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片段摘抄及赏析篇一:红楼梦里的好句好段
经典片段一——“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甲戌侧批:疯话。与黛玉同心,却是两样笔墨。观此则知玉卿心中有则说出,一无了滞皆无.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
经典片段二——“也亏你倒听他的话。”
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
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甲戌双行夹批:要知尤物方如此,莫作世俗中一味酸妒狮吼辈看去。
……
薛姨妈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
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巴巴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鬟们太小心过余,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
甲戌双行夹批:用此一解,真可拍案叫绝,足见其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矣。
薛姨妈道:“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
-------------------------
经典片段三——“你死了,我做和尚”
“你也不用哄我,从今以后,我
也不敢亲近二爷,二爷也全当我去了。”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
林黛玉道“我回家去”
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
林黛玉道:“我死了。”
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
“想是你要死了,胡说些什么!你家到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明儿我倒把这话告诉别人去评评。”
-----------------------
经典片段四——“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林黛玉信步便往怡红院中来,原来是李宫裁、凤姐、宝钗都在这里呢,一见他进来都笑道:“这不又来了一个。”
林黛玉笑道:“今儿齐全,谁下帖子请来的?”
凤姐道:“前儿我打发了丫头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那去了?”
林黛玉笑道:“哦,可是倒忘了,多谢多谢。”
凤姐儿又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
……
林黛玉道:“我吃着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
凤姐笑道:“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
林黛玉道:“果真的,我就打发丫头取去了。”
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
林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罢了。”说着便啐了一口。
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好词 1.耿耿微明的样子。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2.助凄凉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3.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 好词
1.耿耿——微明的样子。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2.助凄凉——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3.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4.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5.“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隐《嫦娥》诗中“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写寂寞。泪烛,熔化的蜡脂如泪,故名。也是以物写人。“移”,程高本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6.摇摇——指烛焰晃动。爇,点燃。檠,灯架,蜡烛台。7.“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8.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挡。9.残漏——夜里将尽的更漏声。10.连宵——整夜。脉脉——通“霢霢”,细雨连绵。飕飕——状声词,形容风声。11.寒烟——秋天的细雨或雾气。12.滴沥——水珠下滴。
好句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袭人)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黛玉、宝钗)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元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迎春)
好段
1“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甲戌侧批:疯话。与黛玉同心,却是两样笔墨。观此则知玉卿心中有则说出,一无了滞皆无.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2“也亏你倒听他的话。”
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
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甲戌双行夹批:要知尤物方如此,莫作世俗中一味酸妒狮吼辈看去。
……
薛姨妈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
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巴巴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鬟们太小心过余,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
甲戌双行夹批:用此一解,真可拍案叫绝,足见其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矣。
