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摘 要: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的保证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考核模式改革和研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作者结合本院教学考核情况,对高职教育考核模式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考核模式 研究
一、考核模式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考核模式有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1.考核方式单一
一些高职院校教育考核模式基本上延续传统考试方式,教师出不同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完成,实践技能测试少,理论考试多;分析试题少,标准答案试题多,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能采取题海战术应付,忽视对考核过程的技能训练和提高。
2.考核内容不合理
由于程式化的管理模式,一些教师拘泥于传统的方式方法,填写教学计划后按教学计划执行教学和考核,以知识传播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考核只是对学生知识点的测试,技能训练与提高、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得不到实施。
3.考核成绩不理想
学生在消极和被动中应付考试,考核成绩差。对两年来我院部分专业一些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结果90—100分占2.9%,80—89分占11.8%,70—79分占19.6%,60—69分占63.53%,60分以下占2.17%。考核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考核结果不好,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4.考核功能异化
考试功能异化表现在,考核由手段和工具变成了教学目的,考核的检测功能变成淘汰功能,考核由教育评价的一部分变成全部,主要体现在过分夸大分数的功能,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核完毕就意味着课程终结。
三、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
依据高职“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以技能为重点”的原则,对教学考核模式的研究和创新很有必要。以下是我院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各专业所采用的一些考核方式。[2]
1.以证代考
用各级各类学生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校内外(顶岗)实习(实训)等以提高学生技能为目的的考核方式及取得的证书代替考试,学生参与度和取证积极性高,这种形式既能得到考核结果,又能让学生技能得到培训提高。
2.平时+期中+期末
平时成绩占15%,期中考核占25%,期末考核占60%。这种考核模式主要适用于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政治、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计算应用基础、经济数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公共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
3.平时+结课考核
平时成绩不少于50%,主要包括上课出勤、作业、小测验等,小测验能够督促学生及时复习,也是一种间接点名形式,教师能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结课考核可随堂进行,由教师自行组织,主要适用于考查课及选修课等。
4.大作业(课程论文)+笔试
大作业(课程论文)占50%,笔试占50%,有些课程不太适合给出作业,作为替代,可以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主要适用于“两课”及文科类课程,如《英语写作》、《英美文学概论》、《广告文化学》、《应用文写作》等。
5.笔试+课程论文+答辩或口试+笔试
笔试占60%,课程论文和答辩占40%,主要适用于一些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经管类等课程,如《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等,这类课程综合性较强,许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重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图书资料、校园网、光盘检索等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
6.作品+笔试
作品占60%,笔试占40%,既考核学生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考核学生现场工作能力,主要适用于文科类课程,如《钳工实训》、《广告设计与创意》等。
7.平时+上机考核+笔试
通过上机考试,考核学生运用计算机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熟练运用语言编制和调试程序的教学目的,平时成绩占20%,上机考核占30%,笔试占50%,主要适用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如《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语言》等。
8.文献综述(读书报告)+笔试
文献综述(读书报告)占40%,笔试占60%,主要适用于综述类课程,如《瓦斯控制技术》、《食品工程》等。
9.笔试+设计性题目
通过结合工程实际的设计性题目,考核学生运用基本原理、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笔试占60%,设计占40%,这种考核模式主要适用于带有工程设计性质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设计(原理)》等。
10.平时+作品设计+方案评析
不仅通过作品质量考核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而且通过方案讲析考核学生设计思想,平时成绩占25%、作品设计占50%、方案讲析占25%,主要适用于艺术类课程,如《色彩构成》、《VI设计》、《服装设计》等。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模式
1.指导原则
考核方法改革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积极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引导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突出对综合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2.考核方式
考核方法改革要遵循教学规律并符合学校的实际,根据课程类型、性质和教学条件采取合适的考核方法,可分别采取笔试、口试、口试和笔试相结合、论文、完成作品、操作考核、设计考核、调查报告等,也可采用闭卷、开卷、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形式。
3.改革考核模式[3]
考核改革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改革目前大多数课程期末一次性结果考核的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全程性考核,提高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以减少一次性结果考核带来的偶然性和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增强考核效果。
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加大题库建设力度,使考核更趋科学化;高度重视课程考核质量分析工作,加强学术管理,切实发挥考核质量分析工作对于改进考试方法,改进教学方法的作用,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效果。
四、建议和思考
考核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如果仅仅就考核模式本身进行改革,相关的系统原封不动,改革就必然失败,所以确立新的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推进考核方法改革,完善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的关键和保证。因此考核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多样化的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考核进行过程中,要注意归纳和总结,每次考核结束后分析考核情况,得出本学期本课程教学及考核的经验、体会,分析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改进教学的意见、措施,逐步地把考核制度修订和完善起来,稳步推进课程考核改革。
参考文献:
[1]刘玉富.关于改革高职教育考核方法的思考[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3).
[2]孙强,孙洁心,牛红云.高职教育“合格评定”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
[3]张茜.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博览,2010,(7).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学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0]-JKGHAZ-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