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一个商店,经理叫朱保华(音译),他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全球经济改革的最前沿。那是一家三层楼的电子商铺,里面布满了索尼电视机、摩托罗拉手机和惠普电脑,位于中国西部城市西安的一个不起眼的社区。西安远离中国沿海的制造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几十年来它一直是经济欠发达的区域,被人们称作兵马俑的故乡,这些兵马俑使人们想起该城市在古代帝国时期的辉煌岁月。
然而今天,西安正在复兴。经常光顾朱先生商店的顾客身怀现钞,他们花起钱来前所未有。2009年10月末的一个星期三,一位医院工作者郝洁(音译)高高兴兴地花了1200美元买了一台52英寸的LCD电视机,这是她为仅仅几天前才拿到钥匙的新房购置的。附近一对很快就要结婚的新人张国鹏与骆希(均音译),正在用卷尺量着洗衣机。这两位都是工程师,他们也在为新房采购,新房是他们两人的新家。对朱先生来说,星期三晚上照常营业。今年他的营业额上升了约40%。朱先生说:“过去人们买电器是生活需要,现在买电器是为了享受。”
这种旺盛的消费说明为什么中国在全球萧条中强大起来,而萧条带来的损害却很有限。当地官员期待西安的GDP会在2009年增长13.5%,这比中央政府为全国经济设置的8%要快许多。更重要的是,这座具有800多万人口的城市,它的蓬勃发展的经济使人们希望中国会有能力完成下一个经济大变革。
中国的发展一直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它现在需要重新平衡,以便使国内消费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一过渡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会减轻中国巨额的贸易过剩和往来账户盈余,从而帮助稳定全球经济。由于美国的消费支出出现衰退,中国就有必要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不要像过去一样依赖美国市场来吸收自己制造业的产品。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者大军在不断壮大,他们就要填充这一空白,以便使中国不会脱离自己极快的发展轨道。
令人吃惊的是,像西安这样的省会城市引领着这一过渡。在中国的内陆,你看不到许多为海外市场大批量生产廉价玩具和衣服的工厂,这种产业活动一度曾支撑着中国的经济奇迹,并使上海和深圳富足起来。整个国际贸易仅占西安GDP的18‰而上海要占160%。西安的建设是以自身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断增长为基础,是以为中国人生产产品的中国公司的发展为基础。西安市市长陈宝根说:“国内市场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西安与沿海城市不一样。”
随着中国沿海城市工资和地价的飙升,在那里的中国公司纷纷在欠发达的西安投资,以便从西安的低成本中获利,挖掘廉价劳动力市场。西安国内投资中大约有70%来自东南沿海,例如2008年底,以深圳为基地的手机制造商中兴宣布,它将在西安投资8.8亿美元,用于打造西安的制造和科研设施,最终将雇用26000人。
外国投资也因为类似的原因正在向西安迁移。这与沿海不一样,在沿海地区,香港和台湾的公司建立了无数的出口工厂,而在西安的投资往往着眼于国内。2009年10月,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的半导体工业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公司”在西安成立了一家太阳能研究中心,该公司太阳能部部长查尔斯?盖伊说:“所有的客户都在中国。在中国,我们的业务增长速度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快。”
中国国内市场存在硬性需求,足以使西安的发展势头持续下去。位于西安市远郊的凯宾斯基酒店总经理卡斯坦?维甘(CastenWieggandt)对拥入自己饭店的游客种类感到吃惊。这家五星级酒店2008年6月开张,当时他们的目标是接待来游览兵马俑的海外游客。当经济萧条到来时,他担心生意不景气。但现在,他发现中国游客很多,入住的人来自中国各地,他们中许多人是来参加由中国公司主办的国际会议。现在中国客户占该酒店业务的80%。这位德国总经理重新调整了他的营销策略,把注意力从美国和欧洲转向中国的大城市,譬如上海和北京。他说:“没想到中国国内的市场如此强大。”
令人乐观的最大原因是像陆博(音译)这样的西安居民。32岁的陆博说,他是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空中货运部的一位业务员。去年金融危机对他所在的公司打击很大,他的工资被减少三分之一,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消费。他对未来非常有信心,最近他买了一部新冰箱。他说:“从我的工作和生活判断,我认为一切都会越来越好。”也许,整个世界经济也会这样。
――摘编自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11月30日
责编:谭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