薛姨妈道:“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
3“你死了,我做和尚”
“你也不用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二爷也全当我去了。”
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
林黛玉道“我回家去”
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
林黛玉道:“我死了。”
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
“想是你要死了,胡说些什么!你家到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明儿我倒把这话告诉别人去评评。”
红楼梦片段摘抄及赏析篇二:红楼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 坤《呻吟语?应务》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刘邦《大风歌》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晋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歇送武判官归京》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乐府诗集·木兰诗》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俞文豹《清夜录》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晋·陶渊明《归田园居》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名言警句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李开先《宝剑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史记·苏秦列传》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品德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朱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苏轼《洗儿》
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何承天《上邪篇》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彼得斐诗集》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名言警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遗怀》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唐·温庭筠《望江南》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高(马并)《山亭夏日》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论语·微子篇》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黄巢《题菊花》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武王伐纣平话》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水浒传》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清·吴梅村《圆圆曲》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水浒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二首》之一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武陵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言忠信,行笃敬。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唐·郑谷《淮上与友人送》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红楼梦片段摘抄及赏析篇三:红楼梦人物描写
红楼梦人物描写
一、迎春、探春、惜春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第三个身未长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皆是一样妆束。”
这里,迎春、探春的外貌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二人的个性特点。二人都貌美,都养尊处优,但这丝毫没有抹杀她们的鲜明个性。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敦厚可人而又平庸无奇,这与探春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所表现的出众是截然相反的。“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写迎春的美丽,但这种美丽也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结合小说来看,迎春在众姐妹中确实是很平庸的一个,她稳重但不如宝钗贤淑干练,她善良而不如黛玉灵慧多才。秋爽斋结社,众人做诗,她只能限韵,姐妹们大展才华,她自甘平凡;猜灯谜时,皇妃元春派人传话说,众人都猜对了,独有迎春与贾环猜的不对,没有赐品,这时贾环心中不快,而迎春却“不以为意”,可见她才华平常,敦厚有余。迎春就是这样一个虽平凡却令人感到亲切的女子。但有时她的敦厚未免过分,流于软弱。本性“温柔沉默”的她,对自己可以处理的事情,竟无能为力。“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一段,最能表现她的软弱。当累金凤这一名贵的首饰被偷之后,她独自诵经,丝毫不过问此事,对眼前的罪恶视而不见。司棋被逐一段,她甚至表现得很淡漠。最终,她被迫嫁给孙绍祖,从不反抗的她,被侮辱,被冷落,凄凉地死去。其实,迎春的懦弱,是对现实无奈的一种表现。她的善良在可怕的现实中被撕裂,被践踏,她没有挣扎,因为她太温柔,太憨厚了。这一个性注定了,她不可能像探春那样,尽情地展示自己,只能如未开的花朵一样枯萎在命运的枝头,做一个牺牲品。而她一出场,作者就通过外貌描写向我们预示了她的个性。
