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的修改是党章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都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和自身经验的积累对党章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党章建设或说党章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总是不断地适应新的情况,不断地把已经成熟了的经验、经过检验证明正确的结论写进党章。”曾参与过党章修改工作的叶笃初表示,党代会有授权、也有职责关注党的状况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党章作为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其本身就是最关乎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笔者看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既是以往治国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共治国理念的丰富和提升。
余玮:听说您曾参与过十四大党章的修改?
叶笃初:那是1992年的事,那一年从4月中旬到7月初,经过修改小组办公室全体人员先后5次的集中讨论、修改,才首次形成党章修正案初稿,之后我们提出了以党章修改小组名义向党中央报告的关于初稿的说明代拟稿。
余玮:小组成员主要是哪些方面的人员?您主要承担哪方面的工作?
叶笃初:修改小组成员有中组部、中纪委、中办和中央党校等好几个单位的同志。我们中央党校的同志主要承担总纲部分(的修改),中组部的同志主要承担条文部分,但不包括纪律检查机关及纪律内容的修改,中纪委的同志主要承担纪律检查机关及纪律条文(的修改),而中办的同志负责管总,统一组织协调、安排。经验证明,这是依靠集体智慧,合力做好工作的好办法。
余玮:那次党章修改动作大吗?
叶笃初:我们作过一次全面的清点,整个党章的修改大小有100多处。总体来说,对党章总纲的修改最为重要,改动的幅面较大,增加了有1000多字――记得总纲自第三段起各段文字都有变动,整个总纲由原来的19个自然段改为22个自然段。不过,那次党章条文部分仍保持10章50条的规模,但有些章节及文字有变动,减少了1000多字。
余玮: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作为一位普通中共党员,曾在自己的博客上提出希望这次能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战略思想写进党章总纲。
叶笃初:党的章程是党的最根本的大法。其中,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外界经常就是根据纲领来判断一个党。对于党的自身来说,它又是党的团结一致、始终一贯的活动的必要条件。党章在党的生活中的地位,由党章的性质、内容及其产生程序所决定。中共党章是以全党名义确定的规范纲领、政策、组织、纪律等等的基本文献,如同一国之宪法,在中共政治生活里,是立党的政治根基和最高法规。
余玮:其实,中共历史上已经有15部党章,看来……
叶笃初:是的。看来,实际上每一次党代会都要制定或修改党章。比如,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党章修正案确认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十六大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
除“文化大革命”中党的九大、十大两次非正常性修改之外,党章每改一次就有一次进步。这种进步,从根本上说,是党的整体进步的反映,是党在长期征程中从小到大、从尚欠成熟到完成成熟的结果。恩格斯说,历史是对党章的最好说明。同理,也可以认为,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党的历史的写照。
余玮:中共党章经过这么多次的修改,基本的经验有哪些呢?
叶笃初:修改党章的深刻动因是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客观社会的政治经济变动。修改的主导意图是适应党在一定时期的政治需要和组织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党的法规建设的科学需要。还有一条基本经验是,修改党章的重要原则是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换一个说法,也可以说是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基本规定与实践形式的结合。因此,历次党章都在载明基本原则的同时,在一些具体方面作出有伸缩性的规定,或不规定,以留待“将来经验的指示”。
余玮:其实,理论创新不是主观行为,是实践创新的客观要求。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说思想体系比较成熟、稳定了,同时在实践的验证中也很理想,可以说获得了全党的广泛认同。
叶笃初:不错,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现阶段的新特点、新要求。但是,这些是否最终写进党章,还有待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其实,不少内容已经在党的有关文件中有过表达。比如,作为十七大先声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已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四个“坚定不移”具有党内法规根据
“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资治通鉴》中如是说。在十七大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要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尽管这些提法以前有过,但如此成系统地提出还是首次,而且四个“坚定不移”前后有序,互相依存,带有现代特色,值得去关注和探索当中的更具体的含义。叶笃初认为,这四个“坚定不移”的系统提出具有党内法规根据,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为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路径的选择确立了基本的框架和坐标。
余玮:从改革开放以来,似乎形成了一种惯例,每逢七一前夕,党的最高领导人或要发表纪念文章,或在相关会议上作重要讲话。今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讲话。这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规格非同一般,很明显是十七大召开前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国内外媒体都非常关注。就胡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所阐释的四个“坚定不移”,您有什么理解?好像有三个方面在党章中都曾体现过。
叶笃初:以鲜明、确定、概括的语言表述党的思想路线,始于党的十二大党章。原文是“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十四大党章突出了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把思想路线专列一段,加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导语,后面是原来十二大党章中的一段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重要的论断。这在党章中是第一次。十六大党章在这段话中又加进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表述更加充实丰富。
余玮:关于改革开放呢?
