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古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之说,在抗击四川汶川地震和贵州望谟洪灾之际,贵州籍人民子弟兵李书红、李超父子在贵州和四川两个抗灾战场上做着同一件事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抗击灾害,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在不同的“战场”上坚守岗位、尽责尽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当代“上阵父子兵”的新篇章。
5月,对于李书红、李超父子来说,是不平常的,在这个月中,父子两人共同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共同将各自对责任与忠诚的理解书写在两个不同的战场。
5月12日15时,李超随部队第一时间赶赴汶川大地震一线抗震救灾;5月26日,李书红作为指挥员和战斗员,带领部队官兵赶赴望谟参加抗洪抢险。
李书红是武警黔西南州支队党委书记、政委,先后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被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所带领的支队连续四年被武警贵州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支队”。李超是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在校大学生。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和贵州望谟抗洪抢险这两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父子俩各自奋勇前行,以实际行动将武警战士的爱撒向了灾区。
儿子余震救人火线入党
当一个刚满18岁的武警战士还在担心能否勇敢面对遇难者遗体的时候,5月12日下午,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千余名官兵已经向四川北川灾区开进。为赶时间,车队昼夜不间断行进,沿途他们只吃了1顿干粮。
那个士兵就在其中,他叫李超。
从成都到北川,李超和几十个战友挤在一辆“老解放”车厢里动弹不得。当天晚上,他在车厢里枕着5条大腿睡了一夜。“也分不清是谁的,反正自己的腿全都麻了。”而这成为他奔赴灾区至今睡得最好的一个晚上。
经过几百里的颠簸,他们抵达了地震重灾区――北川县城。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真正进入北川灾区,眼前的情景还是让李超感到震惊。来不及休整,他和战友们立即投入了战斗。
北川中学是此次大地震中人员伤亡较重的地方,数百名师生被掩埋在废墟中。在抢救被压师生的“攻坚战”中,还不是党员的李超悄悄混进“党员突击队”,拼命地在废墟中挖着,指甲掉了,手指伤了,血和灰混在一起,但没有人叫疼,也没有人喊停。
“在废墟面前,在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中,我仿佛一下子变得坚强起来,明白了‘担当’二字的分量。这次大灾难,对我是一场考验,更是一次锻炼。”李超面对四川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他说得很认真。当他第一次挖出遇难者遗体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像原来想象的那么可怕,他甚至想着尽量轻点抬……
16日9时,对北川中学的清理结束后,指挥部传来消息,国税局废墟中还有幸存者,请部队立即搜救。余震不断,废墟随时会再次垮塌,李超向领导建议,用小锤和钢钎慢慢掏一个洞,然后钻进去把两人救出来。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作业,李超和战友们凿开了营救两名幸存者的生命通道。战友于博文钻进只有30厘米高、3米多长的通道中,将幸存者拼命往外拖。站在洞口接应的李超,赶紧深吸一口气,钻进通道中,拉住幸存者的双手往外拽。因为对方双腿被混凝土墙体死死卡住,“疼,疼,疼,我不出去了!”那个幸存者绝望地说。此时的李超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冷静,他安慰着幸存者,“你要坚持住,大家都在这里,你不会有事的!”趁着幸存者情绪稍有稳定,李超咬咬牙,猛一用力,将其拖出洞外。
5月17日,李超所在部队在北川县城边清理一户倒塌房屋时,了解到这家人都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有一个6岁的女儿,在地震中,他们4间房屋倒塌了3间。摸清情况后,李超和其他战友冒险钻进危房,清理可用物资。上午10点,正当他准备再次进入屋内时,一次较强余震突然袭来,地面和房屋顿时摇晃起来。6岁女孩“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李超寻声望去,只见小女孩站立的地方与摇摇欲坠的土墙仅半米之遥。他一个箭步连扑带跃地迅速上前,用双手将小女孩抱入怀中,向远处翻滚。“轰”,3米高的土墙整体倒塌,他用身体严严实实地护着小女孩,自己的一条腿却已被垮塌的土块掩埋,身上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黄土。
“李超……”战友们迅即跑来。小女孩安然无恙,李超的腿上、背上却已是青一块紫一块,坚硬的土块、石块搁得他半天动弹不得。
看到幸免受伤的女儿,小女孩的父母感激不已,连声说:“谢谢武警同志,你们又救了我女儿一次,我们真是无以为报啊!”