探春的身材出众,“削肩细腰,长挑身材,”苗条可爱而又带着惊人的爽利。“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这一外貌也是常人所无的。中国文学中写美人的目光往往是“秋波流转”,“美目盼兮”,仅仅是美丽迷人而已;而探春的“顾盼神飞”,则在秀丽中透出一种英气,一种卓然不群的智慧,这正符合她那种出众的才华与不甘平庸的个性。一个“飞”字写出了她目光的敏锐、灵动,真是夺人魂魄。“文采精华”更好地概括了她的非凡才能与个性。试看书中,探春理家治众之才不在凤姐之下,甚至高于凤姐。她虽不似凤姐那般泼辣,却比凤姐多了文雅与智慧。凤姐病时,她管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大胆改革,把园子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胸怀大志,渴望超越男子,干出大事。她组建海棠社,在给宝玉的信中写道:“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她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我自有一番道理。”可惜的是,探春生在一个以女性为附属品的时代,这是她的悲剧。但她毕竟让自己灿烂地开放过,展示过。探春的个性,从这一外貌描写中可见一斑。
惜春的外貌描写并未表现出她的个性,但交代了她的年龄,为下文她的命运作了铺垫:贾府鼎盛时,她“形容尚小”,贾府衰落时,她已经长成,在成长过程中,她看尽了繁华,也明白了沧桑,窥破“三春”(元春、迎春、探春)的命运,窥破世态炎凉,最终选择了出家修行。
二、凤姐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凤姐是作者笔下著名的文学典型形象。这段外貌描写,仅有三十二个字,就集中体现了她的个性,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凤姐的眉目很有特点。首先,她的眉目是美丽出众的。丹凤眼,柳叶眉,本是俊俏可爱的;但加上“三角”、“吊梢”便不同了,它不可爱而有些可怕,在俊俏中透出狡猾之态、刁钻之貌、凶狠之气。这与凤姐的个性是一致的。她在府中是著名的“管家婆”,有“凤辣子”之称,工于心计,善使手段,泼辣凶悍。“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俊美中带着成熟与干练。黛玉与探春都是身材苗条的,但她们的美是纯洁、典雅的美,就像未经玷污的珍珠,晶莹可爱;而凤姐的“苗条”与“风骚”,却是世俗的美,多了几分圆熟和世故。
“粉面含春威不露”,在化着浓妆的面庞上,闪烁着温暖动人的光彩,却又深藏着那带几分险恶的“威”,这是多么形象的一张脸!只有凤姐才会有这样一张脸。在小说中,我们多次看到她“粉面含春威不露”的样子:毒设相思局,把愚昧的贾瑞害得悲惨地死去;弄权铁槛寺,徇私舞弊,聚敛钱财;借刀杀人,使柔弱的尤二姐含恨吞金自尽……在满面春风之下潜伏着凶狠,在温情脉脉之后暗藏着残暴。同时,不可抹杀的是,凤姐的“威”还体现在治家方面。她具有非凡的管理才能,办事爽利,泼辣大胆,这使她在众多女眷中脱颖而出。淡泊无为的李纨,懦弱无能的尤氏,与她相比无不黯然失色。协理宁国府一段最能体现她的管理才能,她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指挥若定,把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由此看来,凤姐本可以是一位令人欣赏的“女强人”,但她卑劣狠毒的一面又令人痛恨。“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句则表明了她特别工于心计,善于逢迎的性格。她见人先笑,但对不同的人,她的笑也不同。对贾母、王夫人,她阿谀、献媚地笑;对宝玉、黛玉、宝钗,她热情、讨好地笑;对尤氏等人,她应付、敷衍地笑;对尤二姐、秋桐,她笑里藏刀,口蜜腹剑。正因为凤姐如此工于心计,所以,她在贾府中八面玲珑,如鱼得水;统治者宠爱她,下人惧怕她、痛恨她。
凤姐这一形象在《红楼梦》人物群像中尤为突出,她一出场,作者就用这段生动的描写暗示了她的个性特点,而这段描写历来脍炙人口,成为外貌描写中的经典片段。
三、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他眼中的黛玉便是这样。从总体上看,她具有一种柔弱美,病态美。眉间隐隐笼着丝丝轻愁,似皱而未皱,如有轻烟缭绕,可见她总是心事重重;目中依稀有缕缕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驻,可见她总是细腻善感。这样的眉与目配合在一起,该是何等的清丽而凄美!黛玉原是绛珠仙子的化身,为“还泪”而来,所以她的眉目之间凝聚了灵河之畔的清风细雨,离恨天外的灵晖秀气。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更突出地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黛玉天生有一种诗人的气质,柔情似水,忧郁细腻。一身之病是由两靥之愁而起,两靥之愁又因一身之病而
生。她深深陷入了与宝玉的恋情之中,用全部心血去爱宝玉,用整个生命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但身世孤苦,寄人篱下,她怎能不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怎能不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进一步写她的愁与病:无事时也有闪烁的泪光,无恙时也有细微的娇喘,可见愁与病已经深入到她的内心,不可医治了。黛玉的愁与病,除了身世原因外,实际上是在追求自由与美的过程中与世俗发生矛盾引起的。在贾府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庭里,宝钗那样的“贤德淑女”受到人们的赞赏,而黛玉生性孤傲,过于敏感,又常常直率地讽刺他人,当然不会得到认可。她高洁的心志不为人所知,她梦想的爱情不被世所容。当她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剧烈冲突时,她无力反抗,只能默默饮下苦涩,日久天长,郁结成病。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两个比喻用得很形象。秀丽柔弱的花儿,把纤纤瘦影投在清澈的水中,波光荡漾,花影相映,多么清朗典雅;纤弱的柳条在风中依依而舞,时而形成一道弯弯的波痕,时而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真是楚楚动人。用这样两种美丽的事物来形容林姑娘真是再妙不过了,把她的美写到了极致。小说中有许多与此呼应的句子,如:“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避远,不忍再听。”“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等等。
“心较比干多一窍”写黛玉的聪慧多才。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智慧过人,因进谏被剖心,心有七窍。后世以心有七窍来形容聪颖过人。黛玉的聪颖,在大观园众姐妹中是闻名的。无论是吟菊花,还是咏柳絮,她总表现得才华横溢,卓然不群。“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幽淑女悲题五美吟”等情节,无不展示了她过人的诗人天赋。在小说中,作者总是把最优美最动人的诗句归在林姑娘的笔下。试看这些句子:“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孤傲不群;“毫端蕴秀临窗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潇洒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凄苦悲凉;“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见识过人。
