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


  在一次课上,我就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有哪些不良习惯。天真纯洁的孩子们对自己的坏习惯供认不讳,一下子倒出了许多,一大堆的坏习惯让我瞠目结舌。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坏习惯主要有以下幾种:
  1.课前不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
  2.上课不专心,喜欢做小动作、讲话、开小差;
  3.贪玩,不喜欢做作业,做作业拖拉,不动脑筋怕困难,喜欢抄袭;
  4.书写马虎,字迹潦草,错漏字多,涂改多。随意撕页,乱写乱画。
  不良的行为习惯附着在孩子身上,就如同天使折断了飞翔的翅膀,给孩子们的身心和前途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克服掉不良行为习惯呢?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1、进行正面教育,提高小学生对认真做作业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之感到做作业的重要,从而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对成绩差无能力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教育学生专心听课。只要自己会做了,就会从成功中感到愉快,产生兴趣,也就不会再去抄袭别人的作业了。
  3、布置作业的难度和数量要适当。比较难的题目,对如何解题要进行启发。作业形式可多样化,数量不要太多,避免学生失去兴趣。
  4、认真批改,公正评分,及时发还,进行讲评,多加鼓励。对作业有进步的及时表扬,对做错的不要打个“×”了事,要及时个别辅导使之自行改正,提高下次作业的信心和兴趣。
  5、把作业做得特别好,即字体端正,绘图准确,案正确,整洁美观的作业本进行讲评甚至展览。用榜样的作用去激发学生爱美爱整洁的情感,代替用批评和指责“这也不好,那也不对”的惩罚性的做法。教师本人在课堂上演示时,也一定要做到文体端正,讲课语言规范精炼,板书端正清晰,真正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其次,养成良好的习惯贵在行动。我认为:
  1、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只有行动,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从常见的事例就可说明这个道理。如让学生整理好自己的书包课本,不随便在课上乱扔废弃物,课前准备学习用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些行为都是学生能做到并在努力下能做好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们逐渐养成了不乱丢废弃物的习惯。教师就是将这种"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习惯,成为学生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2、有力的监督是"习惯成自然"的必要步骤。"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其实无论哪一种能力,只有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具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如上美术课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坚持一天、一周都很容易,但成为学生一种自觉行为就不容易了,于是需要一定的监督,才能逐步完成习惯的培养。班中制定规章制度,在评比中督促学生做得更好。如针对晨读习惯的养成,学习委员每日设岗,检查每位同学的背诵情况,做好记录,放学前公布结果,每次的公布都是对养成这一习惯学生的鼓励,同时也是在提醒做得不好的同学。因此有力的监督是"习惯成自然"的必要步骤,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功夫,让学生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当然当达到"习惯成自然",监督也就可以取消了,这就是在教育中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3、与家长携手共同培养学生好习惯。每个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在培养习惯方面也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良习惯,这就要与家长做好沟通,给出恰当的建议,共同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如班中杜张裕同学书写习惯不好,在与学生谈话后,该生具有强烈的愿望,渴望自己能写一手整齐的字,于是我指导他写字的方法,帮他修改字的间架结构,同时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但是,他写作业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这就要家长的提醒来协助教师帮他养成好习惯,学校、家庭联合起来就会加快习惯养成的速度,双方良好的配合,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契点。是的,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