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思维下的德国旅游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探讨


  本文以世界著名教育强国之一的德国为核心,以德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为背景,针对德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旅游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分类、教学方法、培养目标为依据进行论述,全面系统的分析在分类教学的思维下,德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
  德国地处欧洲战略发展核心地区,自古即为中欧经济发展、政治协商中心之地。二战后,短期内快速发展起来,成为欧洲乃至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力量的强国,其工业、教育业居欧洲共同体及世界之领导地位。德国人守法与敬业之精神,治学态度之严谨,早已享誉国际。加之德国各大学间整体水平实力相当、教育整齐平均之素质,深厚悠久的教育历史,推陈出新的教育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战略,这些都使德国成为当今世界史上著名的教育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经济、政治、文化高速发展的背影下,德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重视德国旅游教育的发展了巩固德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石。
  一、德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德国的高等教育历来在全球享有盛名,其高等教育根据任务性质分为三种类型:综合性大学、应用性科学大学及艺术、电影和音乐学院。德国的高等教育已成为国民普及的大众教育,截至2016年,在德国境内16个联邦州分布着368所大学,共计学生总数为190万人。在此其中,德国的综合大学共有127所,应用科技大学共有186所,艺术院校共有55所,各培养130万、48万和3万学生。目前在德国的留学生人数约为20万人。
  (一)综合大学
  德国的综合性大学是一种专业齐全、生源众多、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注重科研学术水平的高等院校。综合性大学中设有哲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农学、工学等学科,学校规模1万人左右。此外同批类相似的综合性大学还有师范大学、理工大学、行政管理大学、全科大学和国防大学等。这类综合性的大学具有多层次的课程和多学科的专业,主要是强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加掌握科学的学术能力,培养科学的后备力量,使得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应用科学大学
  应用科学大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德国现代工业发展迅速,经济水平不断增长,恰逢又处在高等教育文化背景下,此时很需要高校培养出应用型人才以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应用型科学大学多以工程学、机械专业、经济学、农林学等为主,1976年,德国颁布《高等教育法》,并在该项法律条款中规定综合大学和应用大学生处于同一层次的教学机构。应用科学大学的历史根源和起源发展远远晚于综合大学,其具有生源较少、规模不大,只设有一、两个或最多几个专业,虽学校规模只有4000人左右,但所在大学的专业各具特色、极为突出。应用科学大学的所设的专业偏向于应用型和社会需求型,主要设有技术、工业、设计、农林、护理、经济等专业,原则意义上只设有理工科类的专业没有文史类的专业。各个专业除了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基础理论外,主要侧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分类较为详细,多偏重于应用,教学安排非常紧凑且学制较短。这种应用科学大学的产生是伴随着德国现代工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应运而生的,其教学模式是理实一体,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适用能力,因此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备受德国企业的欢迎。
  (三)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的大学主要包含音乐学院、电影学院、戏剧学院,规模不大、各具特色为艺术学院的显著特征,其教学模式是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和个别教学为特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艺术性才能。而富有天赋的年轻艺术家可以在艺术、电影和音乐类学院发展并提升他们的个性和艺术才能。
  二、德国高等教育分类教学思维的表现
  (一)德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
  德国的各高校因所属高校的类别和专业不同,学生在校规定学习的年限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还是一致的,每个学年分为冬季学期和夏季学期共两个学期,學制大致为4-6个学年。其中综合性大学由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较多,其学制分为8-12个专业学期,由于综合性大学对学术水平要求较高,所以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是相当严格,学生往往需延长1-2年时间来完成全部的学业。而应用科学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较为紧凑,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外还有包括实习在内的课程要修满8-9个专业学期,个别学校还设有6个学期也就是3年的学士班。艺术学院一般需修满7-10个专业学期。
  (二)德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德国的综合大学、应用科学大学、艺术院校的高等教育本科教育虽处在同一教学水准,但三者在教育目标上差别较大,综合性大学则侧重于研究性人才培养,偏重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知识以外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如人文地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应用科学大学较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性专业训练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时间操作能力,已达到有定向培养的学生校企合作的需求,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园林设计等专业。其重视学生掌握各类的基础专业知识、科学操作的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科学大学采用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设置的专业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教学,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的真实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企业的高素质发展水平。艺术院校多以培养学生音乐、舞蹈、戏剧等演绎方面的人才,其更具有专业性。
  三、德国旅游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分析
  德国的综合性大学是一种专业齐全、生源众多、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注重科研学术水平的高等院校。这类大学均为科学型大学,培养目标为研究型、开发型人才。以综合性大学的旅游教育为例,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旅游教育理论实践过程中,逐步接受新的旅游教育思想和旅游教育理念,让旅游教育实践活动和理论指南为行动导向,分析其旅游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内容和方向。
  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为旅游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其培养出的学生能在一定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独立开展旅游专业领域工作的专门人才,相对于德国的综合性大学而言,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培养则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化,而强调应用性。例如德国的慕尼黑应用科学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以强调旅游为职业导向,能独立开展工作的旅游从业人员,学生则通过掌握旅游行业内相关酒店、旅游社、交通等旅游基本科学知识,能独立完成旅游行业内的相关工作,更好的为德国旅游行业培养实践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德国旅游教育合作的院校和企业通过交流、协商、谈判、合同签订等事物。由学校根据旅游企业的需求和教学任务负责传授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旅游业的基本核心课程,如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等相关课程,由企业负责出资培养学生社会实习岗位锻炼的一系列旅游实训课程。在实训过程中,酒店、旅行社、旅游网络企业等派企业中的核心主干力量进行传授学生的实训课程。在校外的旅游企业教学运用管理中心,主要还是由学校派出相关专业教师和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任务与目的,确定指导教师和旅游企业相关人员,通过与旅游企业沟通、协调、落实具体的教学要求、条件与实施办法。及时评价和反馈也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校企合作的评价主要分两方面进行:学校方面负责评估学生在校的学习能力培养、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旅游企业负责评估学生在校外实训课程中岗位的实习、旅游业务的操作与服务能力,此模式在旅游教育当中以更好的促进合作双方顺利开展工作,以更好地为旅游企业服务,提高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