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谈话广播节目具有区别于其他节目的主持人语言模式,从而体现出谈话广播节目的人文关怀性质。谈话广播节目的主持人语言模式需要具有下面三个特征:首先具有广播媒体的宽阔视野;其次,谈话广播节目主播的语言信息应传达具有一定深度的专家意见;再次,夜间谈话广播节目主播的播音方式要能被听众所接受。
【关键词】谈话广播节 语言模式
一、广播媒体视野下的谈话编码
视野代表广播媒体机构的信息面,表现出巨大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思维。广播媒体宽阔视野下的谈话编码是信息重组的第一步,主持人要通过最大限度搜集并表述符合广播媒体视野的信息,形成广播谈话节目编码信息流,从而提高谈话节目的话题广泛性和节目的开放性。在这里,主持人代表的是信息流汇集的守门人,话语编码必须体现传统主流文化信息,主持人的话语模式使得这样的文化信息符合本土广播媒体的话语特点。
谈话类广播节目主持人所在的语言环境,集中体现了主持人的社会性,即主持人作为党和政府职能的喉舌,要体现出正确的舆论导向。谈话类广播节目的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主持人需要承担一定传播的社会责任。
谈话类广播节目的主持人语言模式带有社会性的烙印。主持人成为了非自然生活的社会人,不是语言的演员,而是具有社会情感的代言人。主持人的社会角色被规定为广播媒体语言的直接传播者,他们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工具向广大的听众传播了广播媒体的语言思想,形成了带有社会性的言语风格,表达了广播媒体的精神价值。
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谈话类广播节目走向了类型化改革的方向,节目主持人所具有的品牌语言风格也成为了吸引听众的一种卖点。谈话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言语需要达到从生理发音到情感互动的高度,体现出主流的、富含人文情怀的节目特色。话语的国际化从某种层面上决定谈话广播节目的主体话语设计,实现了收听率的扩大,所以广播媒体必须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化优秀的文化之间的和谐,把谈话广播节目推上一个新的平台。
广播媒体所能提供的硬件支持是信息量传播的基本保障。随着广播媒体技术的进步,谈话广播节目的语言模式比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播通常是在分布式的和移动的社会空间环境下进行,信息科技使得信息的互动进一步加快,现在的听众可以通过手机短讯、热线电话、网络互动等等样式,与广播媒体谈话节目主持人取得“随时随地”的交流,空间的距离被心灵的亲密接触所代替,使得广播媒体的产品――“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最广泛的范围传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远程服务。①这样的语言模式是多维的,更进一步展现了广播媒体模式的多元化时代特点,体现了广播媒体的人性化运作,有利于形成谈话广播节目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互动,铸造听众情感的家园。
二、专家深度的信息重组
目前,很多谈话广播节目主持人为了形成某种语言风格,表现自己具有深厚的知识结构,使谈话类节目成为了主持人个人的舞台,然而其信息量往往并不大,容易造成节目冗余信息的过剩,不利于节目的发展。作为谈话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信息应该代表专家的信息,实现语言信息权威化,这样才可以扩大影响,实现正面的社会效益。
谈话类广播节目的主持人需要了解世界发展形势,开拓谈话广播节目的创新思路。专家深度的信息重组的基础在于体现深厚的文化沉淀,以此提高谈话的文化品位和可听性。在思想先于中国社会形态进入后现代的背景下,谈话广播的信息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正确的价值观。要使专家深度的信息进一步被建构,谈话类广播节目成为雅文化和俗文化的信息传播,展现不同文本的雅俗对话。所以,谈话类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话语信息要代表专家信息,进一步推动了消费时代的专家深度信息组合,形成新形态的中国式专家深度话语狂欢。
专家深度的信息重组展现了居于广播谈话节目本身之上的更高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等文化理念的讨论,“具有可谈性”成为了信息重组的首要前提。需要强调听众利益和价值观层面,深度才成为现实。了解信息重组的不同效果,借鉴优秀的谈话广播节目主持人言语模式,如何具有专家深度也是很重要的,使得专家深度的信息重组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显现方式,强调信息的权威性与可靠性,这样一来,带给听众的是信誉感,而不是节目模式本身。信息重组的专家深度信息其深度表现出了一个明确的中心定位,从细微处着力渲染语言的深度,为节目提供了超级价值保证,让听众体味到的是声波更有文化、更有内涵、更有个性,为节目品牌价值打造添砖加瓦。
“一种理念,如果最好的语言都无法表达的话,那就用象征符号吧!”――赛纽尔?泰勒?构勒律治如是说。专家深度的信息重组首先体现在话题的设定上,主流的、文化的话题是谈话的深度挖掘的重要保证,从而用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使得话题涉及事物相互联系,形成网络,产生新的专家意见,引用的专家信息成为了话题的有机组成部分,扩大了专家深度的意义,表现出了节目具有快乐、关心、爱和悲伤的情感意义。另外,专家深度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效力,提高可信度的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道德法律纠纷,使得广播媒体健康发展,从而广播谈话节目具有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谈话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专家深度的信息需要与娱乐组合起来,才能实现广播节目的最大社会效益,实现权威性与大众性的互动。主持人充当的是全知性的中介人物,通过专家深度的节目信息传播把大众吸引到节目中来。“林鲍向人证明将娱乐要素(音乐、模仿、夸张)融入争议性话题的讨论具有价值”。②
