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绕互联网管理的国际舆论斗争日益激烈复杂。对此,我们不妨将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对我互联网管理的攻击、指责放在新媒体外交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审慎借鉴有关国家经验,及早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媒体外交战略。
新媒体外交理论
新媒体外交是指信息时代条件下,国际行为体即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或个人为了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而开展的对外交往、对外宣传和外交参与等活动。新媒体外交的本质是媒体外交。经由新媒体中介的传播活动具有开放、多元、瞬时、互动、无障碍等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优势,成为表达意见、建立认同、塑造行为的工具,并影响外交的议程和结果。
新媒体对外交的主要影响有:
弱化民族国家主权。在信息全球共享的时代,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管制信息的努力是有限的,民族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一国政府,特别是西方国家和集团可以利用新媒体将他们的外交决策、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源源不断地传送到“他国”,动摇其民众的文化根基和意识形态。
扩大国际政治和外交的行为体。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外交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外交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拓展。外交不再是少数政治精英的专利,而日益被各国、各地区、各非政府组织、商业团体和跨国公司分享,甚至民众个体也能借助新媒体制造社会舆论,以影响国内外政策。信息技术造就了跨越国家边界的虚拟社区和网络。跨国公司和非政府行为体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供政治话语权的新战场。信息的全球传播,扩大了跨国交流的范围,引发了世界政治话语体系的新变化。传统媒体的政治语言和外交辞令,面临简洁的、活泼的、多样的网络化政治语言的竞争。特别是那些讽喻性、暗示性的政治语言和曲线的意见表达在新媒体找到了出口。
目前,世界互联网的控制权和管理权仍然来自掌握军事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美国。据统计,目前,全球有13台根服务器,其内容均由隶属于美国商务部的“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ICANN)管理。世界互联网IP地址总量约为43亿个,2/3已分配完毕,其中美国拥有12亿个,占总量的1/4多。全球访问量最多的100个网站有94%设在美国。全球7240万个网站中,美国占据了73.4%。在网络信息资源中,全球6000种语言中的绝大多数销声匿迹,英文信息约占90%,中文信息不足0.4%。全球最主要的网络安全公司大都设在美国。美国牢牢控制了互联网的技术和内容,把持着互联网的技术强势、信息强势和话语强势,进而掌握了新媒体外交的绝对主动权。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实现美国主导意识形态的一统天下已成为美国霸权战略的组成部分。
人们记忆犹新,1999年,北约战机轰炸科索沃的同时,针对南联盟的“网战”悄然打响。战争伊始,美英等国媒体纷纷在网站主页设置“北约空袭”、“科索沃危机”、“贝尔格莱德动态”、“贝市来信”等项链接,并在主页显著位置刊登实时消息。空袭后,互联网迅速发出消息,几十分钟后,空袭图像出现在网上。这些网站大量报道科索沃难民的困境,甚至在网上为难民设立“捐款箱”,以展示“人道主义”立场。但对遭受野蛮轰炸的南联盟和塞族难民的处境的报道近乎绝迹。2003年以来,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爆发“颜色革命”。这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早在冷战时期即受到美国媒体的“重点进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美式价值观尤其影响了那些较少接受苏联模式教育、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年轻人,使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根基日益动摇。美国还利用新媒体传播颠覆性消息,挑拨是非,破坏这些国家的稳定,最终实现策动政权更迭的目的。手机短信就被指在乌克兰“橙色革命”中扮演了煽动和颠覆角色。
