或完全没有任何东西将它们联系起来。这种缺乏一致性的原因很明显:美国没有统一的战略构想。

曾经强而有力

以前并不是这样的。冷战这一战略构想强有力到足以挺过越南的惨败,尤其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作为一名交流者的天赋重新为其注入活力时。当时美国大部分政治领袖认为国家安全重于为党派政治加分,因而愿意制定一个一致的战略构想,这一点也大有帮助。 苏联解体后这种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延续。尽管老布什总统出了名地鄙视“构想那种东西”,但他的“新世界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比尔·克林顿总统采纳了这一点并将它编入了自己的“参与和扩大”战略。在他俩的总统任期内,世人再一次明了美国反对什么(武装入侵和种族清洗)、提倡什么(和平地向民主和市场经济过渡)。

9·11袭击发生后,小布什总统再一次调整了美国的战略构想。和冷战巅峰期时一样,它也以威胁为焦点。尽管布什提倡民主和市场改革,但他优先考虑的是打败“基地”组织,而他构想的是一个没有恐怖主义的世界。

如今失去方向

然后,到了贝拉克·奥巴马总统执政期,美国的战略构想崩溃了。在冷战和布什“反恐战”期间,恐怖主义威胁的程度之深被用于为美国价值观和美国行动间的差距辩护。但随着这一威胁的消退,这种差距变得让人疲于奔命,侵蚀着国内外对美国行动的支持,本周美国参议院就9·11后中央情报局(CIA)监禁和审问恐怖分子的项目发布的报告就凸显出这一点。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到什么解决方案。

一个战略构想永远不可能强过它反映的现实。在无人机攻击持续,国家安全局(NSA)监视活动遭披露激怒盟友和伙伴,世界各地都在播报美国种族紧张关系产生的恶劣影响的情况下,没有证据表明,美国正在履行奥巴马让美国重新获得道德优势的承诺。与此同时,俄罗斯吞并了邻国乌克兰的领土,而叙利亚政权对其武装对手动用了化学武器,两者几乎都不关心美国的反应。随着“阿拉伯之春”退化成埃及的一场军事政变和利比亚的一个失败国家,没人——包括华盛顿决策者们——能阐明美国对独裁国家的民主化进程的立场。没人清楚美国的战略重心,因为它从一个地区转向另一个地区。今天没人确切知道美国拥护什么,不支持什么,会动用自己的力量阻止或防范什么。

失去道德优势

文章称,在冷战期间,美国能阐明自己替代苏联式共产主义的另一选项。现在,不管是对传统的独裁主义还是其残暴的新形式,美国都没有明确的替代选项。而且,在全球大部分人眼中,美国完全失去了要求占据道德优势的权利。

在与所谓的“伊斯兰国”组织的斗争中,这种缺乏一致性的现象最明显。激进分子正在赢得通信战,至少在清晰传达信息方面是如此。不管认同还是反对他们,他们的潜在支持者和敌人都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并会为此做什么。尽管极其残暴且具有欺骗性,但“伊斯兰国”组织拥有与对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经营的权威架构感到愤怒的年轻激进分子产生共鸣的战略构想。

上周在本网站上,朱达·格伦斯坦承认,美国今天没有一个一致的大战略,但他主张,“大战略需要一个一致的、可预测的世界秩序”。但它真正需要的或许不是一个一致的、可预测的世界秩序,而是一个明确的构想,这一构想会描绘出美国会用自己的力量推广,阻止

或保护什么,以及为何它比所有替代选项都要好。问题不是世界是混乱的,而是美国丢失了穿越这片混乱的路线图。

美国能重新构建战略构想吗?2016年总统候选人间迅速形成的战场没有为我们带来乐观的理由。所有人似乎都满足于将自己定位为“不是奥巴马”。尽管美国人急需一个构想,但几乎没有什么迹象显示眼前就有一个。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