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国际关系理论专著:2018国际关系热点问题

  《新中国外交思想概论》   饶银华 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   二??六年七月版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制定了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并取得了外交理论的不断创新。与此同时,围绕新中国应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理论,来更好地指导对外实践问题,国内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长期的热烈讨论,其中不乏有创造性的成果。由饶银华所著、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7月出版的《新中国外交思想概论》一书,无疑给以上问题的争论提供了比较明确的答案:新中国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理论建设,要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为基础,以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为落脚点和归宿。该书立足于新中国外交实践,对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思想着重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涉及到国际形势的判断、新中国外交基本原则、发展大国关系以及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等内容,对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外交思想的新进展,也有所涉及。具体来说该书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书稿的命题正确。在此前出版的众多同类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理论、外交史等著作的命题中,其中不少冠以“当代”开头的字样。就史学界而言,“当代”一般是指二战结束以后至现在的历史。对中国来说,“当代”是一个不易清晰界定的时段。因为二战结束以后,中国面临着国共两党两个阶级、两条道路和两种命运的决战。直到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主力部队被歼灭后,中国共产党仍然以军事力量为主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同时,才逐步加大了外交等方面的力度。因此,作者不局限于史学界时段的划分,把该书命名为《新中国外交思想概论》,这就明确告诉读者该书主要是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思想,尽管对此前中共领导人的外交论述有所提及。
  
  第二,提纲的拟定准确。该书不是就个别内容、而是从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方面来拟定提纲,像国际形势的判断、外交基本原则、发展大国关系及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问题,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共领导人都不能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样的提纲拟定虽然语句不多,却充分展现了中共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活动,有助于读者比较明确地了解和把握新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内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理论的归属明确。毛泽东、邓小平、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思想,和马列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如何清晰地表述其继承和发展关系,是摆在我国国际关系学者面前的又一重大问题。作者对这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不同时段的表现及归属作了较好的处理。以对外开放思想为例:作者认为,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虽未明确提出“对外开放”这一概念,但他们已预见到资本主义向全球的扩展,将会导致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加紧密,从而为今天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就强调在经济、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向外国学习的重要性,并为此而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从而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历史经验和理论探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对外开放思想极其相关措施;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对外开放思想,从而使读者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第四,语言的表达精确。该书虽然是一部理论性很强的学术专著,尽管其文学性的修饰语言极少,但通读全书文笔十分流畅,特别是对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的表述非常严谨。作者对某个理论观点不轻易做出“最早”、“首次”、“第一次”或“最后”提出等结论,表面上看是一个简单、但在理论界却是一个经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作者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等领导人的著作及党和政府的文献有较强的解读能力。因而要尽量避免由于新文献的可能产生而与书中提出的理论观点自相矛盾的现象出现。这体现了作者长期研读文献和有关学者的著作并不断吸取其丰富的理论成果和精炼的语言,而形成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
  总之,该书初步完成了对新中国外交思想比较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对该思想整体性研究的不足;力所能及地纠正了以往国内理论界及国外政要和学者对该思想研究存在的一些狭隘化和实用化的误读及错读现象,对于更全面准确地理解新中国外交思想的科学体系、深刻地把握我国当前及今后对外政策的发展方向,为我们更有效地回应和解释当代各种国际政治思潮、客观地肯定其科学价值等,提供了必要的方法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