由于李超在抗震救灾一线的突出表现,他被党组织吸纳为火线入党对象。
父亲协调救灾队伍
当起“临时指挥”
黔西南自治州望谟“5.26”特大洪灾发生后,支队政委李书红迅速集结部队向州委、州政府请战。支队长丁希权关切地劝他:“你老家在重灾区,儿子又在抗震一线,家里的灾情和儿子现在的情况都还不清楚,你还是别去了吧!”他却说:“我只有参与到灾区的抢险救援中去,这样我心里才会踏实些、好受些!”
受领任务后,李书红带领50余名官兵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行程,于18时10分抵达望谟县城。晚上9时,电闪雷鸣后,空中下起瓢泼大雨。患有肠炎的李书红担心洪水对望谟县城的群众造成危害,连夜爬起,带领参谋长兰有祥等10余名同志对水势进行巡查,对居住在河道两岸群众进行挨家挨户的敲门撤离,有的群众居住在二楼,打雷声、雨水的哗哗声混杂在一起,在一楼喊破喉咙都听不见,他们只能冒雨找来梯子,爬上窗户将熟睡中的群众叫醒。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将望谟县“护城河”两岸的300多户近千名群众劝离现场。
27日晚的洪水,造成通往紫云、打易方向的省道209线“卡脖子”路段,地处望谟县平绕村的月亮洞口出现了23米长、6米宽的公路塌方。抗洪抢险指挥部下令要在最短时间内抢修好此路段。随着修路增援队伍的陆续到达,抗洪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并向纵深发展,望谟平绕村月亮洞口至新屯镇地界内,聚结了兴义军分区、武警、民兵、公安、消防以及当地政府组织的抢险队伍600余人。但各路队伍由于地形不熟、情况不明,部队之间又无隶属关系,救援工作急需统筹协调。
为发挥救灾队伍的最大效能,李书红认为必须把辖区内所有的救援力量进行科学整合、统筹安排,各尽所长、确保效率。他当机立断,将武警前方指挥所迁移至进入灾区必经的交通要道――平绕村月亮洞口,并迅速派出联络员,主动与各路增援队伍取得联系,主动展开与各支参战力量的指挥协调。在他的协调下,各路增援队伍负责人汇集到武警简易的前进指挥所里,召开紧急会议。他主动向大家介绍受灾情况,听取部队意见,互通情报,协调救灾任务。
李书红的果敢、真诚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消防支队参谋长毛宁当即表态:“李政委,消防抢险部队听你的调遣。”民兵预备役部队也按照李书红的部署迅速展开救援工作。抢修道路军地联系协调会议机制由此形成。省委副书记王富玉、武警贵州总队副政委张玉祥和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领导视察望谟抗洪救灾工作时,高度评价了望谟灾区救援部队之间以及部队和地方党委政府之间浓厚的团结协作氛围。
一家三党员
将爱心传递到灾区
“爸爸,真的是你吗?”
“儿子,是爸爸,是爸爸!”
……
5月27日17时,在两个不同灾区同时参加抗灾救援的父子――李书红和李超第一次通过电话联系上了。当12天音信全无的父子俩在电话里听到彼此声音时,两个七尺男儿的眼里都噙着泪花。
在李书红的眼中,儿子李超是个好苗子,身体素质好,积极向上,富有爱心。同为军人,父子俩有着1年半的共事经历。“他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李书红一脸的欣慰与自豪。
在李超眼中,父亲李书红是位严父,在共事的那段时间里,他从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被特殊照顾,父亲总是要求自己要吃苦耐劳、追求上进。“父亲是个非常敬业的职业军人,我很崇拜他。”说到这里,李超对父亲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6月11日,已经连续在四川地震灾区奋战了近1个月的李超,得知父亲圆满完成抗洪抢险任务返回支队后,立即向家里打来电话。“爸爸,我一定以你为榜样,在抗震救灾中争取更大成绩!”电话这边,心疼儿子的母亲喜极而泣。
6月12日,兴义市委、市政府从民政局得知李超在四川地震灾区已连续奋战了1个月,因工作突出,还被吸纳为火线入党对象,特意委托副市长赵明富带着写有“向参加抗震救灾的兴义籍部队官兵和家属致敬”的牌匾和1000元慰问金对其家属进行慰问。收下慰问金后,李书红立即打电话给正在抗震前线的儿子商量,希望将1000元慰问金以“一家三个党员”的名义捐献给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电话那头的李超完全支持父母的建议。下午上班后,李书红就将慰问金放进了兴义市红十字会专门为灾区设立的“捐款箱”内。截至发稿时,李书红一家三口先后3次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和贵州望谟灾区捐款76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