谈话广播节目的性质是多样的,情感谈话广播节目必须符合大众心理的需要,从而把具有权威信息含量的节目以娱乐的方式进行传播。选择的信息与传播的信息并不完全等同,专家深度的信息被娱乐化,重组的信息被传播。在讨论时,也注意通过安排优先顺序进行表达,在这样的过程中专家深度信息也被主持人的表达方式重组。例如:“他身体很健康”有着多种理解方式:第一,以他为主语,可以理解为“他的身体很健康”;第二,以他的身体为主语,可以理解为“在我们这个群体中,他的身体是健康的”等等。“他身体健康”在不同的语境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意义。在谈话广播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表达空间意义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误解了专家意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也使得信息向着更广泛的语言模式发展,体现出1+1>2的效果。
三、主持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品牌
谈话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作为个性化的人而存在,从而进一步提升为广播媒体的品牌资产。③作为谈话广播媒体所提供给听众的是谈话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言语风格成为吸引听众的关键点,听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广播媒体广告的收入商品,受众越多,广播媒体的广告时段越值钱。
主持人的言语风格的个性化塑造,使得主持人言语风格成为精神价值的表述,从而创造出在品牌主持人名称下的积极情绪和感觉,给受众可靠和自信的内涵空间。谈话类广播节目主持人都需要有内在信息表达与外在信息表达融为一体的语言风格。内在信息表现主要指主持人传递的信息独特,个人对事物、生活、社会独特的感悟,使得信息成为让人感悟、震撼的原生态信息,④主持人言语表达方式的选择,首先是对于信息的选择,选择的得体主要与中国语言背景的深厚沉淀有关。例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于吃的要求很高,各种节日都要吃,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等等都从各种角度涉及中国的深厚文化背景。当主持人谈论这类话题的时候,需要对中国文化背景有所把握,通过独特的言语风格表达出来。主持人首先做的是对外在信息的合理表达,然后形成内在信息,抓住话题的感情,使得话语表达方式和信息完美结合,把点点滴滴融入心灵。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形成与思维密切相关,需要有思维支撑的前提下形成稳定的语言风格特征,培养听众的品牌忠诚。在许多的情况下,同一个谈话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生存有2~3年的期限,这意味着节目主持人言语表达方式形成也有着一定的时间,言语风格源于思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需要通过主持人与听众的反复沟通来完成谈话广播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转化,从而适应谈话广播节目的生存与发展。
主持人言语风格品牌通过为谈话广播节目注入个性化内涵,使得听众在消费信息产品的时候更加具有互动性,形成了主持人言语风格的交流环境,推动主持人与听众之间有一条链将二者之间进行信息强化。主持人言语风格已形成听众评测谈话广播节目力量的机制,而且是听众在思想意识中形成主持人虚构形象的重要因素。主持人言语风格定位准确是在现存的、已经建构起来的听众群基础之上的,要进一步开发更加广大的群体,这是一种让谈话广播节目老品牌产生品牌衍生效果的有效方法。
主持人言语风格必须融合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将谈话广播节目与听众联系起来的必要条件,可以让听众产生难以忘怀的沟通效果。主持人应树立起“与时俱进”理念,使得言语风格在有效范围内符合听众心目中理想的诉求,达到释放情感的效果,进而达到本身语言风格的创新。
使用与共用的合理性在于把握住传播言语能够促成的情感体验。主持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言语风格需要与听众的情感、利益相一致。所以,主持人要善于把握听众的情感点,加强沟通,深入挖掘广播谈话节目品牌的潜力。■
注释
①“以产品信息结构为基础的远程合作组织设计赋予了新产品分类的钥匙――远程服务”摘自:《合作制造方法技术与运用》郑力[德]frank possel-
doelken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②《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
③“品牌资产是以某种品牌名称或标志相联系的品牌资源或保证,它能够为提供这种产品或服务的公司以及购买这种产品或服务增加或减少价值”。《品牌资产管理》[美]大卫?爱各著,丁恒 武齐译,能蒙古大学出版社。
④原生态信息指不为大众共知的,有新角度,经过主持人加工而富含信息量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郑力译,[德]frank possel-do
elken编著,合作制造方法技术与运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第39页。
[2][美]大卫?爱各著,丁恒、武齐译,品牌资产管理[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第15页。
[3]Jane Stokes 著,黄红宇、曾妮 译,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
[4] 张咏华 著,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
[5]王正平 主编,伦理学与现时代[M],上海三联书店。
[6][美]詹姆斯?0?卢格 杰拉德?L?赫尔希 著,生活心理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7]吕一林、杨延龄等 著,现代市场营销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2版。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