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赶搭中国经济顺风车”的成功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带动东亚经济前进。 主要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2001年新加坡经济萎缩了2%,与2000年9.9%的增长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新加坡1965年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85年曾衰退1.6%)。就连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的1998年,新加坡依然维持1.5%的增长。
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新加坡各行各业均出现经营规模缩小和企业倒闭的情况,从业人员的收入也不断减少,甚至面临失业的严重威胁。
新加坡是一个出口大国,出口产品以电子产品为多。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以及电子业三者由此被称为新加坡经济的三个主要外在引擎,但从2000年后期起,这三个外在引擎的作用大为下降。由于美国经济形势不稳,以及恐怖主义蔓延和反恐斗争扩大等影响,新加坡经济近期发展充满变数,前景并不乐观。新加坡领导人一再强调,新加坡经济面对独立以来的最大挑战。
政府鼓励“搭车”
如何减轻不景气的影响,如何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赶搭中国经济顺风车”成了重要的选择。作出这个选择,不仅是因为近十多年来中新两国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更主要的是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可为新加坡商家提供难以估量的工商机会。新加坡贸工部长杨荣文2001年7月指出,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如果能跟上这股冲劲,把握好到中国投资的商机,新加坡的经济也将一起被带动。结果,早在2001年7月“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不少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入世充满疑虑之际,新加坡华人已开始积极参与中国经济发展,争先恐后地赶搭中国经济顺风车。
新加坡政府和工商社会都期望中国能成为新加坡经济新的增长引擎,赶车风潮因而得到政府和当地社团大力支持。吴作栋总理在2002年8月的国庆讲话中再次强调,新加坡必须充分掌握中国的崛起所带来的巨大机会,借以扩大国家的经济发展空间。为了推动新中经济合作,政府考虑修订华文教育政策,并从2002年10月起,放宽中国商家赴新签证条件。2001年10月底,新加坡成立了与开拓中国市场有关的商业机构??新加坡中国工商联会(Network China),希望能成为到中国投资的新加坡商家一个交流信息和经验的平台,方便商家寻找合作伙伴,缩短学习和失败总结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帮助本地企业抓住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带来的丰富商机。到2002年9月该联会已拥有近800家公司会员,共主办了九个座谈会,课题包括中国入世后本地企业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北京在2008年主办奥运会所带来的商机,等等。另外,它也协助一些团体组织了五个工商考察团到中国进行考察访问,帮助本地公司寻找相关的投资项目。
施展拳脚机会多
新加坡商家过去赴华投资主要在商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这三个领域目前依然是新加坡投资中国的首选,特别是房地产业,会得到越来越多新加坡企业家的青睐。建筑业是新加坡近年经济中表现最差的一个行业,1999~到2001年连续三年衰退,分别是负增长8.8%、4.6%和2.1%,新加坡当地企业集团基本都参与公共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在经济衰退的打击下,建筑商的国内发展空间自然减少,亏损频频,且屡屡停工结业,因而比其他行业更需要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经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经营调整,目前在中国主要城市投资房地产的新加坡大型上市公司的收益显著改善,拟增加投资,一些目前还没有开展中国业务的新加坡房地产集团也跃跃欲试,希望能够赶上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对各种服务业的投资会明显增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会长郑民川表示,中国入世后,将逐步开放金融、保险、电信、运输及旅游等服务性行业,这些行业正是新加坡的所长,而且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另外,会计、审计、律师等专业服务市场在中国还有许多发展的空间,对拥有大批专业人才的新加坡来说,也是一展拳脚的好机会。
对中国投资的地点,新加坡企业家来华投资初期,主要是投资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后来逐渐北上。新时期新加坡企业家仍会保持对南方沿海地区的原有投资,并略有增加,而从南往北移动的进程将继续而且加快,并以发展最快的大中城市为目标地区;至于中国内地,特别是中国的西部,新加坡企业家虽然曾多次组团进行工商考察,积极寻求工商机会,但仍然顾虑很多,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如果要投资,首选考虑的可能是西部地区的大城市,如昆明、西安、成都等,至于新疆、西藏等地,可能会先建立一些从事进出口的贸易机构。
除了已建立的苏州工业园,上海应是新加坡投资的新亮点。在新加坡上市公司中,新加坡嘉德置地(Capitaland)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数额最为庞大,它在1994年就开始以上海为据点,进行多项商业及住宅房地产投资,目前集团在中国的累积投资已经达到50亿元人民币,其中超过一半的资金投入在上海。在新加坡房地产业萧条和区域经济陷入低迷的情况下,嘉德置地发展的上海办公楼的租用率却从以往的77%上扬到81%,租金也上扬了15%,2001年上半年,集团从中国业务方面取得的总收入达到了1.18亿新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8%,是该集团各个海外业务中表现最好的地区。嘉德置地的丰厚回报引起明显的良性效应,不少新加坡华人公司拟增加在上海的投资。
两个新考虑
新加坡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考虑,是发挥新加坡的地理优势和当地企业的桥梁作用,努力促进新加坡成为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的门户。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常务董事王钦杰认为,新加坡可扮演服务枢纽角色,成为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的门户,帮助中国企业进军东南亚市场。因为新加坡处于东西半球的地理枢纽位置,是金融中心、通讯中心、货运中心,且转口贸易历史悠久,拥有许多国家难以深入的市场,拥有语言和多族裔优势。新加坡企业可以在向外投资、商品进出口和海外筹资等方面帮助中国企业。
如何充分发挥中国新移民的作用,更好地参与中国经济发展,是考虑的新途径之一。随着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增加,2001年8月,新加坡华源会秘书长李国生提议借助中国新移民进军中国市场。他认为,中国和新加坡差别很大,除了法律环境、经济发展程度方面的差别,还有文化方面和决策过程的差异等。新移民在海外或者在新加坡居住多年,有比较,有认识,可以帮助新加坡商家认识、了解中国。
成效显著
新加坡“赶搭中国经济顺风车”的成效非常显著。在2001年新加坡对外贸易额锐减10%的情况下,对华贸易却逆势上升4.1%,达到224.45亿新元,中国已上升为新加坡第五大贸易伙伴。2002年前8个月,在新加坡对外贸易总体下降1.6%的情况下,新中两国贸易额同比却增长了20%。另外,新加坡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早在1997年就已超越马来西亚跃居新对外直接投资的首位,2002年前8个月,新加坡到中国的实际投资同比再增长30%,累积投资超过200亿美元,累计投资项目近万个。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上已日渐成为新加坡所期望的 “新引擎”。部分是因为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2002年新加坡经济同比已恢复增长。
新加坡的“枢纽经济”策略也得到中国的积极回应。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2002年4月访新时,同新加坡领导人达成的四项共识之一,就是由新加坡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目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已计划在新加坡设立办事处,以作为它与东南亚各国商会和企业联系,促进中外经贸往来的桥梁,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可以预料,未来将有大量的中国企业通过新加坡与东南亚地区,甚至与亚太各国发展经贸合作,新加坡当地将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提供资讯促进交流,介绍或促成各种工商机会,以及直接成为中国企业的合作伙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