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大海:赢在平常心】 平常心和赢

  看央视二套的《赢在中国》第二赛季是从十强以后开始的,关注窦大海是因为他是前十强里性格最温和最不紧不慢的,当时我并不十分看好他,直到他不紧不慢地踱进了总决赛并取得第二名,拿到了700万的创业资金,这使我有些好奇,他创业的项目是大学食堂,毕竟这是既有受众的局限性利润又薄的项目,精明的风险投资者为什么乐意把这700万的资金投给他?
  当我得知窦大海居然是我母校山东财政学院的老师时,而且是人力资源博士,我的好奇便又萌生了一层:放着轻松、稳定、收入不菲的大学老师工作不好好干,怎么端起锅盘来了?
  更让我好奇的是,《赢在中国》之后,窦大海的事业轨迹有没有因此发生改变,而这700万的资金是如何利用的?
  我想,对他的采访更多的是出于好奇。
  
  ■ “700万元是个意外收获”
  
  一直以来,我认为学校食堂的承包者应该是大腹便便,学历不高的人,但是窦大海却是有些清瘦,而且是博士研究生,199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的窦大海,被分配到山东财政学院做人事管理工作,人事工作轻松,但同时也意味着枯燥,在2001年学校改革的时候,“当时看到说食堂管理改革,独立核算,觉得还是挺有挑战性的”,窦大海就毅然参与竞聘学校饮食服务中心主任的职务并取得成功。
  虽然开始的一两年利润不是很高但却让窦大海发现,学校餐饮市场是一个规模巨大,收益稳定、具有良好发展空间的市场,只是由于体制的原因,很多有助于推进学校餐饮事业发展的想法得不到有效实施。
  这一想法,即使在2005年他脱产去上海同济大学读博士学位的时候也没有改变,2005年,他成立济南松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专业承包经营学校食堂。
  
  其实报名参赛《赢在中国》的时候,窦大海并没有对资金报太大期望,在15万报名的创业者中,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锋芒毕露,而和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一起交流,听牛根生,马云这些国内知名的领导者进行一对一的点评,本身是一个学习和扩大企业影响力的过程,直到进入前六强,他才确认自己是可以获得投资基金的,对他来说,这算个意外收获。
  
  ■ “食堂更多的是一个平台”
  
  《赢在中国》给窦大海最大的收益,其实并不是这资金,目前这笔资金还没有到位,因为投资方对于所投资企业的项目,规模,运营模式等都要进行考察与评估,正在进行谈判中,短期内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用窦大海的话说就是:“还得该干嘛干嘛去。”
  最重要的是,通过《赢在中国》,他的创业思路打开了,窦大海是一个对钱没有太大攫取野心的人,有人说他不懂生活,是的,他对衣着下太讲究,他不买车不开车,他去北京的学校食堂时和员工一起住宿舍,无欲则刚,但是对钱没有欲望下代表对事业没有目标,窦大海的目标早已经不仅仅是做一两个食堂,他给我举了千千禧鹤的例子,这是一个靠承包部队食堂起家的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品牌的肉产品养殖与加工,粮油生产等的食品供应商,为各大餐饮企业统一配送,他说,食堂的利润不大,但食堂的产业链是可以向上游整合的,可以做农产品加工包括蔬菜粮油,肉食等,当然规模要足够大,目前,他的食堂已经衍生出火锅,水饺,拉面等相关产品,窦大海开始了他延伸产业链的第一步。
  窦大海说,其实高校食堂是一个非常好的盈利场所,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这个商机,因为高校食堂有着绝对明确的受众群体,在他眼里,食堂更多的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既可以吸引面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广告商,又可以利用食堂产能过剩的特点做快餐配送,还可以将这片偌大的场地充分利用起来做培训,食堂的使用时间和上课的时间是互补的,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诸如人力资源管理等技能培训,与校外的培训项目比起来,至少节省了场地的成本。
  
  ■ “我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领导者”
  
  “托马斯国际性格测试给我们几个参赛的人做了个关于什么人可以创业的测试,我还是比较适合创业的”,窦大海说,这跟自己性格有关,自己是那种边摸索边创业的人,他把创业当作乐趣一点一点往前走,而不是赚钱的手段。
  当时在看《?在中国》第二赛季决赛的时候 电视机前的我似乎比参赛的窦大海还要紧张,虽然那时我们素不相识,我看他当时审时度势,深谋远虑的样子,不锋芒毕露,也不韬光养晦,没有霸气,赢得投资基金也没有过多的欣喜,对于此,他解释说,他的心态带有太多的平和色彩,他的创业是一步步稳妥地走过来的,最初的人事管理工作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为他以后的管理做了积累,后来在创业的间隙他也并没有放弃大学老师的职务,创业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做好了可以改善生活,做不好也无所谓,反正他的生活依然可以保障,反正他对生活没有更多的奢求,和其他的那些选手相比,他觉得可能发展不如他们快,但是路会走得更稳,他喜欢循序渐进,这样稳扎稳打的做法下至于在 开始就埋下隐患。
  在创业的历程中,他不像是一个艰难前行的人,更像是一个演员,演绎着别人。
  他说,创业,尤其是初期,心态决定很多事情,“能承受多大失败就做多大事情”,做企业开始的时候通常要面临亏损,作为企业管理者,究竟能承受多大金额、多长时间的亏损,这也许就是成败的关键所在。或许过了一定期限,就挺过来了,你的心理承受不了这个期限,也许就是放弃。在创业的路上,平常心也是决定企业走向的心态,做企业急功近利的话,就容易只顾短期利益而看不到长期发展,“总是要主动地放弃一些东西,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舍得’吧,30岁以后,学会了往后看,看以后的5年、10年记得在上海读书的时候,我任教的学校让我回来竞聘处级干部,我干脆就没回来,因为那不是我想要走的路。”
  至于他想走的路是什么,我想他已经给了我答案,他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领导者,他说,他最开心的时候不是每个月底看财务报表的时候而是看着学生哗哗往食堂里走的时候人气代表着认可,代表着尊重,而企业的员工很多都是家庭的支柱,这些靠他们来维持生计,他希望企业做大做好,养活的员工更多,能为更多?家庭解决生计问题,真正为员工,为消费者着想的企业,有着旺盛的人气的企业,就是受人尊敬的企业,这跟企业有多少资产无关。
  “马云曾说,一旦选择这条路,就注定一辈子辛苦,他想回去教书,可惜已经回不去了,我已经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