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工业化对美国制造业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
摘 要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研究美国再工业化措施对制造业产出效率的影响,并测算2000-2015年美国制造业各行业产出效率。结果表明:(1)再工业化对美国制造业产出效率提升的成效欠佳,提高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有利于制造业产出效率提升,但其重点推行的减税、扩大出口以及促进资本回流的措施并不利于制造业产出效率提升;(2)美国制造业各行业存在不同程度产出效率损失,先进制造业产出效率低于最优水平约5%,传统制造业低于最优水平约25%-35%,二者存在较大差异;(3)再工业化的实施并未能提升美国制造业产出效率,也未能缩小传统制造业同先进制造业的产出效率差距。
关键词 再工业化 产出效率 随机前沿模型
一、引 言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Kaldor,1967),是技术创新和扩散所导致的供给增长源泉(Hersh,2003)。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基础便是其领先的制造业体系。然而,美国在进入工业化后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过分强调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导致制造业不断萎缩,实体经济衰退,虚拟经济却不断膨胀,产业空洞化给美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冲击(宋国友,2013)。美国制造业为何不断衰落?其原因在于生产专业化和消费结构转变,导致发达国家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刘戒骄,2011);与此同时,制造业较高的结构性成本以及缺乏足够吸引力使资源不断涌向拥有更快收益的服务业(张晨、冯志轩,2016)。显然,如果第三产业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工业基础得不到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发展就应重新回到以实体经济为代表的制造业上来(王展祥等,2010;Kis,2011)。2009年,在时任总统奥巴马的号召下,美国踏上再工业化征程。特朗普上台后,该战略得以延续。再工业化是美国试图以重振制造业实现经济增长的战略举措,自2009年推行以来,制造业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产值和就业恢复,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有所提升、出口状况改善、资本回流趋势明显(崔日明、张婷玉,2013;王达、刘晓鑫,2013;盛垒、洪娜,2014)。但这并不足以肯定再工业化的成效,其实际成效存在一定限度。实际上,欧美再工业化是国际产业转移中的“逆向流动”(宾建成,2011),其推行必然遇到众多阻碍。因此,有研究得出了相反结论,认为美国再工业化并未实现制造业重振的目标(丁平,2014;李滨、张雨,2014;张晨、冯志轩,2016)。
当前关于美国再工业化对制造业影响的研究主要进行的是定性分析,鲜有研究运用实证模型对其成效展开有针对性的客观评价,因而造成了即使选择相同或相似指标却得出相反结论的结果。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实证模型来评价再工业化的实际成效,以期提高结论的针对性与客观性。自Farrel(1957)最早系统研究效率理论以来,生产效率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众多学者对制造业产出效率进行了研究,如Hailu 和 Veeman(2003)、Beeson和Hosted(2010)、杨汝岱(2015)。显然,制造业重振的关键在于产出效率提升。美国再工业化要想实现制造业重振,必然要提升其产出效率。与此同时,从制造业产出效率变化来考察再工业化成效也能够提高研究针对性,得到更客观的结论。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就美国再工业化对制造业产出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通过分析美国制造业产出效率,可以判断效率损失情况,理解再工业化实施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分析再工业化对制造业产出效率的影响,可以客观评价该举措的切实成效。
二、美國再工业化及其对制造业产出效率的影响机制
(一)再工业化
过分偏向虚拟经济的“去工业化”导致美国社会生产率损失以及要素需求与投入的降低(黄永春等,2013),从而造成经济发展滞缓。再工业化是美国对去工业化弊端的反思,其直接意图在于重振制造业,本质在于通过重振制造业以占领产业制高点,一方面,重塑传统制造业竞争力以促进就业(苏立君,2017);另一方面,聚焦先进制造业以引领高技术、高附加值环节的竞争优势(刘戒骄,2011;胡立君等,2013),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提升制造业产出,美国采取了众多措施。第一,加强劳动力培训。如“STEM”教育计划(2009)、“美国人毕业倡议”(2009)、“美国未来技能”计划(2010)等,都强调强化劳动力培训,确保制造业发展得到人才支持。第二,降低企业税负。如《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列示出针对小企业和个人的2145亿美元减税计划。2012年《国情咨文》中宣布给予回归本土并创造一定就业岗位的制造业企业一定抵税优惠。2017年12月,特朗普正式签署税改法案,企业所得税率由35%降至21%。第三,积极扩大产品出口。美国政府一再强调要扩大出口、减少进口,提高制造业产品市场份额。为此,美国强化贸易保护,如针对中国发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和“337调查”。与此同时,实施多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宽松的融资环境。第四,降低对外投资水平。美国通过税收调节、投资环境改善以及行政命令等措施限制制造业资本外流,吸引回国投资。如2012年《国情咨文》宣布取消对跨国制造业企业外包的抵税优惠。2012年《总统企业税制改革框架》报告对将生产、利润以及无形资产转移至海外的企业取消税收优惠,而对回国企业给予20%的税收抵扣。特朗普则采取强硬的对外政策限制资本外流,如宣布退出TPP、重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等。
(二)再工业化对制造业产出效率的影响机制
1.加大员工培训
加大员工教育培训对行业产出效率的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干中学增强效应。通过加大员工教育培训力度,使得员工对生产经验获得更高效的总结和掌握,生产过程中经验的积累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行业产出效率提升。(2)外溢效应。知识具有正向外部性(Schultz,1968;Romer,1986),员工受教育水平提高有助于人力资本积累投入生产过程,首先,能够深化分工协作。员工生产技能提升能够推动分工细化和专业化,加强同各要素的协作水平,提高生产能力;其次,增强要素创新。拥有更多专业知识的员工在生产中具备更高的能力参与要素创新,专业化知识运用于生产要素创新能够提高要素的边际产出,带来更高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