叶笃初:关于改革开放,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改革开放写进党章,始于十四大党章。在总纲部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同时十四大党章还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郑重表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改革开放纳入基本路线内容,这是有极重要意义的。党章中还强调了“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到十六大修改党章时,改为“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使外延扩大了,而内涵达到了更深度。
余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呢?
叶笃初:党的十六大党章首次确定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而在我们党纲党章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党章载明:“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与此同时,在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方面都增加了具体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了更清晰和具体的要求。
余玮:还想请您谈一谈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个“坚定不移”,提出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叶笃初:关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前人已有的积极探索、认识、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情况、新的经验提出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收获、新成果。
包括十六大党章在内,以前的党章中,虽然没有我们现在所熟悉的这样有关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表述,但从思想源泉、法规传统来说,也并非无踪迹可寻,这留待以后的专门研究再作讨论。
我要强调的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特别是以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决定为代表的中央决议、中央有关文件及相应法规文件,以不同层位、不同方式,反映了我们党所作出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大努力。事实是最具说服力的说明。
中央全会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发祥地,最集中、最准确地展现了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时刻的深谋远虑、宏图大略。如果以扼要、通俗、便于大众了解的方式概括,或许可以说是十六个字:“新解发展、开题和谐”,“三五互补、四六合成”。
余玮:这16个字能否解释一下?
叶笃初:前8个字的意思是,我们终于从1990年代经济起飞、各个方面快速发展的经历、探索和总结中,获得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认识,从而对我国发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符合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新解,先提新发展观,后命名科学发展观。这显然是一种认识的升华和突破。
后8个字的意思是,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连缀而言,科学发展也好,社会和谐也好,都是通过各次中央全会紧相衔接、互为照应中获得正确答案的。
余玮:看来,四个“坚定不移”中有三个已经在过去的党章中都有反映或体现,如果另一个有关“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坚定不移”不写进以后修改的党章,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叶笃初:确实如此,如果把“四个坚定不移”以更加鲜明、完整、确定的语言写进党章或同党章相衔接、配套的具体法规之中,就会起到推动保障作用。
余玮:中央党校是党的最高学府,新一届党中央在选举之前,党中央这次对省部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是否有特别的意义?
叶笃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6?25重要讲话,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不但有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意义,尤其有现实的针对性、原则性、指导性。
6?25重要讲话意蕴深远,内涵丰富,强调的都是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都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对于全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余玮:看来,这次6?25讲话,可以看作是党在各省市区党委集中换届后的一次集体打招呼,是十七大对中高级官员进行的一次思想统一,是中国未来政治的风向标。
叶笃初:可以这么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党章中的具体演进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问题至关重要。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首次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被正式写入党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强有力的法规基础。6?25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回答了社会上的种种疑虑,它是党中央面向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
党的状况怎样,党章就会怎样;党在理论、政治、组织上成熟到什么程度,党章也就会成熟到什么程度。在叶笃初看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的理论旗帜和行动指针写进党章,赋予根本法规基础地位,可以使这面旗帜愈加鲜艳,全党统一行动愈加有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关键在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
余玮:讲话中,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问世的背景,也就是来龙去脉,还是希望您介绍一下。
叶笃初:从1949年到1960年,即建国10年的时候,毛泽东作《十年总结》,在文中颇有感叹地说: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我们还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也就是说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没有较完全、系统、正确地解决。
1978年后,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被突出地提了出来。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说,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这次大会上通过的党章中只指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还没有像后来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也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
又过10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才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写进党章,并正式宣布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章史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第一次出现于党章中。主要是在以下4个意义上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就是说,它是指的一种思想理论,或者指的一种实际活动,或者指的一种社会制度。
十四大的党章,在总纲部分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6处,条文部分有3处,总共9处。同时,在关于党章修正案的说明中,有17处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表述,例如有“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的提法多处。
所以,到十五大时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党章中原有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改以邓小平的名字命名,称邓小平理论。这可说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以更浓缩、更凝炼的方式,统一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不再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整个文件共有7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而且党章中还意味深长地在党的“干部”章、“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章中,分别加了以下内容:在第三十四条第二款写明:“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这是过去党章中所未曾有过的。在第四十九条中,指明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
胡锦涛同志6?25讲话中强调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同我们常说邓小平理论旗帜是完全一致的,邓小平理论就其内容来说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余玮: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您认为主要有哪些看点?
叶笃初:最大的看点应该是中共将高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
余玮:好的!非常感谢您的精彩解说。全国人民共同关注十七大,大家拭目以待!
编辑/任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