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重要成交纪录】 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

  成交数字未必完全值得信赖,但对于艺术品和收藏市场,它仍然是最直观和公开的观照标准         徐悲鸿《放下你的鞭子》   香港苏富比2007年春拍成交,7709万港元,创中国油画世界拍卖纪录。
  
  在当代油画高热两年后,2007年中国古代书画重新回到艺术品市场的主角位置,拍前的热闹以及最高成交纪录都明显抢过了油画、瓷器等板块受到的关注度。香港地区佳士得和内地的嘉德,两家都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龙头”拍卖公司,2007年秋拍古代书画专场成交额各自比2006年同时期增长了1亿多元。仇英《赤壁图》将近8000万元的纪录实在太过夺目,让人忽略了2007年古代书画的其他重要成交,比如董其昌的《书画小册》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4848万港元拍出,高出估价近5倍,有些行家甚至认为这件册页的升值潜力并不输给《赤壁图》。另两件重要拍品流拍,则让人看到古代书画市场相对的冷静和理性:香港佳士得拍前最被看好能创拍卖纪录的唐摹本王羲之书法《妹至帖》,在2100万港元价位上流拍,一位当时在现场的北京拍卖界人士事后跟记者说,王羲之书法目前没有真迹存世,唐摹本毫无疑问是最珍贵的手迹,但这件国宝级的书法手鉴更适合作为研究资料被博物馆或机构收藏。让私人藏家以数千万元买一件只有十几个字的摹本,从市场角度看,他们可能很难突破高价必须求真迹的习惯心理。流拍的另一件重要拍品,是拍前就在年代上存争议的《元人秋猎图》,拍卖公司定为元人画作,但画面上两处出现的土烟锅袋成为专家质疑元画说法的“硬伤”:烟叶在明万历年间才传入中国,元人并不种植烟草和使用烟袋。这件拍品的提供者、“台湾寒舍”负责人王定乾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告知,1989年从纽约拍卖行购回此画后,围绕其年代的争议就始终未断过。行家观点是:如果断代在元,这幅画的市场价值今天应该超过了1亿元。如果断为清前期,则只能说不低于3000万元。买家们在场上保持了足够的谨慎,尽管这幅巨作1989年在纽约苏富比创下过中国古画最高成交纪录,也著录于清宫《石渠宝笈》,对年代的疑虑仍让买家观望不前,场上未能成交。曾经有国外艺术品投资专家分析为什么美国新生代富豪的资金大多砸向当代艺术市场而少有涉足早期绘画,原因在于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市场已经形成稳定体系,买家必须具备专业水准和极其精到的眼光,市场的炒作空间因此被压缩了。这也可以用来描述中国古代书画市场的构成形态。古代书画持有者一般做的是长线投资,内地拍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启动,那几年成交的重要拍品在十几年后正好完成一个收藏周期,然后重新回到市场进行换手,所以古代书画市场2008年仍可能持续回暖。
  
  
  蔡国强《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局部)
  香港佳士得秋拍成交,7424万港元创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拍卖世界纪录。在当代架上绘画板块,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岳敏君《希阿岛的屠杀》,成交价3168万港元。
  
  当代艺术板块2007年依旧能维持高位成交额,但给人的观感是正在进入高原期,一些二三流画作的价格炒作为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虽然有蔡国强焰火草图以7424万元天价成交,也很难再感觉到2006年上半年当代艺术市场所带来的那种震撼。佳士得前首席执行官、伦敦艺术基金FAF管理人菲利浦?霍夫曼认为,当代艺术市场在经济周期中更敏感,大部分买家趋向于在短期内使财富得到快速增长,市场更容易因经济大势波动而遭受冲击。眼下不少人正期待国际重要艺术基金在中国市场“建仓”,如果能把这个价格游戏扩大到全球主流收藏的范围,掉棒的危险系数就会变小。中国、印度、中东,这三个地区的当代艺术在未来5年内都可能成为国际资金的选择方向。
  在每年的重要成交榜单中,我们总会选择几件在数字上并不那么耀眼的拍品纪录,比如2007年的清代名墨和明代五十两银锭,在市场上它们很难像数千万元的名画那样成为热点,但拍品本身有价格不能完全传达的传统收藏意趣。《镇江沦陷记》这样的拍品,成交纪录也只是承载它部分价值。镇江民营企业家童财宝以百万元拍下手稿后,在2007年12月8日镇江沦陷70周年纪念日捐赠给镇江市博物馆收藏,这本珍贵的文献资料得到了它最恰当的归宿。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第48期)
  
