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新变化——基于贵州10村2013年的调查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ankx/ankx201505/ankx201505116-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ankx/ankx201505/ankx20150511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ankx/ankx201505/ankx201505116-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ankx/ankx201505/ankx201505116-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ankx/ankx201505/ankx201505116-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ankx/ankx201505/ankx201505116-6-l.jpg
  摘要随着贵州经济社会的后发赶超,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为了实现到2020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又在于农村家庭的经济发展,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已占到了农户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已经成为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并对农户家庭的生存与发展,将变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贵州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5-309-06
  New Changes of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Mode under New Urbanization-Investigation on 10 Villages of Guizhou Province in 2013
  ZHANG Zhu-ping1, WU Zong-jian2, YUAN Zhong-yong2,SUN Wen3*
  (1.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00; 2. Guizhou Agricultural Committee, Guiyang, Guizhou 550000; 3.Guizhou Academg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iyang,Guizhou 550000)
  AbstractWith the coming of the full spe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to enter the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by 2020, from the view of the whole society, the key point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Furthermor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ouseholds economy centers on the rural economy. The income of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has become the main income source and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half of rural households income, which will play a major role i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households.
  Key wordsRural area; Labor force transfer; Mode; Guizhou
  基金项目贵州省农委2013年研究课题“贵州农村劳动力就业务工研究报告”。
  作者简介张筑平,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与农村经济发展。*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农业与农村经济管理。
  收稿日期2014-12-22
  随着贵州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贵州全省各地加速工业化的发展,加大投资力度、招商引资力度、排位争先,使得贵州的经济发展速度,进入了全国各省前几名的行列。受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影响,劳动用工力度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产生了巨大的拉动力。而外出务工与在农村当地从事农业生产所获得的收入差异,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正是在这两股力量合力的作用下,使得贵州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向外转移。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以贵州10个农村固定观察村为基础,就201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务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该次调查以农户家庭为调查对象,每个村发放调查问卷表80份,共计800份,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800份。主要就转移(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务工地点、从事职业、务工就业途径、就业天数及收入等进行了调查,现就本次调查所得到的有关数据来进行分析。
  1被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
  就被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来看,主要是从农户家庭的人口情况,收入情况以及土地情况来进行调查的,以期通过该调查来了解被调查农户的基本生存状况。
  1.1被调查农户的人口及收入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本次调查10个村,每村80份问卷调查,共计800份,最终收回800份有效问卷调查表。从收回的有效问卷调查表看,家庭人口数10个村平均是4.19人,超过该数值的村有6个,分别是水洞村、平初村、小场坝村、灯塔村、长青村和镇江村,其余4个村均低于该数值。在家庭人口数中,家庭人口数最多的是长青村4.73人,其次是小场坝村4.60人,家庭人口数最少的两个村分别是包包寨村3.46人和江西村3.68人。家庭人口数最多的村与最少村相比,家庭人口数最少村只有最多村的73.15%。就家庭劳动力来看,家庭劳动力10个村平均是2.85人,高于该数值的村有6个,分别是水洞村(3.09人)、小场坝村(2.95人)、褚家山村(2.94人)、长青村(2.94人)、麦穰村(3.84)和镇江村(2.91人),其余4个村低于该数值,家庭劳动力最少的村包包寨村(1.99人)只有家庭劳动力最多村水洞村(3.09人)的64.40%。就家庭劳动力占家庭人口数的比例来看,10个村平均是68.02%,该比例最高的三个村分别是麦穰村(93.60%)、褚家山村(75.56%)和水洞村(71.86%),最低的3个村分别是包包寨村(57.40%)、平初村(59.84%)、长青村(62.17%),这说明最低的3个村至少有40%左右的人口是被赡养的对象。就10个村平均而言,也有33%左右的人口是被赡养的对象,而成为社会的赡养负担。那什么是“赡养负担”呢?没有劳动能力的儿童和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他们是社会中的被赡养者,对经济未作出贡献,在衣食住行和教育上却成为了社会的负担。就发达国家来看,其“赡养负担”在28%~30%左右,而我国在33%左右,说明我们的“赡养负担”比发达国家重,这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