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美国,一个新词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流行。这就是“斯皮策弗洛伊德”。这个单词由两个人名拼接而成,分别是“斯皮策”和“弗洛伊德”。“斯皮策”,美国纽约州长;“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以研究人的无意识心理过程而著称。那么这两个名字拼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
3月10日下午,华尔街出现了一个奇异场面:尽管股市一片暴跌,尽管美元正在跳水,人们却像遇上了“牛市”一样地兴奋,更准确地说,是兴灾乐祸。当天,《纽约时报》披露,曾被称为“反黑斗士”、“华尔街警长”的前纽约州检察官、时任纽约州长、民主党人斯皮策传出召妓丑闻。两天后,他宣布辞职。
《纽约时报》报道说,联邦调查局监听了斯皮策的电话,确认他在2月13日情人节前一天,在华盛顿的五月花酒店和妓女克里斯滕呆了两个小时。斯皮策向卖淫团伙“皇帝俱乐部”支付了4300美元,一部分是嫖资,其余的则存放在“皇帝俱乐部”备用。
《经济学家》杂志评论说,“斯皮策弗洛伊德”代表一种有“阴暗心理”的报复的快感,因为“伪君子俱乐部终于多了一名钻石级的成员”。斯皮策的老对手、纽约市长共和党人布隆伯格要求他创办的彭博新闻社不停地在股票交易终端播放斯皮策辞职的消息。仿佛这条新闻能挽救下滑中的美国经济。
《新闻周刊》专栏作者写道:“斯皮策的猛料还在不断爆出,但有一点已经很清楚了,斯皮策是被他自己放的炮仗炸飞的。”和“斯皮策弗洛伊德”同样飙升在美国流行词汇排行榜的是把“斯皮策”这个人名作为动词。意思就是用“斯皮策采取的手段”来应对某件事。比如《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斯皮策被“斯皮策”掉了》。那么,“斯皮策式的手段”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1999年,斯皮策当上纽约州总检察官。他在任的七年间,被认为是华尔街人人自危的“黑暗时代”。2001年。斯皮策掀起金融界的“廉洁风暴”,安然、世通等大公司因做假账丑闻被公之于众而轰然倒下。此后关于共同基金、投资银行等的一系列华尔街丑闻相继曝光。斯皮策的调查表明,在造假公司的“繁荣”背后,是多家老牌投资公司,如摩根大通、美林证券等的姑息和推波助澜。小小的弄虚作假并不算违法,这一度是华尔街的潜规则。但斯皮策偏偏向“潜规则”开炮,严惩那些散播假消息损害散户利益的大证券公司分析师。
在斯皮策的炮轰下,包括股神巴菲特在内的华尔街金融大鳄都受到牵连,纽约证交所前主席格拉索也被迫辞职。美林证券为此忠告股民,选股票时一定要先了解这家公司是不是被斯皮策盯上了,如果盯上了,赶快抛。斯皮策一举成为“华尔街最有权势的人”,风头盖过了美国财政部长和美联储主席。
正是因为斯皮策的“廉政风暴”有效地打击了华尔街营私舞弊的现象,所以他本人的人气急剧上升。但正像中国有句俗语说的――灯下黑,斯皮策的“灯下黑”也从他过度膨胀的欲望开始了。2007年,47岁的斯皮策竞选纽约州长成功。他表示,自己崇拜的西奥多?罗斯福就是从纽约州长进而当上美国总统的。他承诺要改变华盛顿的“道德规范”。
2007年9月,斯皮策为赢得移民支持,提出允许非法移民申请驾照的政策。但民意调查表明,58%的纽约人反对这项措施。认为这为非法移民开了绿灯。斯皮策公开宣称。阻挠他的都是“狂犬病患者”。他通过秘密警察,调查涉嫌滥用职权的纽约州共和党领袖特迪斯科,并在电话里对他大喊:我是个压路机,我就要从你们身上碾过。特迪斯科则反唇相讥说,斯皮策嘴里反对“欺凌弱小”,背地里却削减医疗保险和教育经费,这才是“肮脏的诡计”。这件事使斯皮策的人气急跌。
有美国媒体注意到,联邦调查局与财政部对斯皮策的调查,是在保尔森出任美国财长后进行的,而保尔森曾长期担任遭斯皮策炮轰的高盛集团的掌门人。《亚洲时报》认为,斯皮策丑闻被曝光,意味着他不仅在纽约州不受欢迎,而且在华盛顿的权力走廊也失去了支持。
弗洛伊德把人的欲望看作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从事一切行为的动机。成功的欲望曾帮助斯皮策上天,又使他落地。因此《纽约时报》提醒我们,斯皮策本人是复杂的,他的故事远不是媒体披露的那样“单线程”发展,因为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华尔街。