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语文知识问题的综述


  新课改实施以来,有关于语文知识问题的争论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虽然在这场争论中,人们都持着各自的观点,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课标中“淡化语文知识”提出异议。特别是课改后人们期望的素质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和现实中学生语文素质整体下滑之间的矛盾,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于是,人们从各种理论角度出发探讨语文知识问题。
  一、语文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石福强认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有:偏重于静态知识;忽视知识与能力的转换;语文知识教学偏重烦琐分析;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的表面冲突。[1]
  2.张建房认为,造成语文知识无用或基本无用的根本原因在于三个错位:语言和言语的错位;知识的辅助性和操作性的错位;手段和目的的错位。[2]
  3.王荣生认为,内容与目标不相一致,甚至截然相对;内容不正确,且数量不少;内容以一种极不确定的面目呈现,有时笼统得几无内容;许多迫切需要教的无内容;充塞着不少乱七八糟的内容。[3]
  由以上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主要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第一,语文知识观念落后。如果从现代知识的观点来审视我国的语文知识现状就会发现,长久以来语文教育界所固守的那套知识系统,大致与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陈述性知识相当,没有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同时,我们对这些知识的认识还停留在客观的、静止的、唯一正确的、明确的、可以传达的、普遍公共知识的层面,没有考虑到当代知识的主观性、情境性、文化性、多样性、生成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第二,语文知识内容陈旧。现代语文知识与20世纪前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还是语言学、修辞学、文章学等等一系列的杂糅。虽然这些教学内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在当代这些知识已经是“超龄运动员”了,不再符合当代教育的需要。在21世纪的课堂上,说到记叙文老师仍旧是在讲六要素;说到小说仍旧是开始、发展、高潮、结尾等等。语文知识长期不能接通当今学术的新成果,更新缓慢滞后。
  第三,缺乏有效的语文知识。王荣生从课程论的角度对我国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审视,尖锐地指出了其中的问题:①相关学科的研究不尽如人意。②与相关学科有严实的隔膜,学校语文知识近乎凝固。③语文教育界带有“原创”意味的语文知识缺乏严格的学术检验。④语文学科盛行着一套古古怪怪的“学校知识”。[4]
  第四,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机械单一。语文知识的传授是一个动态获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答案,单纯的灌输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过去传授语文知识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错误的。程序性知识的引入使语文知识内涵扩大。程序性语文知识“操作性”的特征使语文知识与教学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语文知识的分类
  1.根据加涅的知识体系理论的分类。根据加涅的知识体系理论把语文知识分为“现象知识”“概念知识”和“原理知识”。“‘现象知识’就是对常用词语、常用句式、常用语体、常用修辞等语料的掌握。”“‘概念知识’就是对‘现象知识’加以解说和命题的知识。”“‘原理知识’属于‘如何做才正确’的知识,所以也可叫‘规则知识’。”[5]
  2.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分类。韩雪屏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知识分类理论,把语文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是什么’的知识,它是人们对事物的状态、内容性质等的反映。”“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它是人们关于活动过程和步骤的认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学习策略的知识,即如何确定‘做什么’‘如何做’的知识。”[6]
  3.言语论视角的语文知识分类。王尚文把它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言语主体知识;第二方面指言语环境即语境知识;第三方面是言语作品知识。”语文知识是应该或已经纳入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有关汉语言文字、阅读和写作的现象、概念、原理、策略和情感。[7]
  4.根据“语感和语识”的分类。王荣生认为语文知识包括宽式语文知识和窄式语文知识。宽式语文知识包括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和态度。它有语感(缄默状态)和语识(显性状态)两种状态;窄式语文知识包括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和态度。在课程的层面只包括与语感对应的语识。[8]
  5.张青民、潘洪建认为,语文知识应该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其中陈述性知识包括记忆性知识、理解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包括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和策略性知识。[9]
  6.根据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分类。屠锦红将语文知识分为工具性知识和人文性知识两大类。“工具性知识是相关语言及语言运用的知识。在语文知识系统中,它大致对应于‘基础理论’类知识、‘语言材料’类知识及‘事实材料’类知识。”“人文类知识指个体对于人生、社会以及自然(即人化自然)的种种反思以及产生的态度与体验。它大致对应于‘思想观点’类知识及‘情感态度’类知识。”[10]
  7.根据斯皮罗理论的分类。慕君认为,从语言知识的存在状态看,语文知识包括“语识”和“语感”;从知识结构的灵活性来说,语文知识又可以分为良构性知识和非良构性知识两种。良构性知识和非良构性知识这一对概念是由斯皮罗提出来的。所谓良性结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非良构知识是指将良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中时产生的实践知识,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11]
  8.基于波兰尼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语文知识分类。英圄物理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两种:“显性知识”(言述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无意识知识)。显性知识能够用言语表达出来,具有明确的可传达性和可教学的知识性;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尚处于“缄默”状态的知识。
  9.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分类。在知识的获得方式上,将知识分为“内贮”和“外贮”两类:贮存在个体头脑内的,是个体知识;通过书籍或其他媒介贮存的,是人类的知识。依据认识的深刻程度和系统程度,又对知识的可靠性进行了划分,将知识分为生活常识、经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知识三个基本层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