新媒体外交战略
以奥巴马政府为例。奥巴马政府上任以来,以“巧实力”为外交政策核心。将新媒体作为“巧实力”工具箱中的有效工具,确立了较为清晰的新媒体外交战略。
一是国务院的“E外交”。希拉里履新后,新媒体成为传播外交政策、展示美国形象的平台,为新任政府传播自由民主价值观,施加外交影响力。维护国家安全增添了砝码,被《纽约时报》誉为“E外交”。Facebook(社交网站)、Youtube(视频网站)、Twitter(微型博客网站)、Flickr(图片共享网站)和GoogleMap(谷歌地图搜索)等在国务院网站建立了链接。“向国务卿提问”、“外交笔记”博客等栏目得到了改版升级。
二是白宫的“Web2,0时代”。5月1日,奥巴马在记者会上宣布,白宫在Facebook、Myspace和Twitter上开设主页。30个政府部门加入了Facebook,20多家美国官方机构在Youtube上拥有自己的视频频道,军队也在Facebook和Myspace上拥有网页。据统计,共有115名国会议员在使用Twitter,其中包括78名共和党议员和37名民主党议员。
三是五角大楼的“网络司令部”。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加紧散布“黑客攻击”论,声称其敏感部门被来自敌对国家的“黑客”侵犯,夸大来自网络技术弱国的危险,掩盖其作为网络技术强国对世界构成的致命危险。5月30日,微软公司依从美国政府禁令,切断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五国的MSN即时通讯服务端口的行为,被认为是一场“网络军事演习”。6月23日,国防部长盖茨签署备忘录,正式下令设立美国军方“网络司令部”。同时,一套覆盖了从防范黑客攻击、监控信息流动、塑造舆论环境,到对他国境内计算机发动“先发制人”的网络攻击的信息安全战略正在同步酝酿中。在此基础上,奥巴马政府还计划责成国防部的国家安全局,监视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与外部网络的数据流通,以防范包括“黑客”袭击、数据窃取等“网络恐怖主义”行为。跨部门和领域整合多种资源与行为体,谋求对跨国信息流动和全球信息环境施加更大的影响,为美国谋求更多的利益,将是‘网络司令部’规划中‘网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黑客攻击、保障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仅是“网络司令部”最基本和最消极的诉求。更高端和更积极的目的在于,利用新媒体在世界范围内塑造舆论环境、动摇别国文化根基、传播美国价值观。
新媒体外交案例:
从摩尔瓦多到伊朗
6月19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Twitter等新媒体已成为“美国巨大的战略资产”,“互联网、手机及社交网站等新媒体技术让独裁政府难以控制信息”,“(技术进步代表了)最近20年来更具意义的发展”,“通讯技术在全球的普通民众间触手可及”。盖茨还表示,“由于信息无法再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这些技术进步是世界各地自由的巨大胜利”。《纽约时报》就此认为,奥巴马政府已将Twitter等新媒体技术视为“外交箭袋中的一支新箭”。
今年4月,Twitter、GooSe、AT&T、Youtube等9家信息技术公司的高管随美国国务院代表团访问伊拉克。代表团会见了伊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和社区领袖。国务院发言人罗伯特?伍德阐明了此行的目的:在访伊期间,提供概念输入和创意,告诉人们如何通过新技术提高当地政府执政能力。增强政府透明和可信度,推动反腐工作,促进课堂批判思维,壮大民间团体,并通过提供网络构建工具让当地机构和个人更加强大。
摩尔多瓦和伊朗成为新媒体这一“巨大战略资产”的试验场。这两个国家,一个在欧洲东部,一个在亚洲西南部。4月5日,摩尔多瓦举行四年一度的议会选举。6月12日,伊朗开始第十届总统选举。议会选举中,摩尔多瓦共产党取得50%的选票,观察员认为选举公平,但反对派对结果不满;伊朗总统选举中。内贾德以压倒性胜利连任伊朗总统,穆萨维等改革派则坚称选举存在舞弊。最后,两个国家看似毫无关联的政治换届选举,终以街头抗议示威的共同方式表达了民意分歧,Twitter、Youtube、Facebook等新媒体技术在其中充当了煽动和召集的作用。
西方媒体对新媒体在外交领域的运用表现出难以抑制的兴奋。《华盛顿邮报》称,“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力量正在生成”。英国《卫报》称,“伊朗危机证明了,Twitter已成为一项强有力的政治工具。在此之前,美国一直找不到一种既可以影响伊朗,又不使自己过于陷入其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