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一个研究哲学的学者,一个富于感情的散文家。严肃主题与浪漫情怀的结合,使得他的散文常常涉及的是深邃的哲学命题,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的意义、性格与品质、自我的价值、灵魂与超越的重大作用等。他的文章因此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美丽,而他的人生经历则为他的思想和文字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十三年前,他写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曾令无数人黯然神伤,而现在,他的第二个女儿啾啾也已经十二岁了。
最初的梦想
从小就喜欢读书的周国平,小时候很自然地就觉得一辈子做学者是最好的,搞学问最好。他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个基层干部。父亲的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上过大学,不过父亲有一些藏书,尽管少得可怜,却也使年少的周国平对书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高中的时候,周国平所在的上海中学的公共阅览室里贴着高尔基的一段话:“我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周国平心里想,这话说得这么好,完全是我的心情。对他来说,坐在阅览室里,大家都很安静地看书,这种感觉好极了。
十七岁时,周国平考上了北大哲学系。北大的环境和氛围给他提供了很多可能性,那时他的人生观也开始形成了。当时他有一个好朋友,也是他大一的同学、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郭世英比周国平大三岁,读书面很广,爱思考问题。
“他的外表就非常帅,身高一米七八的个儿,体格匀称结实,一张轮廓分明极具个性的脸,很像一张照片中的青年马雅可夫斯基,经常穿一件中式对襟布褂,风度既朴素又与众不同。当然,更令我折服的是他的精神素质,除了思想上的真诚之外,他又是一个极善良的人,对朋友一片赤诚,热情奔放,并且富有幽默感,顽皮而善于说俏皮话。”周国平在《岁月与性情》这本书里这样描述好友郭世英。
在郭世英的影响下,周国平读了很多名著,感觉突然有了一个很开阔的天地。他在中学时的理想是成为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后来和郭世英的接触,让他觉得有比学问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生活本身。从那以后,周国平开始更多地思考生活的意义,可以说郭世英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
周国平很少听课,上课时经常看自己带去的书,下课时看得更多。当时很少有人看课本之外的书,而周国平花在那些死的书本知识上的时间却是很少的。大学阶段,他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学问的态度,而且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年轻的周国平喜欢安静而单纯的生活,不喜欢特别热闹,特别复杂,社会交往过多的生活。但单纯不是单调,在精神上他是很丰富的。他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读书、写作。
妞妞离开了
1968年从北大哲学系毕业后,周国平被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从没有停止过读书的周国平,十年后,终于等到了重返校园的那一天――前往社科院研读哲学硕士。毕业后,周国平留在社科院工作,在哲学研究的道路上,他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而那个在大学期间开始思考生活的周国平也并没有消失,在研究的过程中,他用越发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灵动的散文。
而最让读者牵挂并揪心的还是那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上天妒忌幸福的人,他总是喜欢把一切本该完美无缺的东西弄得残缺不全,然后告诉你,看,这就是人生!
命运和周国平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女儿妞妞还没出世之前就开始一环扣一环地把孩子推向了命运的深渊。先是怀孕五个月的爱妻雨儿被传染了流感,然后一个女孩打来的不合时宜的电话,让敏感的雨儿赌气打地铺,结果病得更加厉害;接下来急诊的时候遇到一个蛮横的女医生,因而延误了治疗;最最可恶的是那个医学博士,把雨儿拉去拍了两次X光。在这一连串的事故里面,假如哪怕任何一环断了,妞妞都可能不会患上先天性眼底肿瘤这种绝症。
