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主角缺失】求主角情感缺失的小说

  近日华尔街中文网刊出《“自主创新”政策扼杀中国创新》一文,此文选取了十家在美国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在比较这十家企业分别在中国和印度的当地实验室产生的专利数量后,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正在导致跨国公司不敢将自己的核心研究工作放在中国,并认为这将最终损害中国的自主创新。
  分析下不难发现,文章看到中国创新的问题,却没有号准脉。
  首先它所举的这十家公司中有九家属于IT行业,只有通用一家不是,而在IT行业的研发上,印度作为英语国家具有先天优势,因此这些IT巨头将印度作为自己的研发基地,其实并不足为奇。
  另外据笔者研究,尽管有如此多优势,但印度的IT业发展得并不好,还整体上处于代工层次,甚至并没有产生出类似于中国华为这样的企业,因此该文作者的研究在现实中也是不成立的。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跨国公司本土化研发的“溢出效应”,但与“溢出效应”相对的还有“挤出效应”,而这些都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问题所在。
  实际上,我们国家所谓的自主创新在初衷上并不认为跨国企业在华产生的专利也属于中国自主创新的范畴,尽管在2010年5月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国答应也将外资企业在华创新列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但中国的自主创新更多的是针对民族企业,外国企业不可能成为我们自主创新的主体和依靠。
  实际上,在自主创新这场大戏中,政府是制片人,相关部门是导演,企业是主角,民众是配角,中国自主创新的问题在于,常常出现角色错位,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且用力对不准方向。现在政府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政府在自主创新中要找好自己的位子,扮演好角色。
  去年,我国首支国家级大型人民币母基金―总规模达600亿元的“国创母基金”正式成立。这也是全国社保基金之后第二家国字头母基金,而目前,国内PE/VC基金管理公司们正因为国内缺乏大型机构投资者可募集人民币基金而苦恼,即使一些知名的本土PE/VC基金管理公司也只能从富有个人和民营企业当中艰难地募资。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股权投资基金早已超越股票二级市场成为与银行、保险并列的三大金融业支柱之一,笔者认为政府这样的决策是正确的。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比如搭建公共融资平台,完善融资环境等都是政府的分内事。
  在创新方面,也存在一个模式的问题,在小型创新方面,无疑民营企业更具有优势,但重大创新,都需要至少十年以上的连续性投入,而单一企业能规划到五年已经不错了。
  环顾世界,美国的重大创新靠的是其“军工复合体”模式,日韩靠的是财团模式,而纯粹依靠企业进行创新的欧洲则日益被边缘化。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唯一成功的重大创新就是高铁技术,尽管现在还不完全成熟,而高铁技术的成功主要就是因为铁路是国有体制,可以进行长期性的投入。
  其实中国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创新模式,中国在重大创新方面是走美国模式,还是日韩模式,还是依靠国企,这都需要专门研究。中国创新型企业的佼佼者华为之所以能成功更多的是因为其主要面向企业客户,而非直接面向消费者,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联想则难有佳作。
  另外,在自主创新问题上,我们还必须认清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企业需要的是市场”,政府提供给企业的那点钱是非常有限的,政府撒胡椒面式的减税或是补贴,对于企业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总之,在合适的制度土壤,崇尚创新的氛围,以及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背景下,让企业真正发挥作用,才是真正的中国创新之道。
  
  作者系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