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膨胀与中国经济转型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实现经济赶超的发展目标,中国金融体系在准入、利率、汇率、资本流动等方面实行严格管制,引导有限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优先发展部门,以“金融抑制”为成本支持着经济高速增长。
  与此相反,近十年来,中国金融以一种比经济增长快得多的速度发展,形成了在大国经济史上罕见的结构性“金融膨胀”现象。

一、从金融抑制到金融膨胀


  2017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为6.57万亿元人民币,是服务业中仅次于批发零售的子行业,比信息技术、租赁和商务服务、住宿餐饮三个子行业的加总值还要高。从全球可比的数据来看,2015年中國金融业增加值为9292亿美元(现价美元,下同),已经位列全球第二,是美国金融规模(1.29万亿美元)的71.9%,达到美国2005年的发展水平。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金融业增加值比日本、英国、德国等位列3位8位国家的金融业总规模还高出近2000亿美元。如果将中国金融业视为一个经济体来参加全球GDP竞赛,它将排在第16位。
  主要经济体发生过9次金融膨胀。“金融膨胀”是金融脱离经济增长基本面而快速发展的金融过度深化。图/视觉中国
  中国金融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在主要大国中位居榜首。2015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5%的历史峰值,高于美国(7.2%)和英国(7.3%),约为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2倍(图1)。2017年,中国金融业在经济的比重已经下降为7.9%,但在主要大国的金融发展史中,中国当前金融业比重仍仅次于英国在2009年危机前后曾经达到的峰值。从金融结构看,中国有12家银行跻身2016年全球资产TOP50,其利润占前50大银行利润总额的42.9%;2016年末中国股票市场7.6万亿美元的市值,排名全球第二,比第三的日本和第四的法国加总值还要高。
  中国近十年金融业比重的快速攀升虽引人注目,但也并非绝无仅有。图1展示了1970年以来,主要金融大国金融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从“二战”后到1970年代初期,发达经济体的金融体系也长期处于利率、汇率、资本流动等管制的“金融抑制”状态,金融业比重大都在4%上下。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开启了全球新一轮金融深化,但主要经济体金融深化速度却大有不同。
  美国金融业比重从1970年的4.1%稳步提高到2007年的7.3%,直到次贷危机爆发后才出现明显下滑。英国金融业比重的波动要大得多,分别在1984年、1994年和2009年达到8.7%、7.8%和9.1%的高值,但随后都经历了剧烈的下降。相对而言,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西班牙金融业比重的变化要平缓得多,尤其是德国和法国基本稳定在4%-5%的区间。
  主要经济体发生过9次金融膨胀。“金融膨胀”是金融脱离经济增长基本面而快速发展的金融过度深化。我们对金融膨胀现象做了一个量化的界定:当一国金融占经济比重在10年之内(或更短时间)提高1.5个百分点,则其经历了一场“金融膨胀”。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发现主要金融大国在过去45年中经历了9次金融膨胀。其中,英国和中国各经历了3次,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各1次。在9次金融膨胀中,有6次随后出现了金融业比重的明显下滑,只有西班牙在1970年-1980年以及中国在2001年-2011年的经历是例外。值得警醒的是,中国金融业比重在2015年达到历史峰值之后,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了下降。
  对于服务全球市场的美国和英国金融体系,金融业发展速度超出其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中国金融体系目前主要服务于国内,金融业比重却在近十年间超过美国和英国。我们不免产生如下疑问:金融业比重越高越好吗?中国金融业比重为什么在经济增速放缓阶段逆势上涨?金融膨胀对中国经济转型有怎样的影响?如何平衡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负外部性是金融膨胀的主因


  依传统之见,金融只是经济发展的面纱,“金融对实体企业的需求如影随形”一根据这种金融发展观,金融的绝对规模会随经济发展而增长,但在经济中的相对比重并不会提高。随着金融自由化思潮的兴起,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都力图论证,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Laeven等人建立了一个熊彼特式的模型,证明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体系筛选创新项目的能力,对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Aghion等人的实证研究则表明,即使与初始产出、教育等重要变量放在同一回归模型里,金融发展水平仍然是经济增长最强劲的驱动力。
  在金融自由化的理论框架下,金融发展的故事在金融深化之后就结束了:金融会在社会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均衡点上达到最优规模,社会福利实现最大化。果真如此,那么脱离经济增长基本面的“金融膨胀”又怎么会发生呢?
  毫无疑问,一个高级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由结构更加精细的金融部门支撑,但在美国金融协会前主席Zingales看来,过去40年的金融发展对人类社会而言并非皆有裨益。IMF和OECD等机构近年一系列的研究也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当金融占国民经济比重超过某个水平时,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弱甚至为负。
  金融是依靠经营风险获利的特殊行业,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金融业增加值有很大一部分是风险的反映。2009年英国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历史峰值,事后来看,主要是因为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上升后,银行提高信贷利率来应对预期损失的增加。某一金融活动的风险不仅存在于金融交易双方,还会通过价格波动、债权债务关系、担保链条等渠道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