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趋势与反思
摘 要:东京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日本政府主导的战略计划支持下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东京15所入选“全球顶尖大学计划”的学校正在实施的战略措施及配套机制进行文本分析后发现,东京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一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国家间高等教育兼容性;二是增加英语授课课程,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吸引力;三是完善服务支持体系,吸引留学生毕业后留日就业。但是,国际化进程使得校际差距不断扩大,影响非中心城市大学的在地国际化,而深层改革动力不足也会阻碍国际化可持续机制的形成。
关键词:东京高等教育;国际化;留学生;英语授课;全球顶尖大学计划
作为一座可与纽约、伦敦、巴黎比肩的亚洲城市,东京不仅是日本高等教育优质资源聚集的枢纽,更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前沿。在2019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进入前200名的日本大学中有10所位于东京。在日本文部科学省选定进入“全球顶尖大学计划”(Top Global University Project)重点支持的37所大学中,分别有5所A类“顶尖型”大学和10所B类“全球牵引型”大学位于东京。通过整理学校官方数据发现,5所A类大学中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比例达9.0%,10所B类大学中该比例达到5.5%。平均来看,在这15所大学中攻读本科学位的留学生比例仅为3.6%,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比例高达22.9%。
留学生的全球流动是衡量一座城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东京在2018年QS“最佳留学城市排名”中仅次于伦敦。日本学生服务组织(JASSO)的统计显示,2017年的在日留学生规模超过26.7万人,高等学校和语言学校的留学生分别占70.5%和29.5%。2007-2017年,日本高等学校的留学生规模增长了59.0%,而攻读学位的留学生规模增长了36.0%。其中,攻读本科学位的留学生数量增长了30.3%,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增长了46.8%,两者目前在留学生总体规模中的占比分别是29.0%和17.4%。对接收留学生数量排名前30的大学进行单独统计发现,位于东京的13所大学中,留学生规模占47.4%。[1]
本文对15所大学为推进“全球顶尖大学计划”而采取的战略措施及配套机制进行文本分析,意在梳理当前东京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趋势与经验,结合实践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引发的问题与争议进行反思和探讨,以期为北京在“四个中心”战略发展定位之下提升留学生教育水平和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借鉴。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趋势与经验
(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国家间高等教育兼容性
深化教育理念改革,强调人才培养全球站位和国际视野。纵览15所大学在推进“全球顶尖大学计划”中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全球”二字频频出现。在人文学科具有教育优势的创价大学提出“全球流动、全球学习、全球管理、全球核心”四大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国际化人才。在人才培养理念中,该校以学生双向流动促进校园氛围国际化,以培养计划对接全球标准提升语言水平和学业要求,以全球通行的管理决策程序促进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国际化,而最重要的是发挥人文教育的内涵价值,培养学生具备全球竞争的核心能力。立教大学在2024年国际化战略中提出了三点目标:一是推进课程改革,以高水平教育培养具有全球思维的人才;二是转变学生观念,激发学生主动锤炼全球思维能力;三是推动治理改革,创新组织结构和发展基础设施,为培养具有全球思维的人才提供有效支持和持续保障。为了促使学生具备全球竞争能力,立教大学设置了“全球博雅教育计划”。该计划的全部课程均采用国际课程标准,使用英语授课。本地生在入学进入该计划时并不选择任何具体的学科专业,而且和在校留学生在同一课堂共同学习。为了鼓励本地生和留学生互动互学,立教大学采取多文化混住型宿舍模式,加大改造和新建国际宿舍的步伐,提供更利于沟通交流的生活环境。东京艺术大学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芝加哥艺术学院联合打造“全球艺术联合课程”,采用互访共建、学分互认的机制,让学生能够在国际视野中参与艺术创作与研究。
推动教育改革试点,强调课程体系和学位计划的一致性。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日本大学已经普遍将传统的一年单次入学调整为两次入学,但日本大学传统复杂的学院系科划分和学位计划设置在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大学进行衔接时让学生产生诸多困惑。东京工业大学在2016年启动了教育改革,在日本高等教育界首次将本科生院和研究生院进行重组,将原来授予本科学位的3个学院、23个系和授予研究生学位的6个学院、45个系重整为6个学院和19个系。同时,学校按照先后顺序和难易程度对课程体系进行编码和重构,极大改善了与其他世界一流大学课程体系的兼容性。应当说,东京工业大学的教育改革在国际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综合考虑了教学内容的连续性、课程选择的多样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能力的发展性。教育改革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是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本科学位计划到博士学位计划的阶段目标和学业要求,并且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来达到目标。例如,在特定情况下,本科生可以提前选修硕士阶段的课程并参加研究项目,同理,符合条件的硕士生也可以加入博士生阶段的课程和研究。学位計划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更加顺畅,不仅利于学校选拔并留住优秀学生,还便于学生双向流动。
(二)增加英语授课课程,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吸引力
以英语授课为基础,关注学科融合与素质培养。长期以来,英语授课一直是日本大学的弱势,留学生更青睐以英语为主要授课语言的欧美一流大学作为留学目的地。为此,增加英语授课课程数量并系统设置学位计划是这15所大学的优先事项。早稻田大学自建校以来就重视吸纳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学生,重视以丰富的教学环境和社会经历培养有智公民担当社会重任。学校在2004年设置了第一个英语授课的本科学位计划,到2017年规模已经达到50个,这也是学校能够吸引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的原因之一。庆应义塾大学在2016年启动了包含基础学科核心课程和专业学科研究课程的“全球跨学科课程”计划,这是首次覆盖全校的英语授课课程体系,旨在推进跨学科的学习策略,强调小班教学,试图构建一个能够让不同背景和专业的本地生和留学生共同学习的课堂环境,促进互动交流。在这个课程体系中,本科生可以学习如何撰写英文论文,掌握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所需的技能,为之后攻读研究生学位打下基础。庆应义塾大学力图将“全球跨学科课程”计划打造成为一个能够服务各个学院系科的通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校不但可以设置单独的英语授课课程,而且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培育体系完整的学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