  
  
   手稿《镇江沦陷记》
  北京匡时秋季拍卖成交,107万元人民币(得知买方将手稿捐赠博物馆后,拍卖公司免去了12%的手续费),创抗日文献资料最高成交价格。
  
  
  吴冠中彩墨《交河故城》
  北京保利春季拍卖成交,4070万元人民币,为当代中国书画最高成交价格。这幅彩墨是吴冠中1981年在新疆写生期间创作,16年前在香港地区第一次拍卖的时候也曾创下中国在世艺术家作品的世界纪录。
  
  
   手稿《镇江沦陷记》
  北京匡时秋季拍卖成交,107万元人民币(得知买方将手稿捐赠博物馆后,拍卖公司免去了12%的手续费),创抗日文献资料最高成交价格。
  
  
  清乾隆御制西湖十景集锦色墨
  中国嘉德秋季拍卖成交,448万元人民币,为中国古代文房类拍品世界纪录。清代制墨有四大“墨王”: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拍卖的这套墨便是汪节庵的手艺,在4人中他以擅制集锦墨著名。集锦墨在清代最盛行,多装饰性,历来被皇室和贵族收藏赏玩,很少有人真的使用。这套墨保存在一个宫廷原配的黑地描金彩绘云龙漆匣里,共10个墨锭,颜色、造型各异,一面是阴文楷书填金的乾隆御咏西湖十景律诗,另一面以精模印浅浮雕西湖十景图,从形制看,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乾隆御制西湖十景集锦色墨相同。
  
  
  清乾隆紫檀花鸟大柜
  北京保利秋拍成交,2800万元人民币,创中国家具的世界拍卖纪录。这对宫廷紫檀家具重器保存完好,标准顶箱立柜式大方角四件柜,八扇柜门和柜膛立板上所见“铲地”高浮雕是宫廷特有的“大内紫檀作工”,即将图案之外的底子全部铲平,使图案凸现在平整如镜的底板上,极富立体感,普通工匠常用的“起雕”浮雕技法在工艺精美度上无法和它相比。据拍卖资料,此柜为清末民国时期前清内务府重臣庆小山家族的旧藏。
  
  
  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笔筒
  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成交,5354万港元,创白玉雕刻的世界拍卖纪录。此笔筒是私人收藏中所见尺寸最大的一件,直径19.5厘米。笔筒上的通景画雕琢风格是由清康熙青花瓷笔筒得到启示,这类技法一般只用在大型玉器的制作上。
  
  
  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
  中国嘉德秋季拍卖成交,156.8万元人民币,创银锭拍卖最高纪录。明代“银作局”是专为宫廷制造金银器饰的作坊。银作局所制银锭历经数番改朝换代基本散失,目前已知存世的仅4件,其中两件带有年号的更是珍贵,这件拍品即其一,保存完整,品相佳,上面铭文清晰可辨:“银作局永乐陆年十一月内销铸 花银五十两重 作头顾阿福 匠人仇士平 陆字一千陆百七十号。”
  
  
  清乾隆御制料胎画珐琅西洋母子图笔筒
  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成交,6752万港元,为中国御制料胎珐琅世界拍卖纪录。这件笔筒器形虽小,但画工精细,色彩绚丽,是乾隆早期料胎画珐琅器精品中的代表作。料胎即玻璃胎,比铜胎或瓷胎画珐琅所要求的技术更高,因为玻璃与珐琅熔点非常接近,在反复绘画焙烧的过程中,温度低了会呈色不佳,温度过高则会胎体变形成为废品。西洋传教士带入中国的画珐琅工艺在乾隆初期御厂达到顶峰,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产量骤减,工匠们失去了早期那样的创新意念,也就没再出过精品。
  
  
  仇英《赤壁图》
  中国嘉德秋季拍卖成交,7952万元人民币,不但创中国古代书画世界拍卖纪录,也是中国绘画作品拍卖首次超过1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