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担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后,曾到印尼去了一趟,结识了一些华人企业家,他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熟悉、喜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养、造诣,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 记得在巴厘一次聚会上,一位经营酒店、休闲和房地产开发的女企业家与我同坐一桌,她叫廖彩珍。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唐诗宋词的醇厚隽永,大家有聊不完的话题。会后,廖彩珍给我一份当地华文报纸,翻到副刊版说,上面有我一篇小文,请多指教。
这是一篇千字散文,题目叫《大自然的饕餮》,记述的是女主人与先生夜宿乡间别墅,清晨起来的所见所闻:“……看到熟睡中的他,似乎是梦里含笑,我不忍叫醒,蹑手蹑脚下了床,胡乱洗了一把脸,匆匆打开房门。扑鼻而来的泥土香,十分清新。我贪婪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顿时感到安逸宁静,心旷神怡,再慢慢张开眼睛,咦!那石头铺成的台阶,怎会全是红艳艳的一片?原来,房门外左右两棵不知名的树,艳红红的花串串竞相盛开,红绿相间,煞是好看。昨夜的细雨,就像天女散花似的,落花醉红了徜徉在地上青绿色的台阶……”
文章写得清新流畅,文气盎然。廖彩珍告诉我,华文是她平生的最爱。每天无论工作多忙,身体多累,她都要读一读华文报纸和中文书籍,兴之所至,还会写一点杂感随笔,让自己的思绪,在祖先创造的中华文字大海洋中尽情遨游一番,那样,“就会感到非常痛快,非常舒服。像是享受了―道自己亲手烹制的精神大餐”。
像廖彩珍这样喜爱和珍视华语华文的海外同胞,实在还有不少!在印尼,我看到,一家家华文学校,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一声声稚嫩华语,从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口中说出。此情此景,让人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暖意,仿佛回到家乡少儿时!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所大学开有中文班,学习中文的外国人达5000万人之多。到2015年,这个数字将增至上亿人!
当今世界,为何会掀起如此强烈的“华文热”呢?细加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外因,即中国日益强盛而各国政府民众为了与我交往而学习华文;二是内因,即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而产生的魅力和吸引力。前不久,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到上海为他一本学汉语的新书开发布会。李光耀认为,学习华文,“不仅是为了经济的理由,也是为了保持我们的身份认同、自我意识,以及对我们的文化与文明的自豪感”。笔者与一些研究华文的专家学者交流,他们从“工作需要”、“交流需要”和“精神需要”三个层面,剖析了人们学习华文的三大动机。细加琢磨,很有道理。
还是回到印尼那位女企业家吧,她对华文的热爱,无疑已上升至最高层面的“精神需要”。我想,咱们海内外亿万华裔,炎黄子孙,倘若每天也像廖彩珍那样,忙中偷闲,读读华文报纸,看看中文书籍,在华文的浩瀚汪洋中作一番精神邀游,甚至亲自动手,写写文章,烹制一道华文精神大餐,细细尝,慢慢品,岂不亦是人生一大乐事,快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