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9?21震灾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正式成立,黄荣村担任首任执行长 在重建中发现问题 记者:我们注意到,校舍倒塌的事件在台湾“9?21”地震中也出现过,你们是否检讨过其原因何在?
黄荣村:重建一启动,马上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我相信大陆差不多也会面临这样的情况。“9?21”地震后,我们发现,全台有超过1500所学校受损,其中293所完全倒塌。其中多数是小学,其次才是中学。我们发现其原因之一是:小学的校舍多为老式、长条形建筑,一旦和震波方向垂直,必倒无疑;国中建筑相对比较新。所以重建时,我们要求校舍必须建成“U”型或者“L”型。第二,后来加盖的楼层――我们称之为“老背少”――倒塌多,我看大陆也存在这个问题。第三,就是以前的建筑防震系数设得太低,当然也不排除建筑有偷工减料的成分。
记者:后来是否追究了相关责任?
黄荣村:追究责任在台湾意味着要让检调部门介入调查,为保留证据,那么原址就不能动,以台湾司法的程序这一查就得好几年,不能清除就不能重建……这些问题都曾引起很大争议,但后来还是决定都清除掉。事实上不可能完全追究,有些是历史问题,没法处理。有些还是可以追究的,不过那可能是一些高层、没完全倒的建筑了。
功劳给民间,政府别抢功
记者:在“9?21”地震的救援和重建中,民间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黄荣村:民间力量真的作用很大,民间社团、大学,尤其是义工做了非常多的事情。如果执政机构能主动跟他们联系,发挥他们的作用,民间效率会非常高。而且,能做的要先让他们去做。比如执政部门要重建一个项目,首先就得先经过“采购法”,而民间就可以直接行动。所以要先尊重民间的意思。救灾过程中,能发挥最大功能的还是公职部门,不过民间组织能做政府难做的事情,比如他们能照顾死者尊严,可以做灾民的抚慰工作。
还有,就是宗教团体的作用绝对不能忽视。台湾最主要的是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他们既有实质的救助,比如协助救援、救济和重建家园以及灾民就业等,更主要的是心理辅导的作用。
对于大陆的实际情况而言,则可以考虑发挥大学的作用。
记者:怎么协调民间组织,让他们更好地参与?
黄荣村:其实挺难的。工作中也会有观点不一样,宗教团体比较有组织,其他的很难规范,有争吵,没关系,这个时候,人家民间也急着要帮忙,执政部门应该有耐心,风度好一点,要忍辱负重。
民间,宗教组织,大学,医院,义工组织,各有所长,最好采取“认养”的方式,协调行动。这样容易把事情做好。
当然,像是公共工程、路桥、防疫等,还有经费的统筹,真正困难最大的,规模大的工作,应该政府承担。大的规划,要政府做,不能乱无章法。但是,功劳要尽量给民间,政府不要抢功。重建过程,政府做的工作,老百姓看得很清楚。
政府要耐得住骂
记者:“9?21”重建工作似乎经常被媒体批评……
黄荣村:重建最重要的是效率问题。不过总体而言,我觉得我们做得不错,但大家总会骂啊!基本是一路做,一路骂。日本阪神地震后政府被骂,美国卡特里娜风灾后政府也被骂。一开始肯定快不了,不可能一年做好,我看大陆也会面临这个问题。要能够稳住,尽力去做就对了。政府应该耐得住骂,闷着头,把大格局做好。
比如就有批评我们宣传费花了很多,其中有误解,但有些讲得没错,无论如何,都要说明清楚。媒体指出的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赶快改,有些不实的,我们要告诉他们我们是怎么做的。毕竟是人道志业,大家目标一致。慢慢地,批评都会减少。
一方面要规划,一方面又要一路修正,毕竟大家都没遇到过。所以,信息要公开,要透明。媒体批评会有助于我们调整。那时,重建会每个星期都开内部的业务会,每个处都要汇报工作,完全对媒体开放,让记者听。我们还会跟灾民开会,都是公开的,没有闭门会议。
当然媒体也有误导的,比如灾区有些地方被报道得特别多,一开始就被认为灾情最严重,分配的资源也有倾向。但没关系,后来随着勘查的深入,我们也慢慢地修正。不是故意不均,要随时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