给妞妞过唯一的一个生日时,妈妈对客人说你们看妞妞的眼睛像不像波斯猫,爸爸告诉她波斯猫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猫;视力不好的妞妞一遍遍地哭诉:“磕着了,磕着了……”她不明白世界为什么老是磕着她;在妞妞即将离开人世的那些夜里,她躺在爸爸身边轻声唤着“爸爸”,爸爸也轻声应答,宛若耳语和游丝……
妞妞离开之后,周国平说:“你在时,我抱你不够,因而觉得时间太少,你走了,我的怀里空了,突然发现时间毫无用处,我不知道拿那么多时间做什么,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它会帮助我――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
天使再度降临
妞妞离开之后,周国平与妻子雨儿的关系也开始出现危机,继而离婚。不久后他因为一次采访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欢乐又回到了他的身边。
随着第二个女儿啾啾的到来,周国平又品尝到了做父亲的滋味。谈起女儿啾啾,周国平显得特别兴奋,他说自己一直都很注重家庭生活,尤其注重孩子。之前因为有了妞妞这个经历,他尝到了当父亲的快乐,但同时也遭遇了悲伤。啾啾来了以后,他的父爱得以延续,并又有了着落。
“我觉得一个孩子来到世界上,来到你的家里面,其实对一个人是一种启示,其实挺重要的。最大的影响我就觉得实际上是对你的生命、你的灵魂的一次净化。因为当你没有孩子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大部分的精力是用在社会上的,哪怕像我这样的个体劳动者,和社会的来往是不多的,但是我的书是面向社会的,要出版。这样就会把社会的这块东西看得很重,而且实际上主要精力也是花在这方面的。但一个小生命来到家庭里的时候,这个小生命是很牵扯精力的,尤其是在她小的时候你要花很多的精力,包括在生活中你要去伺候她,养育她,这都是很费精力的,我觉得这其实特别好,抚育孩子的时候,这是一次机会,让我们重新想一想生命中什么东西是最宝贵的,最重要的。”
女儿的降临同时也给了周国平很多的灵感。2010年1月,他的新作《宝贝,宝贝》问世,里头记载着啾啾从出生到六岁期间的点点滴滴。
“一开始,我是用日记的形式,把发生在啾啾身上的好玩、有趣的事记录下来,连同她的语言。在记录到四十万字后,我决定让它以出版物的形式出现。我特别享受带女儿的这个过程,尤其是啾啾刚来到世界上,她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那时候她实际上是一个小动物,是个幼仔,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人必须变成一个大动物,成为一个成年兽。我觉得当成年兽的滋味是非常好的,你好像看到这些东西很普通,很平凡,很琐碎,整天就是给她喂奶,给她洗澡、换尿布、擦屁股,这些事情很琐碎,但是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感到很踏实。生命本来就是这样的。”
作为大作家的女儿,啾啾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老师都会跟啾啾提周国平,尤其进了小学以后,她的班主任非常喜欢周国平的作品,所以就会经常跟她探听爸爸的情况。出了《宝贝,宝贝》以后,因为这本书就是写啾啾的,她们班很多同学也都买了,并且让她拿回家给爸爸签名。啾啾知道爸爸是写作的,但并没因此扬扬得意。不过有一次例外,啾啾在跟一个同伴玩的时候,周国平想跟她们一起玩,他说,我来做大王!虽然是跟女儿开玩笑,没想到啾啾马上就说“你当不了大王”,周国平说,那我能做什么?啾啾带着一点蔑视的口气说,你还是去当你的那个著名作家周国平吧。逗得周国平哈哈大笑。
出于对女儿的保护,平时一些电视台或其他媒体想采访啾啾,都被周国平一一拒绝,啾啾自己也没兴趣,不愿意去。平时媒体对周国平的采访在电视上播出时,啾啾一般也就看一眼,然后就回自己房间看书去了。
周国平说,真正当上父母以后就应该知道,其实孩子小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快乐,是真正的爱,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要舍得花时间陪他们。啾啾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就是父亲陪她,和她一起玩的时候。她出生之后,父亲就是她的一个大玩伴。周国平喜欢和她一起玩,而且玩得特别投入。看到啾啾,他就会特别兴奋,就会马上进入游戏的情景。周国平说,能够做啾啾的大玩伴,感觉是他做父亲最成功的一点。当啾啾逐渐长大一点,慢慢懂事了,周国平的角色也升级了,开始当她的秘书,给她记日记,于是才有了今天我们能读到的《宝贝,宝贝》。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童年时代那些可爱的话语全都不知道的,父母如果不记的话,孩子能记住的、能够回忆起来的是支离破碎的一点点,多可惜呀。我当时给啾啾记日记,实际上是不由自主的,我觉得太可爱,太有意思了,这个东西就让它流失实在是太可惜了。这个如果不记的话,很容易马上就忘了,所以我当时就养成习惯,再累,再忙,只要听到她一句有意思的话,我马上就写几个字,这几个字就能让我回忆起来,然后到晚上写日记的时候,就能把她完整地输入电脑,这已经养成习惯了。所以实际上这本书没有这些日记也是不可能写出来的。”现在回忆当时的情况,周国平仍然历历在目,颇有感触。
