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的晴雨表 中美关系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理查德?迈尔斯一行于1月14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他是2001年4月中美“撞机事件”以来访问中国的最高级别美国军事官员,也是布什政府访华的最高级别军事官员。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会见了他。郭伯雄、曹刚川、梁光烈等也分别与他会见会谈。中国军事科学院彭光谦少将特为本刊撰文,认为迈尔斯访华和去年10月份的曹刚川访美是中美军事关系重新走向正常化的新标志,也是中美关系深化的重要标志。
  中美军事关系是中美两国战略利益体现最为直接最为敏感的前沿地带,是集中反映中美关系本质属性的晴雨表。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时,军事领域的正常化往往滞后于其他领域。两国关系恶化时,军事关系往往首当其冲。
  
  三起三落
  
  从中美建交起,随着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中美军事关系在短短的20多年里,至少曾经三起三落:
  第一次起伏是从1979年至80年代末,随着中美建交,两军关系迅速发展。但80年代末,美对华实施全面制裁,中美军事合作全部中断,两军关系陷入停顿状态。
  第二次起伏是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以美国助理国防部长访华为标志,中美军事交往大门重新打开,但由于1995年美允许李登辉访美,两军关系再次受挫,1996年3月,我军在东南沿海进行联合演习,美军竟派出两艘航空母舰进行威胁,两军关系几乎走向对抗边缘。
  第三次起伏是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以1996年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访美和1998年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访华为标志,两军重开对话,但1999年美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使两军关系再遭重创。虽然此后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参联会主席谢尔顿上将先后访华,但小布什上任把中国由克林顿时期的“建设性伙伴”重新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放言“竭尽全力协防台湾”,使中美关系包括军事关系全面倒退,直至2001年4月“撞机事件”,两军关系滑向了冰点。
  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中美之间的军事关系猜忌多于信任,防范多于合作,遏制多于交往。中美军事关系的倒退每次都是由美国方面干涉中国内政损及中国国家主权而引起的。几乎任何一点风波都能导致中美军事关系的急剧动荡,而且一动就滑向对抗的边缘,这说明中美军事关系的基础是何等脆弱。
  
  9.11后出现转机
  
  中美军事关系的再次起动, 9.11事件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9.11事件后,中美在反恐领域开展了情报合作,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逐步恢复,两国海军舰艇编队分别访问了对方的海军基地,两国恢复了国防部副部长级防务磋商。去年10月24日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应邀赴美进行正式访问,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以及两国两军关系进行了“积极的建设性的和富有成果的”(美国国防部声明)会谈。曹刚川访美是中美军事关系重新走向正常化的新标志,也是中美关系深化的重要标志。此次迈尔斯访华就是这一发展势头的又一标志。中美军事关系之所以在小布什任内再次得以恢复,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从美方来看似乎也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9.11转移了美国军事战略的注意力,“反恐”“反扩”成为美国新的关注重心。美国战略规划上的先后次序及轻重缓急发生了明显变化。
  二是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而且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不可忽视的国际影响力与战略防卫能力。美国外交委员会最近在报告中指出,如中美发生冲突,“虽然美军在军事危机或冲突中最终可能会取胜,但北京有能力给美军造成重大威胁并令美国付出重大代价”,“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不能阻止中国在遭受核打击之后对美进行核报复”。为了某些非关键性利益而与中国玩一场以美国国家安全为赌注的游戏显然是不太明智的。
  三是按占主导地位的估计,即使中国是美国的挑战者,那也是将来时,而不是现在时,中美在军事上至少存在20年以上的差距,美国拥有对中国的绝对军事优势。因此,美国决策者觉得尚有余地从容应付。
  四是在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美国决不会心甘情愿地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拱手让给欧、日等经济对手。
  此外,重要的是,在“反恐”、“反扩”、维护地区局势上中国的合作态度对美国来说决不是多余的。
  
  美军的目标
  
  美国对中国的军事交往是美对华接触战略的一部分。2002年6月25~27日美助理国防部长罗德曼在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时提出,美对华军事交往的原则是“对等、透明和连续性”。其中“透明”恐怕是其核心。
  这是因为,美国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不确定因素”。中国作为“新崛起的世界大国”和美国的“潜在对手”,到底如何发展,美国心里没有底,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和规模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始终是一个不确定因素”。美国与中国保持军事接触,其目标是:
  一、关注中国具体军事能力的发展,以评估其军事现代化进程。
  二、寻找中国军事发展轨迹出现重大变化的标志,包括建造两栖战舰的紧急计划、拓展空降空运能力,部署094型弹道导弹潜艇,增加分导或多弹头再入飞行器,建造航空母舰、发展航天能力等。
  三、就危机问题的处理建立半官方对话机制。
  四、就导弹防御和核武器现代化进行战略对话,议题包括双方的核现代化计划和核理论,太空战问题,导弹防御计划问题,人民解放军如何对待核信号问题,中国怎样证实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五、要求中国进一步提高军费预算透明度,对中国军事资源分配过程有一个更准确的了解。
  
  热度持续多久
  
  中美军事交往无论如何总比中美军事对抗好。但中美军事交往的热度能持续多久,并不取决于中国,而是取决于美国。对发展中美正常的军事关系,中国有最大的诚意。问题的症结不是中国挑战美国,而是美国对中国的偏见。中国既没有挑战美国的必要,也没有挑战美国的可能。本世纪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这就要求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战略环境。避免至少是降低中美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实现中美关系的软着陆,为中国的发展争取尽可能长的战略机遇期无疑是符合中国的最高国家利益的。通过中美之间的正常军事交流,多少可以加强沟通,减少猜疑,减少双方对彼此意图的误解,减少因误解而导致双方并不希望的冲突发生。
  
  台湾问题是试金石
  
  台湾问题是检验中美军事交往的试金石。尽管美国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但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有空洞化的危险。美对台的军事支持是台湾分裂势力有恃无恐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最大障碍。如果美国不从根本上放弃这种做法,中美军事交往迟早还要触礁,甚至引发中美之间激烈的军事对抗。
  今年,台湾地区和美国都面临“大选”。这正是台独分裂势力和反华势力空前活跃的时候,陈水扁已孤注一掷,全面提出“一边一国”、“全民公投”、“催生新宪”等台独纲领,台湾岛内局势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与突变性。中美军事交往能否闯过这一关,尚难定论。
  尽管近一个时期以来中美军事关系有所升温,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中美存在战略共识,这本身是符合两国两军根本利益的积极事态,但我们仍应看到,9.11事件后,美国在与中国恢复军事接触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人仍然不愿意放弃对中国的猜忌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