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条快速发展的“绿色通道”】绿色通道

  党的十七大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目前,贵州省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贵州早就应该搞生态文明建设,根本不用费那么大劲去搞工业,只要生态搞好了,旅游搞好了,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就解决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如果不大力发展工业,只搞生态建设,贵州就会更落后于全国,现在贵州连资本积累都没有完成,不开发资源、发展工业,谈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笔者认为,生态文明是优良的生态环境与先进高效的工业化的最好结合,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必须走生态现代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之路,也就是说,在生态保护与工业化的进程中,走出一条能快速发展的“绿色通道”。
  
  关于人类文明的演替与生态文明的提出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替的过程中。
  在原始文明时代,人类主要靠采集和渔猎从自然界获取必要的物质能量以维持生存,这个时期的人类其实完全融入了生态的天然食物链条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冲击力极小,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和谐相处的关系。在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社会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这期间人类的生存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业获取必要的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人类社会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冲击力日益增大。从1776年瓦特将蒸汽机成功改造并应用于生产实际,人类社会进入了快速工业文明时代。以动力的广泛应用为特点,人类开始了所谓“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人们将地球作为天赐的征服对象,没有止境地追求人类欲望的满足,不停地从自然界吸取有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又不断地产生废弃物,从而带来了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能源危机、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使人类文明陷入困境之中。
  为破解这一世界难题,许多西方专家学者也曾提出人类必须采取自我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1798年马尔萨斯在其著作《人口原理》中提出要控制人口的增长。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揭示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非理性经济活动导致了环境与发展的严重背离,出现危及人类和地球的严重征兆。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很有影响的“宇宙飞船理论”。1972年,芭芭拉夫人与其他学者,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作为鲜明口号,再一次针对全球的发展和环境问题,发出了强烈的呼吁。然而,尽管先期工业化国家和正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试图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一世界性难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成效甚微,事实证明看不到真正解决的希望。
  人类能不能越过自身在发展中制造的泥潭?我们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发展所选择的道路和目标,是中国对人类的新贡献。生态文明强调人类是自然的一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将自然生态作为生存之本加以善待,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的整体利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共同发展。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推动经济发展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三高一低’型模式尽快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效益‘三低一高’型模式转变。”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多次强调:“解决我省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从建设生态文明入手。我省只有不断巩固和增强生态优势,努力赶上生态文明建设这班车,才能从工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直接进入生态现代化这个现代化进程的最新阶段,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显然,建设生态文明,我们既不能为了发展而破坏生态,也不能为了保存生态而停止发展。要把这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来说,就是要切实巩固和增强生态优势,大力推进绿色工业化、绿色城镇化、信息化、知识化和生态化协调发展,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完美融合。
  贵州建设生态文明的优势
  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需要四大因素,即空气、水、食物和居所及其他条件。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考量这四大因素。
  就空气来看。由于贵州省“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工业文明处于起步阶段,空气的质量很好,优于其他很多省份。有人做过比较,说贵州省茂兰地区的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是北京香山的20倍。目前,全国有60%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而贵州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占67%以上。从空气这个角度讲,贵州省的空气比北京和其他外省的要好,这是贵州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
  就水资源来看。人们常说,我们喝的是矿泉水。的确,贵州省农村大部分地区喝的井水都可直接饮用。2006年,全省12个出境断面水质总体较好,其中11个优于或达到规定水质类别标准,9个中心城市1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7%。而据21世纪初对全国7大水系752个重点监测断面的数据,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和Ⅲ类标准水质只占29.5%,而Ⅳ、Ⅴ类和超Ⅴ类水质却占到了70.5%。其中,7大水系干流154个国控断面中,Ⅰ、Ⅱ和Ⅲ类标准水质占50.6%,Ⅳ、Ⅴ类和超Ⅴ类标准的占49.4%。我国河流长度有70.5%被污染,地表水污染非常严重。由此可见,贵州省现在的水资源,要比许多省区市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水资源好许多倍。
  就食物来看。贵州省生产的消费类食物,由于空气清新、水无污染、气候温和而病虫害少,化肥施用水平不高,农药用量极小而无残留或少残留,大多是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还有部分有机食品,这是其他很多地区的产品所不可比拟的。贵州省发展草地畜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绿色蔬菜种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就居所及其他来看。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贵州省农村住房、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条件还比较差,这是贵州省的劣势。为此,贵州省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贵州将会缩小和其他地区在这些方面的差距。相比之下,拥有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放心的食品更是难能可贵,稍事落后的居所及其他条件,完全可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加以解决。
  
  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贵州
  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态文明基础。一是必须坚持“交通引领经济”的发展战略,加快建成厦蓉高速公路贵阳至水口段,尽早开工建设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争取国家早日开工建设贵阳至昆明、贵阳至重庆、贵阳至成都、贵阳至长沙等几条快速铁路或客运专线,真正把贵阳建设成为西南的陆路交通枢纽。二是必须解决好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强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搞好地下水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切实解决全省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农村人均有效灌溉基本口粮田0.5亩。三是必须加快推进绿色城镇化。在推进城镇化中强化生态理念、注重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
  大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一是要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尤其要加大发展草地畜牧业,使种草养羊、种草养牛普及化、规模化,加快建设优质肉牛、肉羊、生猪、禽蛋奶基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建成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对煤、磷、铝资源,从简单的利用迅速往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的路上走,往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探索建设生态文明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
  实施环境立省战略,着力改善发展的软硬环境。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抓好55个县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开石漠化综合防治。大力推进重点流域水土保持,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森林覆盖率。二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激励约束机制,继续实施“521”节能降耗工程,鼓励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降耗的设备和技术,确保单位生产总值物耗能耗稳定下降。加快电力、煤炭、化工、冶金等重点行业废物规模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三是下硬功夫改善发展环境。有专家说贵州可以建成中国的新西兰,说明贵州省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草地畜牧业方面潜力巨大。必须下大力气改善发展的软环境,大力建设信用贵州、生态贵州。(作者系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