不过周国平也感慨,随着啾啾大了,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记了,而是让啾啾自己去记了。“现在主要靠她自己写了,因为实际上你也不可能给她记多少东西,尤其是她上学以后,她更多的生活都是不在你眼前的,她和同学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更多,在家里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样的话,你是不可能给她记多少东西的。当然有时候我跟她聊天,对有趣的内容我也会记一些,但是不会像以前那么多了。”
顽童的不老秘笈
虽然周国平是女儿的大玩伴,不过这对父女之间巨大的年龄差距也曾让啾啾“郁闷”过一阵子:同龄人的爸爸都很年轻,自己的爸爸却看起来像个老头。有一段时间,啾啾对周国平的年龄很感兴趣,但周国平不想直接告诉她,因为怕这个对比太大,后来啾啾从保姆那里知道了答案。不过啾啾的心态很好,她说:“我爸爸除了年龄老以外,什么都不老。”周国平对这个说法相当满意。
今年六十六岁的周国平,平时也抽烟、喝酒、熬夜,吃也没有任何禁忌,爱吃红烧肉,大肥肉,但身体一直都不错,他大概一周游一到两次泳,有时候还中断,然后散散步,没有其他的运动方式了,更谈不上什么养生。他在个人博客里曾写道,心态好是最好的养生。
“我觉得快乐最重要的源泉是工作,很多人退休以后没有事可干,因为他原来做的工作是一种职业,是别人让他做的,社会让他做的,并不是他自己喜欢的,所以他一旦退休以后就不会再继续做下去。对真正做学问的人来说,不存在退休的问题,你喜欢做就可以一直做下去,就是退了也一样可以做下去。但是很多人可能退了以后就认为这个做了也没用了,也不评职称了,可能出版还困难,我还去做它干什么?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世界上没有一件你喜欢的事情、吸引你的事情去做,这是最糟糕的,这种心态是绝对不可能好的,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了。所以很多人退下来以后很快就老了。但是我可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我真是喜欢。说实话,以前没有退休的时候我也一样,也是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哪怕这个事对我评职称毫无用处。比如我写散文,根本就不算是学术的成果嘛,不能算进去的,但是我写大量的散文。这不是不务正业嘛。我不在乎,我喜欢。现在我还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所以我觉得生活还是很有意思的。另外和家人和睦相处也是我心态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孩子还比较小,也不让我让自己老,我没有权利老,这么小的孩子,十一二岁,我怎么能成一个‘老头爸爸’呢?我不能。我必须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爸爸。”
给社会的财富
从社科院退休六年的周国平,依然笔耕不辍,基本每周更新一次自己的博客,写一些小时评。尽管有一只眼睛视网膜已经出现萎缩的情况,他依然坚持亲自在电脑键盘上敲下每一个字符。而从博客里网友们的留言来看,他们依然热爱他的文字。
“人应该做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做个优秀的人。这就是你的精神目标。实际上人们的具体目标都是着眼于成功,我要在这个社会上成功,应试成功、就业成功,完全是这种具体的成功,可以物化的。但是精神目标是看不见的。我就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要内在很丰富,我要去读很多好书,汲取营养,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很丰富,我要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这些东西,外在是看不出来的。两个人站在那里,你只知道这两个人是从哪里毕业的,但是你不知道他们的内心是什么样的,看不见的。”
在这样一个浮躁社会里,周国平希望他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一些人,影响一些人,特别是那些处于迷茫中的年轻人。
“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你一定要去读好书,你是为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去读书的,你一定要自己去选择,去选择那些世界名著,选择那些经典著作,哪怕是当代的名著,也是很多真正有眼光的人选出来的,应该相信这一点。从这些书里面你再去寻找自己的根基,应该是这样的。不要跟着媒体跑,少看电视,少上网,这是我对年轻人的要求。”
如果你还年轻,那么请你记住上面这段话;如果你已不再年轻,那么也请你好好反思自己。■
(责任编辑/金 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