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访问我国] 阿富汗卡尔扎伊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于6月18日至21日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卡尔扎伊1957年12月24日出生于阿富汗普什图族的名门望族。他曾先后就读于喀布尔哈比比亚高等学校和印度西姆拉的喜马偕尔邦立大学,学习政治学。卡尔扎伊1982年投笔从戎,参加抗苏侵阿斗争,1992年任阿富汗伊斯兰国政府外交部副部长。2001年12月,卡尔扎伊被出席阿富汗问题波恩会议的阿各派代表一致推举为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2002年6月任阿过渡政府总统。2004年10月在阿首届总统大选中当选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
  卡尔扎伊对华友好。2002年1月,他以阿临时政府主席身份访华。2006年6月14日至16日,他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6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举行了会谈。两国元首就扩大和加强双方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建立和发展中阿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重要共识。
  胡锦涛积极评价近年来中阿关系取得的新进展,赞赏阿富汗新政府重视发展中阿关系,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国统一大业。胡锦涛说,阿富汗新政府成立后,在双方的共同推动下,中阿关系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双方高层交往频繁,各层次交流增多,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安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逐步展开,取得了积极成果。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也保持着良好的协调。我们对此感到满意。
  胡锦涛重申,中方尊重阿富汗人民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支持阿富汗政府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经济所作的努力,支持并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进程。
  卡尔扎伊说,阿中友谊源远流长,两国一直是好邻居、好朋友。阿富汗新政府成立四年来,中方政治上予以坚定支持,经济上提供无私援助,为阿和平和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阿政府和人民对此十分感谢并将铭记在心。阿政府将继续坚定支持并恪守一个中国政策,致力于阿中友好合作关系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中阿关系,愿与阿方一道,从以下五个方面推动两国关系全面深入地发展。一、坚持中阿世代友好。今天,双方签署《中阿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我们将认真落实条约的各项内容,不断充实和发展中阿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二、拓展两国经贸合作。中方愿与阿方加强在交通、电力、采矿、通信等重点领域,以及在农业、畜牧、渔业、水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三、加强安全警务合作。中方支持阿方打击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愿按照《喀布尔睦邻友好宣言》等文件精神,加强双方在反恐、禁毒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和跨国犯罪。四、扩大其他领域合作。中方愿与阿方加强教育、文化交流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为阿富汗经济社会重建提供智力支持和帮助。五、发展多边务实合作。中方重视与阿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愿着力推进双方在南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的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和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卡尔扎伊说,中国是阿富汗重要邻国,阿富汗的未来与中国密切相关。加强阿中友好合作对阿富汗重建和发展至关重要。阿方完全赞同胡锦涛提出的推进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建议,希望中方更广泛地参与阿富汗重建,欢迎中国企业参加阿富汗经济建设,愿与中方保持永久睦邻友好,积极推进经贸、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反恐、禁毒等领域的合作。阿方也希望加强与中方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的协调配合,并愿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合作的桥梁。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阿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出席了《中阿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等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会谈前,胡锦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卡尔扎伊总统访华举行欢迎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国务委员唐家璇、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民盟中央副主席索丽生、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刘健等出席欢迎仪式。
  6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分别会见了卡尔扎伊。
  吴邦国表示,中国全国人大愿与阿议会加强交往与合作,在治国理政和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相互借鉴,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推动中阿关系全面发展做出新贡献。
  卡尔扎伊表示,阿中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友谊。进一步加强阿中关系符合两国利益,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阿富汗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希望中国继续积极参与阿富汗安全和重建进程。
  贾庆林表示,中国全国政协愿同阿议会和社会各界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推动中阿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深入发展。
  卡尔扎伊说,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阿方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对阿方的支持与帮助,愿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与中方加强各领域和各界的交流与合作。
  同日,卡尔扎伊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了题为《阿富汗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的演讲。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崔立如主持了演讲会。
  (据6月9、18-21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