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去年,我才去过北京的万圣书园。同事说,你连万圣都没去过啊。没办法,我不太可能为了一间书店从朝阳跑到海淀。那一次去是因为梁文道的新书发布会。后来我常去万圣,看我做的书安放在什么地方。抽出角落里埋藏的也许是十年前的书。我喜欢万圣,却觉得它有疏离感,也许就是因为那种知识分子式的气场,让我觉得不是那么“温馨”。
下午三点,我到达位于五道口的万圣。
突然很想看这儿有没有《古代画论类编》,于是意外发现某片书架满是书画理论类的书,而那个角落里直到我走,都没有第二个人光顾。好几本都很想买下来,比如那本关于赵孟?的专著,还有两本画家本人的画论,也许我更需要一本概论性的著述。
去看看文学类。到俄国专区,想找《古拉格群岛》,居然没有。于是又东窜西窜看别的东西去了,有两次差点碰到坐在地上的读者。转身刚要离开,便发现了那三大本《古拉格群岛》。它们的旁边,就是我最近在读的《夹边沟记事》――书店主人果然是知识分子,因为《夹边沟记事》就有中国的“古拉格群岛”之称。载翻了翻,果然有些枯燥,在我的想象之中。没想到的是,版权页部分居然印着四个黑体字一内部发行。原来在这个年代,在现在这个自由民主的和谐社会,这样的知名小说还是“内部发行”的。
为了与右派分子同患难,我带着强烈的饥饿感光临了街对面的豆瓣书店。它小小的,十分可爱。买了本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走在人生边上》合订本。付款的时候,书店小伙子把书给我双手奉上,半鞠躬地说,谢谢您的支持,弄得我突然有种兼济天下的感觉。他随手送了我张书店的新版书签,也是小小的,十分可爱。
下午六点,我到了光合作用。
看到了那本《跟云门去流浪》。怎么要用这种纸呢?硬邦邦,弄得装订不整齐,像浸过水,色彩的还原也不好。我看时间还早,便冲上二楼。格局变了,比以前空旷一些。我一度以为咖啡馆撤了,其实它还在那里。有点累,顺势坐在书架前的方凳上,仰望那些书,我看到五彩的漂亮书脊,难以想象,也许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越来越少。前些日子,我还跟一个朋友说,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日薄西山的事物,回想起来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美。
我在角落里,发现了林达的《西班牙游记》,暖色的外装祯,暖色的照片。我听到窗外人声鼎沸,在五道口,这个堪称北京城最混乱的十字街头,我在看书。
(罗丹,图书编辑,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