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把读书和“上学”连着说。一个人从学校毕业,通常的情况,便是获得一份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工作。这个工作给了他稳定的收入、生活的安全感,以及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位置等等。这样,读书的目的达到了,读书本身便似也可以暂告停歇了。
但这样理解读书,包括为了更新知识的阅读,显然是过于功利化了,把它等同于了一般的谋生手段。为了谋求职业的读书,只是读书行为的一部分,也只是读书的目的之一。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可以说,它并非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实际上,从本质上来讲,读书最具有魅力的所在、最让人沉醉之处,还是在功利目的之外。是为了开阔眼界,扩充经验;是为了增进知识,获得智慧;是为了陶冶情感,享受情趣。
阅读可以极大地填补经验的不足。一个人,哪怕生活阅历再丰富,也总是有限的、相对意义上的,对于纷纭复杂的现象世界而言,他所拥有的经验永远只是九牛一毛。这种缺憾,庶几可以经由阅读而获得某种弥补。书籍是一个缩微了的世界,举凡大千世界中存在的、发生过的有意义的一切,不论是有形的物质化、事件化的存在,还是不可见的精神的活动,都会被记录、描述、分析和评判,都会在茫茫书海中的某一本中栖身,所以,13世纪阿拉伯神秘主义学者穆希丁?伊本-阿拉比这样宣称:宇宙就是一本巨大的书。而当代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则说:世界作为一本书而存在。
阅读,将我们的经验世界无限地延伸,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都是书籍的触角伸延和窥伺的领地,都在文字的掌控中,它能告诉我们想了解的一切,就看我们的期望有多大。阅读可以让我们超越一己的生命只能拘囿于某个时空中的局限,通过想像和代入性的体验,而拥有不止一次的人生。大到文明的辉煌与湮没,王朝的强盛与衰败,小到个人命途的坎坷或顺遂,生命感受的丰盈或贫瘠,都有着可以寻绎的深层原因。
阅读,还能够让人保持生长。
人的身体健康需要日常呵护,而精神上的健康、洁净、生机勃勃,也要靠日常的呵护,体现为永远的现在进行时态才行。人格的长成,不像一种谋生技能的获取,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可以一劳永逸,一辈子就能够享受红利,而是伴随整个人生的事情。抵达这一目标可以有多种途径,但读书,无疑是其中的一个至为重要的方式。
在今天,一个人的心灵版图中,有那么多的角落蒙被了尘埃,需要经常打扫干净,有那么多的地方显得荒芜,需要栽植上一簇绿色。因此,阅读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随时相伴的了。要时常读优秀的书,给灵魂添加正面的东西。这是一种你进我退的较量,仿佛拔河一样,己方的劲头增添一分,对方的力量就会减弱一点。随着阅读的深入,心灵的宁静增加一分,物欲的冲动就减弱一分,崇高的念头升高一些,卑琐的念头就会降低一些。相应地,精神健康的指数,也就会逐渐地攀升。
我们的祖先早就清楚地认识到了读书的效用。汉代刘向曾经说过,“人少而好学,如日初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书籍的光亮,可谓映照着人的一生。
生命就是不断的生长。一旦停止了,就意味着临近了死亡。
阅读是一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