“病如西子胜三分”,则是更进一步地写黛玉的病态美。传说春秋时的美女西施在心口疼痛时捧心皱眉,其姿态更美。而黛玉比之“胜三分”,可见黛玉之美,惊人绝代,真是“颦儿才貌世应稀”。
悲剧总是把美的事物毁灭给人看。黛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女子,是寄托了作者理想的、高洁美好的形象。她美丽而才高,但不为世俗所容,与唯一的知音宝玉的爱情更不为人所容,故而走向最终的悲剧结局。黛玉的外貌描写,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与诗人般的高贵气质,也体现出她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华,集中体现了悲剧之美。这段描写如诗如画,是《红楼梦》中最为成功的外貌描写之一。
四、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他叛逆、大胆,追求自由与平等,痛恨世俗的争名逐
利、勾心斗角,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这段外貌描写集中了作者的笔力,是所有外貌描写中最详尽的一段。
首先,宝玉的外貌非常出众,俊美得几乎不像一个男孩子。他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与花本已美丽,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鲜艳润泽。他的“面”与“色”如此搭配,充满了青春活力,而他的心灵,也正如中秋之月一样纯洁无瑕,他的感情,也正如春晓之花一样朝气蓬勃。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里作者一连用四个比喻。整齐的鬓发,茂密修长的眉,直率可爱中透出勃勃英气;而红润的面色、灵活多情的眸子,又有几分女儿气,但这并非柔弱无力,这是他过于善良的心灵酝酿出的独特气质,与秦钟的女儿气不同,宝玉的女儿气带着生机和活力,带着不安分的气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不满现实、强烈追求自由的人。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种奇特而美好的表情,只可能出现在宝玉的脸上。他纯真无比,崇尚青春美与自由美,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他同情女子(上至贵族小姐,下至地位低下的丫鬟)的悲惨命运,“专能和女孩们结交”,正因为如此,他首先领略了“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爱博而心劳”。他的过于美好的追求,使他的面庞永远不会被恶劣的表情玷污,永远温和若笑,饱含深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仍然是写他的俊美,但在俊美中带些大家子弟的养尊处优之态。宝玉从小生活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这样写是符合他的身份的。“转盼多情,语言常笑”,仍是写他的多情善感,与“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呼应。“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句写其眉目最为精彩:眉间目际,情思飘飞,动人心魄。这里的“风骚”与凤姐的“风骚”不同,这是一种潇洒飘逸、无拘无束的气质,既表现着宝玉的聪颖多才,又代表了他“痴”的一面。他的“痴”,主要表现为用尽心力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爱情、青春、生命乃至自然万物。见花谢便联想到黛玉宝钗等人的衰老,为之叹息不已;得知龄官与贾蔷的恋情便联想到生命的流逝,泪流满面;为晴雯作悼词,感慨昔日的美好时光一去不返;为黛玉而疯狂,从此竟遁出人世,永不复返……正如警幻仙子所说:“如尔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这?意淫?,便是对美与自由的欣赏与崇拜,对“钟天地之灵秀,集日月之精华”的女儿们的恋慕。正因为追求自由,宝玉对世俗的功名利禄毫无兴趣,反抗礼教的束缚,故而“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成了贾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叛逆者。
宝玉的外貌描写重在写“多情”这个特征,成功地刻画了他的个性。 角色分析编辑
叛逆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
[3]途经济”的“混帐话”。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他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带有一些腐朽、邪恶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从此他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对自己所在的社会表现了深一层的反感。他曾以为天下女孩子的眼泪都要送给他。他爱林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飘逸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为着他感情的游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泪和生命对他不断地施加影响,使他从苦痛的体验中逐步摆脱社会势力和贵族恶习对他的纠缠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趋于纯化,头脑趋于清醒,思想感情趋于稳固与坚定。[5] 尊重女性
《红楼梦》虽是女性的悲剧,女性的颂歌,但全书最中心的人物,还是男性的贾宝玉。宝玉其实并不是“淫魔色鬼”而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胎儿。他为女性唱颂歌,唱悲歌。
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不是来自理性的认识,而是来自直接的感受。他对一切“峨冠博带”的男子深恶痛绝,又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身边长期接触那么多聪明美丽的青年女性,看到她们受到不应有的轻视,看到她们的地位是那么屈辱,命运是那么悲惨,对她们又爱又敬,为她们又悲又愤,回过来就更对“须眉男子”深恶痛绝。宝玉的这种深恶痛绝,正是源于内心深处对女性的尊重。
《红楼梦》作为对女性的颂歌,不仅加强了它作为女性悲剧的力量,而且是它之所以能够写出女性悲剧的原因。这就是说,在中国社会青年女性的悲剧,早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