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是一种力量、一种指引,它使社会生活中的人们能够感知真善美、效仿真善美、传承真善美,引导人们积极有为,奋发向上,努力搏击,以精神的榜样为言行准则,在传承与传播中见证时代的精彩与感动。
精神是什么?精神是一种力量、一种指引,每个时代和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精神导向与时代标杆。它代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代表了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
精神具有辐射作用和内驱力,它使社会生活中的人们能够感知真善美,效仿真善美,传承真善美,引导人们积极有为,奋发向上,努力搏击,以精神的榜样为言行准则,在传承与传播中见证时代的精彩与感动。
像是注定的宿命,精神的塑造总伴随着每次灾难的降临。2010年,百年不遇的大旱肆虐黔中大地,贵州告急!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我省旱情最为严重的黔西南一线指导抗旱救灾。在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严重旱情令共和国的总理神情凝重,群众在旱灾面前所表现出的不屈精神则让总理倍感欣慰。
总理动情地说,看的这个地方,我很感动。冷洞村的实践彰显了一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这就是贵州精神。这种精神比创造的财富还要宝贵、还要长远。无论是抗旱救灾,还是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都需要这种精神。
这是激励,更是鞭策。自4月23日以来,我省各界相继组织召开“宣传冷洞事迹、弘扬贵州精神”座谈会,围绕新时期贵州精神展开座谈,共话责任和使命。
贵州精神是历史实践的结晶
“大旱之年,冷洞村,一个遭受石漠化威胁的小村子,感动了共和国总理,也感动了亿万公众。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一种让人感动的精神。”4月23日,在省社科院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以勇甚是动情。
特大旱灾面前,冷洞村――这个喀斯特地区的小山村,抗击大旱有勇有谋有行动:他们不怕困难,炸山造田,向石旮旯里抠粮要钱;他们艰苦奋斗,兴修水窖、小山塘,为战胜旱灾蓄积能量和未来;他们攻坚克难,科学抗旱,用十万只矿泉水瓶“滴灌”出科学和智慧;他们永不退缩,乐观从容,一张张笑脸上绽放信心和希望……他们是贵州各族人民奋斗不息的生动典型,像一面旗帜飘扬大山中。
“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贵州精神是大山之子传承千年的优良品格,是贵州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优秀精神文化的积淀和延续。”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发行中心主任兼《新报》总编辑邓国超在网络界座谈会上感叹,冷洞村在抗旱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是贵州人民奋发图强、抗击自然灾害的缩影,是贵州各民族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精神的生动写照。
“‘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它是面对特大自然灾害所展现出来的贵州儿女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归根结蒂,是一种人的精神。或者说,是一种贵州民族精神,贵州公民精神。”贵州省广播电台原副台长陈颂英在网络界座谈会上表示,这种精神,一旦被贵州人所接受、所认定、所吸纳、所发扬,就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力和创造力,这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软实力。
我省地处喀斯特地区,自然灾害如影随形,贵州的发展史同时是一部不断遭遇灾害、不断与灾害抗争的历史。在自然灾害的反复锤击下,贵州各族人民养成了勇于面对的坦然心态,锻造出不屈不挠的贵州性格,“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深深融入了贵州人的血液。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贵州人民战胜了百年不遇的冰冻雨雪灾害,黔中大地盎然生机;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贵州人民战胜了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社会发展逆势飞扬。
“贵州精神的形成不是偶然,它缘于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包括冷洞村在内的则戎群众‘猛攻千古石,细抠万年土’,展开了与石旮旯争地的不懈斗争。数十年如一日,在极端困难、极端恶劣的岁月里,他们始终没有停歇。这是一种何等艰难的坚持?这又是一种何等悲壮的坚守?”与会代表发出这样的感慨。
大旱中挺立的贵州精神,是历史上贵州精神在新时代的升华。
冷洞村是贵州核心价值的体现
“在特大旱情面前,冷洞村的命运,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也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他们和冷洞村,和则戎乡,和兴义市,和黔西南州,和贵州广大灾区群众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这种团结精神,协作精神,互助精神,千斤重担千人挑,一地困难众人扛,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再难的坎坷也能跨越,所以大旱中挺立的贵州精神,不仅属于冷洞村,也属于贵州,具有普世价值中的核心价值。”陈颂英在座谈上说。
“贵州精神是对贵州近年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验的科学的总结,是对贵州人民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的充分肯定,是对未来发展趋势和特点的深刻洞察,是对贵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再动员。”省委农工委副书记李昌来在农口部门干部和专家座谈会上动情地说。
贵州精神最闪亮的地方,是困难重重之际能够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那是因为贵州各族人民备受艰辛,历经苦难,品尝到团结友爱的甜蜜,体验过顽强拼搏的豪情,收获了奋斗的成果。省政府研究室主任王礼全在参加省社科联的座谈时认为,贵州精神反映了贵州人民敢于面对任何困难,接受任何严峻挑战,是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贵州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各界与会代表表示:作为新时期的贵州精神,冷洞村的实践又有了新的时代特色,它是贵州核心价值的体现。冷洞村面对特大旱情,朱昌国的才能不仅体现了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神,更展现了科学战胜旱情、智慧应对困难的科学精神。
代表们认为,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力量。这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精神力量,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贵州精神,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让贵州精神成为有形的力量
“贵州精神的提出,犹如‘点睛’之笔,点出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精、气、神’之魂,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贵州财经学院邱询?博士在经济工作领导和专家座谈会上说。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王秀峰教授表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是贵州人民长期以来排除千难万险、追求美好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是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最优质的资源,也是实现贵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精神成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必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杜小书说,贵州精神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资源,挖掘、弘扬、转化得好,就会转化成重要的文化软实力,转化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强大力量。
“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这既是冷洞村的精神,更是贵州广大干部群众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高度提炼和概括,寄托着贵州人民的希望和未来。”省社科院副院长谢一表示。
在抗旱中形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不仅感动了世人,更是成为激励全省人民的一个标杆,它影响的不只是冷洞村,而是整个贵州,乃至整个中国。
在驻黔部队大力弘扬“贵州精神”座谈会上,驻黔部队与会者一致认为,贵州精神的产生过程,是军民团结共谋发展的过程,是驻黔部队努力实践我军宗旨,使听党指挥、服务人民、报效祖国、履行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得到发扬光大的过程。贵州精神的产生,凝聚着驻黔部队的心血。驻黔部队官兵应成为学习践行贵州精神的楷模,让贵州精神成为推动部队建设的精神动力,促进部队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报道冷洞典型弘扬贵州精神”座谈会上,新闻界代表表示,将以此次典型报道为契机,改进和加强新闻报道,使宣传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为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服务。座谈会上,记者们认为弘扬贵州精神对凝聚贵州人的干劲、鼓舞贵州人的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接下来还将深入冷洞村采访,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贵州精神最大的价值是可以转化成社会财富,那是因为它源于过去与困难作斗争的社会实践,适用于今天应对各种困难,是因为它不仅属于心理层面的在困难面前不慌张、不退缩、有勇气,还是精神层面、人格层面的攻坚克难有智慧、有办法、有豪情,是因为它凝聚着贵州各民族共同的品格,承载着贵州无数代人的文化品质,是因为它生长在贵州、根植于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